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长青【随笔】

爱聆居

(历经70年风雨,我们的青树,你还好吗 /雯儿图) 1961年读中学,学校叫吴兴中学,后来学校更名菱湖中学。戴上新校徽那个周末,我赶十几里回家,跟姆妈说这个变化,她坐缝纫机上忙生活,说没闲功夫听我说话。1964年,我初中毕业,顺利考进本校高中部,别人问,儿子到哪里读高中,姆妈嗓门一亮,没有走远,还在菱湖“青树学堂”。 老辈人习惯说老话。1933年秋,建校时,校名青树学校。投资创办人章荣初先生说得明白,“因纪念尊人清儒”(清儒即章荣初父亲章清儒)“取异字同音青树二字为校名”(先生所谓同音标准显然是菱湖土话),“青为生气蓬勃之象,树为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之意”。 (老辈里人是从这样的菱湖走过来的 /李惠民供图) (章清儒1865~1935) (30年代的章荣初) (章荣初:青树小学落成纪念~建树青年 /章清儒:本校落成纪念~教育初基) (1946年校门 李惠民供图) (30年代校园 李惠民供图) (章荣初捐赠学校的钢琴,老三届同学用到过的,置龙湖书院,音乐教师吴硕行 李惠民供图) (我脑子里的校园大致布局) 读初二下,放暑假前两星期,表姐金娥挑个扁担,给我送米送菜到学校。她出嫁在菱湖南边一点,一个叫菜字圩的村坊,到下昂我家做客人,离开时爸妈托她,顺便菱湖弯一弯。表姐做新娘子后,我们姐弟没有见过面,我感觉有许多话要说,她却不是,眼睛东看西看,嘴里说,菱湖还有这么个漂亮地方呀。大姨家,也就是表姐娘家,在化学厂旁边的三介坝头,来去也就三两里路,她居然没听说,更没到过我们学校。 (66年的学生干部,中间是冯团校长 /唐继荣供图) (65年的学生干部,中间有书记秦祯礼 /唐继荣供图) (赵定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在老教育大楼外 /肖海英供图) (在教育楼前 马寅华供图) (唐继荣回忆,他们身后的教育楼,做过高二的男生宿舍,徐赵二师的新房就是中间过道改建的) (圣豪圣杰兄弟俩,他们姐姐早几届毕业,这种一家多人就学菱中,这在菱湖镇,非高门一家 高圣杰供图) (我们的教育楼,1956年8月建成,计710平方 /唐继荣供图) (曾从此门进出,多少欢喜多少愁。感觉很宽大的门,怎么变窄了 雯儿供图) (热心的雯儿,为这个美篇,今天一早赶学校补照片,真难为她了) (长征串联到了新安江水电站,这里面有王维光老师,还有工地上的工人,他们师生串联到了那里,就参加当地义务劳动 /姚建成供图) 我陪表姐在校园随便走走,她喜欢青砖墙红瓦片圆洞门,喜欢划格子的笔直的水泥路,在一个转弯角地方,她索性站下不走了,呆呆地自言自语,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树呢。她说的是校园栽得最多的柏树,我们更习惯顺着老校名叫它青树。其实,进校门没几步路,在小学部教育楼前,每隔三四步,这样的青树就栽有一株。它们高及一层楼,圆锥状,底部约两公尺直径占地,所处的位置,都在楼房和路旁边的高大梧桐之间。表姐以一个农妇的眼光,发表感叹,真是好树,吃不到什么露水,能透到一点点气,头顶的阳光都让别人占完了,居然长到这么壮,枝叶这么密,绿得这么浓,浓到可以一点点滴落下来。临转身离去,表姐的目光,还舍不得从青树身上拔走,再次叹道,真是好树。 (朝阳里的青树 雯儿图) (力的象征 雯儿图) (蓬勃状 雯儿图) (火炬状 雯儿图) (如此互衬,终是差口气 雯儿图) (衬的不是老楼,味道呢~ 雯儿图) (也是当年的,这么小? 雯儿图) (东倒西歪 雯儿图) (搀扶伫立 雯儿图) (抱团集聚 雯儿图) (合力向上 雯儿图) (好大一棵树 /雯儿图) (茁壮 雯儿图) (若不曾迁移过,这地方会是哪里 雯儿图) (“红吉”的文化含意,出点来自哪里? 雯儿供图) (唐继荣记忆中,老楼地板下出气孔的装饰盖。可见老板章荣初先生的用心。去过小莲庄藏书楼,一定看到过同时铁铸件,建筑上欧风东渐的民国改良性创造之一) 姆妈没表姐福气。一直到离开人世,她的“青树学堂”,都没看到过一眼。不是我没请她,实在是忙,她这一世人,哪有过一天休息?常常是,缝纫社做到晚7点,又坐家里缝纫机上干活了,烦人的机器声,直闯我的梦境。1965年过年,我陪姆妈到三介坝头做客人,路上答应我,这次顺便去学堂白相。后来动身,都到油车潭了,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她怎么爽朗,也怯阵了,跟我商量,街上吃碗馄饨回去吧,读书人地方,我去算什么名堂呢,没名堂的。 (沈兴林站在办公楼主门口拉手风琴的照片,让人看到办公楼的气派,想不通,除了拆,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历史文化,实用需要,孰重孰轻 ?一声叹息 继荣供图) (图中人物略去不计,那房子正是食堂) (继荣提供的一张通知,建雄猜是王泽老师的笔迹,这些数据,有文献价值 ) (校长冯团的印签。每个学生每学期成绩报告单上必盖这印章 /唐继荣供图) (另一必盖的章是教导主任孙增宪 /同上) 姆妈没上过一天学,一说到读书识字就自卑,再怎么劝也没用,不肯去就是不肯去。在馄饨店,看到我面孔不开心,姆妈就笑,我们不乘航船了,走回去,走路时间长一点,学堂里的事,老师呀同学呀房子呀操场呀树呀路呀水呀,你讲一路,姆妈听一路,听到跟看到是一样有趣的呀。 (唐沈二同学脚下满乘人的木船,正是下昂同学回家必坐的黄家墩摆渡船。 继荣供图) (“看一江春水,鸥翔鹭起;盼千帆竞发,破浪乘风”,贺浙江省菱湖中学建校70周年 现成的句子,瞎写写,一整张4尺宣,充个数) 说金楷先老师南京人孙增宪老师富阳人吴超伦老师余杭人,说黄希特老师的字徐光中老师的画王伯彝老师的朗诵,说沈天仁老师的历史刘名世老师的数学王清明老师的体育。说徐贤惠赵定老师的新房,跟我们寝室贴隔壁,跟我家橱房一般大;说李永福老师给我们上课第一天,是校长冯团带来的,新老师站门外,校长先说一大篇兴奋的话,再将李老师隆重推出,我们全班鼓掌,欢迎读书读到研究生的老师;说打球忘记吃夜晚,进烧饭间着急寻饭盒,是让食堂沈阿姨藏在了自己胸口头,批评我老是吃冷饭,要吃出毛病来的。南浔石建雄俄语好,湖州于寿康数学好,班长是荻港外行埭朱先强,学习委员是千金女生徐水琴。张坤荣的短跑,马元正的长跑,张耀强的铁饼,汪训耕的篮球,最隆重,半年一次校队对化学厂,消息一出,轰动一座菱湖镇。 (青树自有后来者 雯儿图) 当然,不会漏掉讲青树,金娥姐姐有兴趣,姆妈娘家也是菜字圩,她一定也喜欢。上年冬天,那么大雪,学校砖瓦猪棚压塌,青树寒天不掉枝叶,身上披的雪,比屋顶还厚,太阳一出,雪化尽,树挺立,没一棵倒。有过一次,我提水瓶走路上,被鲁莽的同学撞到,两竹壳瓶飞上了青树,沸热滾烫的水,统统浇了上去,当初真怕伤到了树,过几天再看,烫到处,竟没有一枝一叶焦黄,整株树,葱茏苍虬,碧绿生青,依然浓到可以一点点滴下来。在六堡里到竹墩的拉渡船,望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姆妈说,听你这样说,我算是明白了,学堂里种青树,真是有名堂的,天下的中学堂,大概都是遍种青树的吧,冻不怕烫不怕,还绿到浓头起,这么好看。 (30年前参加母校40周年庆的上海校友代表) (与吴承德老师重逢,1966年8月,我们一起在老教育楼写语录,一个柱一个柱写,有几天写通宵) (30年前,与沈亚,邵瑞庆在校友会上,现在沈在湖州养老院,邵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院长,菱中上海校友会会长) (50多年前,王伯彝老师给我们上高尔基的《海燕》,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今年春节心血来潮,我抄了一遍《海燕》,寄给王老师) (教我们那一代老师,大多是外省市人,大学毕业,服从国家需要在没船路不通的菱湖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像王伯彝老师,他是江苏张家港市人,现在在菱湖安度晚年。 费建华供图) 妻子的姐姐姐夫,在上海师范大学教书。每逢去她们家作客,总要受邀在学院散步,在小有名气的“小樟苑”逗留片刻,合围粗的香樟树,乌压压好大一片,组构成巨大的绿色天幕,姐姐神秘地说,这里面,藏着师大的灵魂呢。前年旅美,踏入普林斯顿大学,什么都还来不及看,先就被满目的古木醉倒了,不说参天,想要望到它的顶冠,必须小心扶住你的帽子。后来,在费城的布林莫尔女子学院,看到校园八棵名贵垂枝樱,说是与建筑同时栽下,皆百岁长寿了。建筑物与树木,同生共长的情景,让我瞬间想到自己母校,青树环绕的七十高寿的水乡中学。 在母校读过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我们稔熟树木的比喻。如果姐姐的“灵魂说”能够成立,普林斯顿的古木、布林莫尔的垂枝樱和我们青树,当然也可以是。长留我们心头、蓊蔚洇润的青树,“青为生气蓬勃之象,树为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之意”,一样是母校不朽灵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