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学习小记

静意

<p class="ql-block">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整理汇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p> <p class="ql-block">详细解剖图请下载安装“3Dbody”app查看</p> <p class="ql-block">正骨整脊适应症</p> 成人约有骨约占体重的1/5。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四类,另有6块听小骨位于中耳内。 1.脊柱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到骶骨上端最宽,并可见前纵韧带纵贯脊柱全长。2.脊柱后面观:棘突纵列成一条直线,颈椎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并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伸。3.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是生后发育过程中,随着抬头和坐立而形成;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时期业已形成。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体位于中部,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具有光滑的关节面,面上附有一层关节软骨。2.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跗骨等。3.扁骨呈板状,如颅腔的顶骨、胸腔的胸骨、盆腔的髋骨等,对腔内器官起保护作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另外,在手、足和膝的肌腱或韧带内还有一种结节状的籽骨可减少对肌腱的摩擦。 中部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外耳门前方有颧弓,外耳门后下方有乳突。颧弓内上方有一大而浅的凹陷称颞窝,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相交而成的“H”形缝称为翼点,此区域骨质薄弱,其内表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当此区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引起颅内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可压迫脑组织。颞窝下方的深窝称颞下窝,二者以颧弓平面为界,颞下窝内有三角形间隙称翼腭窝,它是鼻腔、眶腔、口腔和颅腔的交通“要道”。 1.眶:眶上缘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有眶下孔,眶尖视神经管通入颅中窝。2.骨性鼻腔:内有正中矢状位的骨性鼻中隔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鼻腔共同的前口称梨状孔。3.骨性口腔: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顶为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颌骨的牙槽和牙齿构成。底缺如,由软组织封闭。4.新生儿颅顶有较大的前囟和后囟,前囟一般于一岁半左右闭合,后囟于生后不久即闭合。 1.颅前窝:正中突起称鸡冠,两侧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2.颅中窝:中央蝶鞍正中有垂体窝,窝前两侧通向视神经管,窝后称鞍背。蝶鞍两侧由前向后外依次排列有圆孔、卵园孔和棘孔。卵园孔和棘孔的后方有三棱锥状的颞骨岩部。岩部外侧较平坦称鼓室盖,为中耳鼓室的上壁。3.颅后窝: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孔后浅沟延伸为上矢状窦沟,向两侧续于横窦沟、乙状窦沟,再经颈静脉孔出颅。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内耳门,通内耳道。 后部正中有枕骨大孔,大孔两侧有枕髁。髁前有破裂孔,前外侧有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内通颈动脉管续于破裂孔。枕髁外侧有乳突,其前内侧有茎突,二突间有一小孔称茎乳孔,向内通面神经管。枕髁根部有舌下神经管外口。茎突前外侧有下颌窝,窝前为关节结节。颅底外面前部上颌牙齿围绕的部分称骨腭,其前部正中有切牙孔,腭后部两侧有腭大孔。鼻后孔两侧称翼突,翼突根部的后外侧依次有卵园孔和棘孔。 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枢椎在椎体上方伸出一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齿突原为寰椎的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 椎体相对较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其中上6位颈椎的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末端分叉(1、7颈椎除外);成年人第3~7颈椎椎体上面两侧多有向上的突起称椎体钩,它常与上位颈椎相应处形成钩椎关节。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稍低头时,在颈后正中线上很容易看到和摸到,常作为记数椎骨序数的标志。棘突下方凹陷处为中医所称“大椎穴”。 <p class="ql-block">椎体横断面呈心形,12个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胸椎两侧与肋骨相连接,故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上肋凹、下肋凹和横突肋凹。</p> <p class="ql-block">椎体退行性病变</p> 锁骨呈“~”形弯曲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的外、中1/3交界处较细,易骨折;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有关节面与肩峰形成关节。锁骨是上肢骨中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骨,具有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的作用,同时对其下方的上肢大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 呈细长弓状,属扁骨。肋骨后端稍膨大称肋头,与相应胸椎椎体的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的部分称肋颈,再转向前方为肋体,颈、体交界处的后外侧有一粗糙突起称肋结节,其上有关节面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长而扁,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肋间血管、神经行于其中,体后份的急转角称肋角。 长而扁,前面微凸,后面微凹,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胸骨柄上部宽厚,下部窄薄,上缘有3个凹陷,中间的称颈静脉切迹,外侧的称锁切迹,与锁骨相关节;柄的两侧有1对肋切迹,与第一肋相连接。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胸骨角,是确定第2肋的重要标志。胸骨体是长方形的扁骨板,外侧缘有6对肋切迹,分别与第2~7肋软骨相关节。剑突薄而窄,形状变化较大,上连胸骨体,下端游离。 肩胛骨介于第2~7肋之间。前面为一大而浅的肩胛下窝;后面上方有肩胛冈,冈的外侧端较平宽称肩峰,为肩部最高点,冈的上、下有冈上窝和冈下窝。上缘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肩胛切迹,自切迹外侧向前伸出一曲指状突起称喙突,。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对应第7肋;外侧角膨大,有关节盂,上、下分别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弓发达,椎孔较大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基本呈矢状位;棘突宽大呈板状,几乎水平后伸,末端圆钝,且棘突间隙较宽,临床上利用此间隙进行腰椎穿刺术。 成人骶骨呈倒三角形,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骶骨前缘突出称骶骨岬,盆面凹向前下,有4对骶前孔。骶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长而窄;女性短而宽,它是为了适应女性分娩的需要。人体直立时骶骨向前倾斜约45度。尾椎一般30~40岁才融合成。 <p class="ql-block">认识CT片</p> 高密度者为白(如骨头),低密度者为暗(如肉为灰,气体为黑) <p class="ql-block">认识核磁片</p> 亮处为高信号、水分多。椎间盘越黑表示退化严重 <p class="ql-block">正骨手法</p> 注意,用 1 法旋提时,患者下巴不可旋过肩膀 手法实操 颈椎 胸椎 肩 腰椎 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