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花木之乡”北碚静观镇

江碧

2022年5月24日,北碚区人口普查项目“从乡村人口变迁看北碚乡村振兴之路——以北碚江东片区为例”课题组来到北碚江东片区静观镇调研。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课题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江东片区为例,分析人口变迁与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对近十年江东片区的农村人口、土地、经济发生的各种变化,来分析人口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上午9.00,大家到达王朴烈士陵园,镇长吴凯、副镇长王勇等早已在此等候。 王朴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桥亭村,现建有王朴烈士墓和金永华(王朴的母亲)墓,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7平方米。该陵园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碚区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目前由王朴中学在进行管理。在全民的党史学习热潮中,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团队和游客前来悼念、瞻仰。 课题组成员王洪(原北碚区党史研究室主任)为大家介绍红岩英烈王朴的光辉事迹:小说《红岩》真实的历史背景是1947年中共重庆市委按照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部署,改组建立了中共川东临委,主要中心工作是在下川东(长江三峡诸县)和上川东(华蓥山地区十个县)组织农民武装装大起义。为这场大起义。中共重庆北区工委书记,红岩英烈齐亮建立了一条地下秘密通道;重庆一复兴一静观一柳荫一偏岩一华蓥山,使重庆市大批的革命干部和购买的枪枝弹药通过这一通道到达起义前线。二是北区工委组织委员.红岩英烈王朴动员母亲金永华变买全部家产,筹集了高达2000两黄金的巨额资金支持起义,解决了经济的困难问题。这段史实是红岩精神的典型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也曾高度赞扬王朴烈士的英雄壮举。 在王朴烈士纪念馆,大家看到王朴生平简介,青少年时期的王朴,农村革命中的王朴,狱中顽强、英勇就义、壮烈捐躯的王朴,金永华女士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先后获得的殊荣等内容。通过实物、图片、塑像等形式对王朴烈士及其母亲的事迹进行展示。 在烈士精神照耀下,静观镇发展迅猛,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静观镇位于北碚东部,毗邻重庆两江新区,重庆绕城高速、渝广高速直达,碚金路纵贯南北,距北碚城区、江北机场、国博中心15分钟车程,是“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之乡”、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全镇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辖15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3.3万人。 静观镇文化积淀深厚,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六年,因境内有一古庙“静观寺”而得名,“静观”二字取自佛语“万物静观皆自得”,境内有800年塔坪古寺、500年蟠扎工艺、王朴烈士陵园等历史文化遗存,清末民初镇内彭、刘、黄、胡四姓私家花园饮誉巴蜀大地。 静观镇生态环境优美,花木特色产业鲜明,旅游资源丰富,全镇花木种植面积4.3万亩,花木精品园100余个,园林式观光休闲园、特色民宿遍布全镇,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br>当前,静观镇正大力实施交通驱动、招商驱动、品牌驱动等三大驱动行动,奋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静观样板,热忱欢迎各方宾客到静观镇观光休闲、投资兴业。 第二站,大家来到以花强镇的示范村——素心村  静观镇素心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在第一书记尹翔飞的陪同下,大家了解素心村的发展历史和蜡梅花产业发展历史。村乡情陈列馆以文字、图片、物件、视频等形式展示村名人志士、历史沿革、民俗风情、蜡梅文化等乡土文化和产业发展,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奋斗创业的光辉历史和家乡时代变迁发展脉络,也记录下乡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基层党建历史。 村民们说:“村乡情陈列馆建的太好了,既留下了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们记住村落的历史,记住我们的根在哪。” <br>在浅语花园创意工坊,大家参观民宿,美女主人邓纪会为大家讲解捆扎蜡梅鲜切花工艺,插花工艺、根雕盆景。 由于静观蜡梅花型好、纯黄无杂、香味浓郁,现已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蜡梅鲜切花的订单量与销售价格齐升。每年将有五万束静观蜡梅空运至全国30余个城市,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静观镇花木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随着花木产业链条的延伸,各类花木产业主体吸纳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该镇从事花木产业人数已超2万余人。静观镇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强做大蜡梅品牌,让小小蜡梅花“开出”农村致富大产业。 在荣源生物科技公司展示厅,副镇长王勇如数家珍的为大家介绍蜡梅花和静观镇的各种产品。<br>  在蜡梅博览园,大家仔细向王镇长提了不少的问题。 第三站:重庆静观花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对山居) 重庆静观花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由重庆市山茂园林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一个集花木和盆景文化艺术交流的机构。该中心是北碚区静观镇花木蟠扎造型艺术,市级非遗项目静观花木蟠扎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刘之勇投资建设的。 静观镇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在近千年花木种植历史的熏陶下,逐步形成了蟠扎曲压的园林艺术。2009年10月,纳入第二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树木的蟠扎,是古老的园艺技术,作法讲究,既别致巧妙,又复杂多变。蟠扎方法的蟠、吊、拉、扎技艺,要达到弯曲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是一个高超的技艺,一般需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北碚区静观镇的花木产业起源于南宋乾道四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蟠扎技艺精湛,是我国五大花卉流派川派之川东盆景艺术发祥地。静观花木以蟠扎、桩头、盆景见长,技艺独树一帜。 现存静观花园的两株蟠扎罗汉松已有500余年树龄,为园林花木中蟠扎的极品。 为了发扬静观花卉、蜡梅以及盆景观赏价值,促进花木文化艺术交流,对山居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推动花木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第四站,既白民宿 既白民宿是北碚区排名第一的精品民宿,同时,也位列重庆民宿排名前茅。<br>这是一座三层带泳池的独栋小楼,听风、观雨,泡一壶清茶,坐看流云落花,日出日息。 这栋在废弃矿山上修建的精品民宿背后还有个故事,书写着北碚民营资本生态治理修复的样本,成为北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2000年,老板周松前往静观镇,在中华村租下300多亩山地开采石矿,中途停了几年。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7年1月,周松配合政府部门将矿山关闭。同年3月,他在废弃矿山上栽种李树、桃树、柑桔、樱桃等果树,开始生态治理和修复,以发展经济林为纽带转型绿色发展。 修楼、种草、植树、造林、栽花、布景……经过四年耕耘,周松最终还矿山为青山,变矿区为景区。 本来,周松当初修房时打算自住,还没有想过要做民宿。静观第四届果蔬采摘节举办期间,到废弃矿山上采摘水果的游客络绎不绝。于是,他和妻子决定将房屋取名为既白民宿,作为静观镇乡村旅游的一个景点。 既白民宿的房前是层峦叠嶂的山岭,云山环绕,苍松滴翠,坐看日出日落;在屋后,有300多亩的果林簇拥,层林尽染,宛如世外桃源。<br>很多人向往在静谧的山林间品味惬意的慢生活,既白民宿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房间内按超五星酒店标准打造,既有充满怀旧情感的老物件,又有全球一线品牌的卫浴和床上用品。环保与奢华、原生态与现代感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乡村民宿体验。 废弃矿山上栽种的果树需要人维护,长年务工的村民就有2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150元左右,务工者都是周边上了年纪的村民,周松现在考虑最多是的如何走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除了继续做好民宿经营之外,在荒山上栽种精品果园,在果林下养鸡、鹅、小动物,给游客增加耍事和乐事,把生态修复后的成果变现。把废弃矿山变成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的“金山”。 从本世纪初,党和国家就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 2002年重庆市北碚区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成立,北碚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就开始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规划以“一线八点”(碚金路及沿线分布的八个项目:江东花港、大地渔村、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湾农民创业园、多彩园艺、金峡桃源、胜天牧野)项目为主。时任区委书记黄波和人大主任熊懋仁为统筹城乡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吸引大批专家学者就农业产业和江东人口、生态旅游进行调研探讨,形成一批文字积累和实践成果。 2008年“重庆农谷”被重庆市评为“重庆市城市资源下乡示范项目”称号;2010年农业园区被市委党校授予“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教学基地”称号,引进多家实力雄厚业主,投资“一线八点”项目建设。静观腊梅获得地理标志,腊梅茶、腊梅面推入市场,腊梅酒酿制成功,静观小米、静观葡萄等北碚特色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供不应求。 20年转瞬而过,在城市化进程中,依城而生的江东片区已部分变成城市。与众多处于城市边缘的乡镇一样,建设用地指标成了困扰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现实选择。如何把城里人引到农村休闲、度假、旅游,把城里人的资金、人才引到乡村,投资乡村旅游、民宿、特色效益农业?如何保障用地、建筑、产权等?是企业家们期盼能解决的问题。 相信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的深入落实过程中,会摸索出一条适合城郊农村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成为儿童的乐园、老人的天地。

静观

花木

民宿

王朴

乡村

北碚区

北碚

蜡梅

重庆市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