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经典书籍相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吟风揽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旖旎了流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斑斓了岁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好书推荐《小脑袋、大问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推荐理由</b></p> <p class="ql-block"> 本书依据修订后的布鲁姆分类法,将问题相应地划分成六大级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结合大量的师幼互动实例,阐述了如何在区域活动、一日常规环节以及其他时机提出高水平问题,以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幼儿的高级思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案例分析</b></p> <p class="ql-block"><b>例如:角色游戏</b></p><p class="ql-block"> 本书中说到教师该如何去介入孩子的游戏,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面对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总是很喜欢不分时间的去“介入”有的时候我们的介入可能帮助了孩子更好的游戏或者愿意游戏,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反而是打扰到我们孩子游戏,看完了本章节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收获,首先我们在孩子游戏前是否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以及材料的趣味性,材料是否满足我们的幼儿,幼儿的前期经验是否充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思考了解幼儿才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更好的介入。</p> <p class="ql-block"><b>布鲁姆分类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忆——回忆事实或其他信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理解——简单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应用——做出推断或将信息应用于其他情境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析——将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并理解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评价——判断事物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造——进行更具批判性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b>例如:积木区</b></p><p class="ql-block"> 书中有关于建构区深度学习的案例,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观察和了解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地提供帮助,但是我很困惑,如何提问和什么样的参与才是适度的、对孩子的游戏有帮助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逐步的引导孩子说的详细点,从搭建的材料,搭建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供给孩子搭建的辅助材料,一边观察,一边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游戏,从具体的搭建情境中出发,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准备搭建或者搭建好的物体,进行分享、回顾和反思,这样幼儿才会有游戏的积极性,能更深入的参与、更长久的坚持,更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所进行的搭建游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片段分享</b></p> <p class="ql-block"> 高水平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从而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什么是高水平问题?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不是”、“有/没有”来回答,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更没有唯一的答案。假设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孩子在美工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老师走过去问他:“这是什么呀?”孩子答道:“这是一个杯子。”老师仔细看了看,称赞道:“你真棒!”</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一个常见的场景中,或许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入交谈的问题,又或许教师明白要多鼓励孩子表达却囿于自己总是成为“话题终结者”的无奈,想问却不知道可以问些什么。在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中,教师很难对孩子进行深入的了解,孩子也很难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阅读感悟</b></p> <p class="ql-block"> 我想大多幼儿教师并不会害怕与幼儿对话,所以核心问题并不是教师该怎样介入(幼儿的游戏),而是自己的介入会带来什么影响?说的话是否能引导幼儿对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法进入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述?这也就是我认为的,教师要“三思而后行”,在读完该书后,作者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当你进入与幼儿互动中,感到无话可说时——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也不说,宁愿这样,也不要让“你说得真棒!”这类的话语脱口而出,教师只有在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问,并且确保说出来的话语能支持或延展幼儿的学习时,才有必要开口说话,否则只要注意观察和聆听就好。同时当你问幼儿问题的时候,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回答。</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积极的聆听者,你要表现出对幼儿想法的兴趣和对各种答案的开放性态度,而不是聆听你所期待的、所谓的“正确”答案。同时,作为实用性资源,本书聚焦于将高水平问题与师幼的多种互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提供了清晰、实用的提问技巧和策略。每一章节都提供了着手实施时需要的详尽的操作提示,并针对每个提问级别准备了三个例子。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教师思考所提问题的类型和问题的表达方式,或让教师了解怎样发表评论性话语,才能将幼儿的思维导向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值得反复读。</p> <p class="ql-block">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掌握提出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也只是本书的一部分内容,相信在阅读完本书后对如何进行高水平提问能获得一点点启示和思考,并以此为起点,有机的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实践中,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自身提问的技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