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回忆(3)葛礼平

迅捷的闪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葛礼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潭小镇最出名的应该是石灰。这个南方小镇,镇北是滚滚长江,镇南有数不清的山头,盛产石灰石。没有考证过,这里从什么年代开始烧制石灰了,但文献上说中国使用石灰的历史长达四千年之久,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16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知道龙潭谁谁谁是烧石灰窑大师付,本事很大,会看火。五十年代以前烧石灰采用最古老的工艺,一座窑垂直上下约十几米,直径约五米,窑的最下端堆满厚厚一层木柴,然后木柴上堆放一层石灰石,石头上层又是一层木柴,一座窑从下到顶以此类推约共有三十来层。烧窑大师付指挥全过程,木柴的多少,石块的大小,一层层装好。最后点火时烧香磕头这个仪式不可少,烧上七七四十九天,石头变成了石灰。这是龙潭地区的土方法烧制石灰。烧窑大师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这炉石灰质量的好坏,火候一旦看错,便烧出夹生的石灰,损失就大了。所以大师付在这个小镇上地位很高的,都很受大家尊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烧木柴的窑,石灰质量非常好,很受市场欢迎,龙潭的石灰能够沿着长江两岸,远销方圆几百里,就是因为石灰质量太好了,老一辈都知道龙潭石灰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当然了,龙潭的石头好,是地道的石灰石,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柴窑产量低,不可连续生产,大大抑制了市场的需求,1958年大跃进后,全部改成烧煤的连续生产大型石灰窑,窑的顶部加煤一层,再加石头一层,石头用斗车通上轨道直接开到窑顶,倒进窑里。窑的下端取出石灰,效率惊人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那是1965年前后,在龙潭西山窑上,一辆装满石头的斗车,失去控制,连人带车一起掉落窑里,窑内熊熊火焰,跌落窑里的是个女工,这时候有个勇敢的工长,舍身不顾一切跳了下去,救出了这个女工,两人都严重烧伤,但都保住了性命,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被救上来的女工已有身孕,几个月后竟安然产下一女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去年我们举办的龙潭人汤包节上,一个漂亮的女孩告诉我:当年掉进窑里的是她妈,而她就是那个大难不死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哇噻!这么漂亮的小女孩,怪不得老天爷也舍不得啊,将她从死神中拉了回来!下图是姐妹俩在汤包节上和我的合影,带眼镜的这个姑娘漂亮不?若按出生年月算起,此时的她也五十多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