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5年夏天,不满三岁的我开始上幼儿园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这张拍于1955年深秋的照片中,我哭着个脸站在胡老师的右手边。</b></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幼儿园坐落在部队大院的北侧,分为东西两个院子。西院是教学住宿区,从东开的大门进入幼儿园,南侧沿着院墙是一溜转盘,秋千,滑梯等大型儿童玩具,北侧为办公用房,中间是一个大操场,操场的西侧是一个大大的,正方形的,有点类似南方碉楼的房子,这栋房子是日本人建造的,很漂亮也很坚固。房子中间是个大大的洗澡堂,四周一圈的房间是活动室和起居室,包括走廊在内全部铺的是涂了红漆的红松地板。</p><p class="ql-block"> <b>美丽的“飞刀树”</b> 东院是个大操场。操场中间有一棵参天大柳树,树下有一个压水井和一个约两米见方的水泥蓄水池。操场四周是木板钉制的栅栏,边上是一棵挨一棵的“飞刀树”。之所以叫它飞刀树,是因为树上挂满了很像漂亮的小飞刀似的种子。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这飞刀树的学名叫复叶槭,俗称白蜡槭或是糖槭。槭树原产自北美,树姿优美,叶形秀丽,秋季里叶片会渐渐变为红色、黄色或是青色、紫色,因此,槭树是一种的观赏树种,我们幼儿园那个时候就栽种了槭树,还是很有超前意识的呀。据说飞刀树种子嫩绿的时候是可以吃的,过去也是穷人的口粮之一。2013年的夏天,发小也是战友的肖志斌夫妇到我在郊外山上的别墅来玩,无意中看到了山上的飞刀树,当时就问我,迎新你还记得不,小时候,咱们幼儿园操场上有那么多飞刀树?可见飞刀树不仅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那一批人的儿时记忆中都占据了一定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老师总是在早饭后带我们到东院操场上活动玩耍。小朋友统一穿着白围嘴,围嘴的右上角还别着一条小手绢,在飞刀树下做"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找朋友"的游戏。"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友,再见"。这些歌词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张口就来。</p><p class="ql-block"> <b>老师和同学 </b> 我们的老师都很年轻,后来得知,当时部队成立幼儿园,老师是在全市精挑细选的。我的班主任是小王老师,年青,漂亮,不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梳两条不长不短的小辫,脸上有两个小酒窝,一笑起来非常好看。小王老师特别和善,对我们也特别有耐心。同学们也管她叫小王阿姨,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王老师在部队找了个伴侣。多年以后,我当了兵,也见过她在部队当兵的儿子程伟。程伟子承父业工作很出色,后来在天津的部队担任了军级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 同班的小朋友里记忆最深的是侯海波,我们的家都在被称作图书馆后院的部队家属院,我们又一起上了小学,一起参军当兵,成为了一生的好友。只记得一个女孩王卫东,也是由于我们两家住过邻居的缘故。卫东的妈妈刘浩阿姨和我妈妈都是从北京入伍的老乡,又都在一个部队,一起南下作战,一起抗美援朝。我和卫东的弟弟卫民当兵在一个部队,往来甚多,友谊保持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b>难忘的歌 </b>那个时候爸爸妈妈们都很忙,所以幼儿园是全托。周一的早上被送到幼儿园,周六的晚饭后才能被接回家。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像部队一样非常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还有午睡。寝室是个大房间,每人一个四周带栏杆的小木床,我的床靠近窗边。吃过午饭老师把孩子们安排上床后,就关上了寝室的门。我不喜欢睡午觉,睡不着,就睁着两个眼睛👀看窗户外的天空。一会就听到了老师们在院子里的歌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我心里不高兴,就想,什么太阳快要落山了,明明是中午呀,非得让我们睡觉。老师们唱的歌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铁道游击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拍摄发行放映的一部经典影片,当时非常轰动,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的主题歌--《铁道游击队之歌》流传甚广。我们的老师们都很年轻,能歌善舞,也都能赶上潮流,什么歌曲流行,她们就唱什么歌曲。长大以后,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大大的寝室,小小的睡床,带格子的窗户,窗外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首歌印象深刻,那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片《红孩子》的主题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那个年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也经常把一根棍子当枪扛在自己的肩头,嘴里唱着这首歌。这部电影的主要场景我一直记得,这首歌到现在也没有忘记。长大以后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共产儿童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儿童团的团歌,歌曲的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燃烧吧,营火》,具有奥地利梯罗耳族民歌的风格,词作者已经无人知晓了。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红孩子》时将《共产儿童团歌》作为影片主题歌,对我们那一代儿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来源于这首歌。2018年8月,我到长春参加战友聚会时,曾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在该厂的展览馆里看到,当年毛主席到该厂视察,并亲临了《红孩子》拍摄现场。</p> <p class="ql-block"> 似水流年,白云苍狗,如今已渐渐走入岁月的深处,梦幻般的童年虽然只残留下零散的碎片,但却给予了我美好的记忆,成为我深情怀念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张拍摄于1957年夏天的照片是我与爸爸妈妈二弟三弟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这张照片是二弟在幼儿园的毕业照,右边蹲着的就是我曾经的班主任王老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