<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各种晒粽子的日渐增多,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准备到来,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具有风俗特色的端午三角粽。我从小就特别爱吃粽子,翻看朋友圈里那诱人的三角粽,隔着手机屏幕都可以闻到浓浓的粽香。于是我和妻子商量,今天是周末要不我们也包粽子过端午吧。没想妻子也欣然答应,我们可是没包过三角粽哦。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我们马上到市场采购包粽子需要的食材:五花肉、糯米、绿豆,还有两把包三角粽子的芦苇叶和棉线。回到家我赶紧把五花肉洗净,切成两指宽的小块,加入料酒、食盐、酱油、耗油、五香粉等配料腌制,愉快的心情感觉好像马上就可以吃上粽子一样。妻子也在忙着泡糯米,洗绿豆,然后把粽粑叶清洗干净,并且放锅里用水煮十几分钟,待其煮软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妻子把糯米和绿豆滤干水分,加入少许食盐增加底味。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妻子打开小红书里的视频,首先看别人做两遍,然后按照教程里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先把两张叶子叠加起来,从叶子中间一卷,形成一个圆锥状,左手抓稳,右手往里依次加入糯米、猪肉、绿豆和糯米,左手拇指和食指把两边的叶子往里压,右手把上面长的叶子往下折盖住食材,并且把多余出来的叶子折到旁边,再整理好整个粽子的边沿,用棉线捆绑住。由于是第一次包粽子,用棉线把粽子绑实绑稳也可谓是一项技术活。看视频里别人三下五除二眼睛没眨一下就绑好了,可自己绑起来还真不容易,不是线拉得太紧了会把叶子割破了,就是绑得太松,叶子里面的食材肯定在想,怎么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呢,这样子怎么能在滚水里混几个小时呢,哈哈哈!不是担心这边角漏米,就是担心另外一个角漏米,粽子被五花大绑,不忍直视。看着视频里别人娴熟的手法包出来的漂亮粽子,再看看妻子手忙脚乱包出来的五花大绑的粽子,我和妻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在旁边也忍不住学着包一个试试,成品像个冰激凌,怎么绑都绑不稳,比起妻子包的更是惨不忍睹,包完一个后我自动放弃继续了。还是妻子心灵手巧,看视频包两三个后就开始上手了,越包越有模有样了,棉线只需要在粽子两个角之间绕上几圈打上结就捆绑得很结实了。我不禁哼起了小调“我采下一片叶子,放进糯米和枣子,今天是个伟大日子,赛把龙舟过过瘾……粽情端午欢乐秭归,幸福的味道,这里有我童年最真最纯的记忆,魅力秭归爱你永远不离不弃……”。妻子一句“看把你乐得像个小孩子”,一下子思绪触及了记忆深处的开关,回忆之门悄然打开。</p> <p class="ql-block"> “来了,点雄黄咯!”听到喊声,我们就齐刷刷地来到妈妈跟前让妈妈点雄黄。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妈妈总会买雄黄石,在大海碗里倒上大半碗米双酒,把雄黄石在海碗底部一圈稍粗糙的地方慢慢地研磨,不一会儿,酒就变成了黄色,略带一点红,准备好后,妈妈就叫上我们姐弟四人,在我们的双手、额头、肚脐和双脚都点上雄黄酒,然后,妈妈就用嘴含着酒喷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和床的四脚。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点雄黄酒,妈妈说是为了杀虫辟邪。那时,到了晚上有时会想到连环画里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的画面,心里多少有点害怕。到了端午节那天,妈妈还在门口挂上一把艾草和茅草,到了晚上,大家在门口乘凉,还会点上一堆半湿不干的艾草,烟气中带着艾草的清新,味道挺好闻的,还能驱蚊。到后来才知道,端午节过后,气温日升,蚊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艾草能通窍,雄黄能杀毒,粽子能饱腹,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将杀毒、养生和美食融入到传统节日中,环环相扣,相得益彰。谁说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他们的薯条汉堡并没有中国菜营养,他们的圣诞节并没有我们春节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然准确地指导着春种秋收。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文化传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想什么呢?热水煮粽粑了。”记忆的思绪被妻子的话声打断,妻子已包完粽子,我赶忙起锅烧水,熬粽粑咯!不一会儿,从锅头里冒出了腾腾热气,一股熟悉的粽子香气盈满了厨房。</p><p class="ql-block"> 到了端午节那天,我想我会找个时间,泡一壶清茶,静静地坐上一会,细细地品位屈原,品位他一个人如何成就一个节日,一个节日如何传颂着一个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的爱国情怀;品位他“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即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孤独与哀叹;更加愿意品位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品位屈原,我会更加的珍惜当下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个节日,也是一个悲壮、严肃的祭祀日子,不适合互道快乐,在这里祝大家端午安康!</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