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一,陈家港<br> 陈家港原名蛏架港,因居民搭架晒蛏干而得名,1904年,涟水地主陈汉周占有后改名陈家港。<br><br> 1965年10月我下放到黄海农场只有17岁,以为农场像工厂有大门围墙呢,到农场不多天,陈家港河工(后来知道是建民生河闸)给我一个下马威。<br> 我所在的潮河分场四队离陈家港较近,来回有十来里吧,我们早上顶着星星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来,到陈家港从木帆船上卸黄沙石子等建材,一箩筐有300斤吧,压在我们稚嫩的肩膀上,摇摇晃晃两人走跳板抬下船,当然抬不动掉下河不止一人,这时应该是12月的冬天吧。。。。。。<br> 等工地人字型草棚建好,我们就在陈港安营扎寨挖河抬泥了,天寒地冻,接着大雪封门(实际也没有门)。。。。。。<br> <br> 真佩服63年去农场老知青,冻土挖不动,他们竟然在上面生起一堆堆火烤,脱光上衣光膀子干,虽然也挖不了多少,但那战天斗地的场面让我记一辈子。领导说:大家好好干,挖河的全是知青,这闸建好就叫“知青闸”。。。。。。。<br> <br><br> <br>二,灌河。<br> 古天然河道,古称北潮河,当地人叫大潮河,位于苏北沿海中段,西到三叉河,东到灌云燕尾港入黄海,全长约175公里,是苏北唯一在干流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黄金水道,是灌南,响水的母亲河。(最后流过响水,陈港入海)<br> 1966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响水县,政府所在响水镇,濒临灌河,因潮水涨落水位落差大,支流汇入跌落水声轰响,故“响水”由此得名。(农场潮河分场,“潮河”二字一定来源灌河,当地的南潮河,也来源于灌河,因为当地人把灌河叫做大潮河。)<br>三,民生河,民生河闸,南潮河。<br> 据《黄海农场志》:民生河,南起七套乡秦庄,向北穿越黄海农场腹地,再向西至陈港西南经民生河闸进灌河入海。全长30,5公里,黄海农场段21公里。1953年开挖,是黄海农场和响水七套,大有,陈港排涝骨干河道。<br> 1965年底,省水利厅出资80万元,黄海农场组织职工2000多人承担土方工程,在陈家港的新河村兴建民生河闸,解决黄海农场和康庄乡的排水问题。<br> 南潮河:西起小尖镇街南,与唐豫河相连接,东北至陈家港西南入灌河,全长32,5公里,流经黄海农场段5,5公里,1949年底动员民工在旧基础上开挖,黄海农场于1954年对其扩浚,是排灌两用河。</h1> <h1> 2011年也就是四十五年后我又出现在陈家港,我一直记得第一次“下马威”,一直记挂“知青闸”。它到底什么样子,我非常好奇。 </h1> <h1>上图标清了灌河,民生河,民生河闸,南潮河,南潮河闸,黄海农场等的位置关系。</h1> <h1> 上面三张照片是2011年的南潮河闸。</h1> <h1>上面照片是2011年在南潮河闸上碰到当地老乡,她说,她小时候看到很多知青在这里挖河。</h1> <h1>上面两张照片是2011年的民生河闸。</h1> <h1>上面两张照片是2018年的南潮河闸。</h1> <h1>上面两张照片是2018年的民生河闸。2018年11月两闸可能刚刚重建完成,到处还裸露着黄土。</h1> <h1>这张照片是2011年的黄海农场农垦米业有限公司,后来农场好像以 种水稻为主了,水稻收割季节卡车排队往加工厂送。种植水稻对水利要求更高,当然与我们知青当年上了那么多河工有关系,从这意义上说,这里每一粒米都有我们知青的汗水。哈哈。</h1><h1> 在《黄海农场志》知青的贡献一节中还有如下文字:民生河闸土方工程。1965年12月至1966年6月,修建民生河闸,闸塘和2公里长的引河土方工程由黄海农场承担。农场组织职工23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知青,依靠最简单的工具,锹挖,人抬,肩挑,住在最简易的人字型工棚中,完成土方17,14万方,民生河闸建成后,承泄黄海农场和康庄乡2万多公顷农田的排水,至今仍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