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些事

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关于读书的一些事</p><p class="ql-block">​ 关于读书,回忆里都是美好。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个少女,在春天的夕阳里,在拂堤的杨柳下,手捧一本亦舒的小说,或者任何一本诗集,是否就是世界上最惬意的事?这不是凡尔赛,这确是我曾经有过的最轻松惬意的时光,而且足足有三年。那时候学习压力不大,经常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很快,一张借书卡就写满了,换一张新的卡片继续借。甚至为了多借几本书,主动和管理图书的老师接近,成为班里的图书管理员,别人每次可以借两本,管理员则可以多借几本。我印象中有两本书是熬通宵一气看完的,一本是《穆斯林的葬礼》,边看边哭,看完哭完天就亮了,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幼稚可笑没出息。还有一本是张洁的小说集,冥冥之中,这些“伤痕文学”也似在命中下了蛊,苦不堪言又无法自拔。现在想想除了有一阵儿迷上文化大革命系列丛书,其他也是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性读。正赶上盗版书风靡的好时代,有人在宿舍楼下面摆摊儿卖各种盗版书,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本《红楼梦》。只是有很多错别字,还有各种印刷错误,和现在图书大厦的打折书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最美妙的一件事是收到某人寄来的一套散文集,每本书的扉页还写有寄语,这套书一直保留到参加工作后,不知被哪些热衷读书的同事或者学生一一借走就再没还回,都不见了。工作后也经常和同样喜欢读书的丹丹互换着读,她的一套《荆棘鸟》还在我这里,完好无损。也因此我理解了为何有些友情会长久保鲜,而错失的怕也是源于没读懂。</p><p class="ql-block"> 等到实现经济相对自由,女儿也开始读书了,周末我俩经常步行去新华书店,各自在自己喜欢的书架前席地而坐,一看就是半天。给她的奖励也是书,每次考到预期的成绩就带她去买书,她不出意外成了书呆子,每每趁我睡着,一个人躲去厕所看书,据她讲,也有在厕所读到天亮的数次,遗传的,亲生的,毋庸置疑了。</p><p class="ql-block"> 当电子书以排山倒海般出现在网上,那个兴奋啊,真应了那句“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简直不是面包,是免单的自助餐。那时候网络环境也宽松,轻轻松松就可以下载到电脑,再转存手机,最喜欢TXT格式,那一段时间看坏了几部半智能的手机,别的毛病没有都是按键不灵光了。其中有个中篇合集,总共400篇,看得那叫一个过瘾,而像《一句顶一万句》和《生死疲劳》以及诸如此类的书,终于还是要买来细读。</p><p class="ql-block"> 前年带着一群孩子参加一个讲书活动,发现孩子们已经不受限于各种必须要读的名著了,甚至有人捧着一本《资本论》读得津津有味。现在这个阅读量超过常人的孩子也到一中了,果然涉猎广泛的人都有前途。还有一个孩子在读过《小狗钱钱》后,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财富之路,这孩子毕业前留了一把扇子给我,他会不会因为读了一本书就成为大富豪呢?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拒绝成长的没出息的人,这么多年还会和书里的人一起或喜或悲,也从不避讳在学生面前读着读着就流泪,现在没有孩子笑我了,倒是有人和我一起哭。</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扉页一经打开,就被裹挟到慢慢变老的路上,所有的喜悲和迷惘,甚至不可言说的伤,都可借这袅袅的书香寻得内心的宁静,有书作伴,当不枉走这一遭。</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