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真正达成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会写好文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基于特定情境深入探究学生的习作教学。因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的影响”。情境在意义建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p> 基于学生的原有经验 <p class="ql-block"> 创设学习情境应该要考虑学情,以学生原有经验为起点,包括学科知识经验、生活成长经验、兴趣爱好基础等等,建立学习真实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经验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有意义学习、高品质表达。</p> 融合多样语文实践活动 <p class="ql-block"> 创设作文情境应该要融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话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契合本单元“成长”主题,孩子对本单元习作话题非常感兴趣,表达欲望很强烈。</p><p class="ql-block"> 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我首先出示教材中的六张图片,让孩子们说说图上的同学学会了哪些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在稿纸上列出来。</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鼓励孩子们利用周末学会做一件事情,可以把自己学会做的事情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这既增加了本次习作的趣味,又能让学生的想法形象化,他们可以借助画面进行语言描述。</p> <p class="ql-block"> 再谈起动笔写一写“我学会了——”,孩子们可不再是面露难色、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而是迫不及待去记录、去表达、去分享😀 </p> 利用生活资源引出情境 <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离不开生活,很多语文知识都是在生活中提取出来再将其转换为课本上的知识供学生学习。但从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调查中发现,小学生虽然读着课本上的生活知识,但却未能将其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应付考试的知识而去学习,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很被动。在写作中,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思路,很难写出出色的文章,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则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利用生活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资源的引入下,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了解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并与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p><p class="ql-block">以《“六一”儿童节怎么过》为例,六一儿童节是小学生非常热爱的节日,每年到这个节日家长都会带着他们去玩耍,或者给买新衣服,好吃的零食等。我想以《“六一”儿童节怎么过》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并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例如,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都是如何过六一儿童节的,在小学生眼里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p> 实践反思 <p class="ql-block">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情境不是创设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身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我,转变思想,将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情境不断迁移到课堂和习作中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