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在固城中学二楼会议室为全体老师分享太极拳与太极文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三个小视频把非遗文化吴式太极成功推介给了老师们,有了清晰的认识,老师们学拳的积极性会更高,最我讲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学太极拳,是很可惜的。虽然学好太极拳是这个世界上很难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能找到好的老师,能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导你,还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些太极拳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德高望重的温校长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全民健身,首选太极!最后让我们本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幸福”的理念,按照温校长的指示精神,打造固城中学太极拳特色教育,欢迎我们老师们能积极的踊跃报名学习,我有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让固城中学千人共舞太极成为校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一、太极拳的由来和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咸丰年间,皇宫有一个很特殊的武术教官,他传授一种很奇怪的拳术,他的名字就是杨露禅。楊露禪(1799年-1872年),名福魁,清代河北永年人(今河北邯郸永年县),中国历史上武術太極拳成名之關鍵人物;楊氏太極拳的奠基人物。他其实是历史第一个将太极发扬光大的人。我们今晚来的都是有文化的老师,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叫做《杨露禅舍命偷拳》。杨露禅学会太极拳是不容易的,拿命换来的。光緒皇帝之師翁同龢,見過楊露禪與人比武,而向大臣推薦說:「楊進退閃躲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太極之渾圓一體也」。</p><p class="ql-block">後人書對聯贈之,對聯稱楊露禪:<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手捧太極鎮環宇,胸懷絕技壓群雄」。</b></p><p class="ql-block">因又有一說,楊露禪的綿拳,由此得名曰"太極拳",並開始流傳。幾次比武在北京消息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但無論各門各派,華北各省的名家,皆非楊的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也是永年人,叫武禹襄。就是他推荐杨露禅去了北京。他开始跟杨露禅学过这种拳术,所以杨露禅跟他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太极拳因杨露禅而开始为人所知,太极拳过去的名字叫绵拳或叫十三式。太极拳这个名字是因为武禹襄偶然得到的类似武林秘籍的《太极拳论》之后才正式得名。</p><p class="ql-block">武禹襄(1812年-1880年)。河北永年人,出身官绅人家。当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武氏兄弟爱其术,从杨学习十三勢大架,得其梗概。后武禹襄兄长于1852年中进士,任河南舞阳知县。武禹襄赴兄长任所,顺道过温县陈家沟,拟求益于陈长兴(1771-1853)。经长兴老介绍,遂从趙堡鎮陈青萍学小架,学拳月余,备悉理法要义。又于舞阳盐店得王宗岳(乾隆年间人)《太极拳论》更有启悟,以练拳心得著有《打手要言》;又衍为《十三势行工心解》。并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八要》。其著作简单精要,无一虚浮。後人稱其拳術為武氏太極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极拳,没有杨露禅不行,没有武禹襄也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没有真功夫不行。只有功夫,没有文化也不行。</b></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在北京教太极拳的是杨露禅的后人,杨健侯,后来是杨健侯之子杨澄甫。</p><p class="ql-block">当时流行的另一个太极拳的大门派,是郝架武式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明日正式授拳</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7vomqg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固城中学授拳记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