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亲家的房子 <p class="ql-block">接纳我婴儿时期的第一间房子似乎就是奶奶老院里的单间正房。靠窗台是火炕,除了门,窗户是四块玻璃的长度,大小也就是15平米左右。父亲看启明星上班就是在那些年月。东西邻居是五奶奶和大爷两家。十多年后,奶奶住了进去,我陪住了几年至参军。奶奶就是在那间房里养老的。</p>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弟弟从农村搬家到了城里,租房住在了离父亲的单位搬运装卸公司很近的火车站西南的复兴巷。那是一间低矮的西房,大约有20多平米,外间无门无窗、堆放着一些杂物。记得有一次半夜,我被妈妈“有贼”的大叫惊醒,一睁眼,窗户上那个忘记卷下来的巴掌大的通气口有一个朝屋里张望的脸,妈妈是下地给孩子倒水转过身来发现的,那时爸爸正好不在家。当房东等大人们受到惊动披衣出来打着手电寻找时,踪影全无。于是在此之后妈妈每天临睡前,就从里用案板和风箱死死顶住家门,直到好些天以后爸爸回来。房东姓石,个头不大,爸爸让我叫他扎根儿大爷,好像也是塔布板的人,村里唱秧歌《小磨坊》时,他还是一个演员呢;他在红旗电影院当木工,他的二儿子石贵与我同年,多次不花钱带我去看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洪湖赤卫队》、《红珊瑚》。<br>几年后,国家实行缩减城市人口的政策,妈妈经不住居委会一天几次的上门动员,只好十分无奈的迁回了村里。住在奶奶老院的西房里。那是为二叔结婚时盖的,他搬走后奶奶做了凉房。那间西房的北面,两米外是奶奶家的老房子,南面紧靠羊圈。前面是一个花池,种些串籽莲、六瓣梅、菊花、黄瓜、瓢葫芦等等。家里靠南墙是一通铺火炕,比原来的几个家好像都大些。弟弟全旺就是在那间房里出生的。<br>随着二姑、四叔的成家以及我们人口的增多、长大,独居的奶奶住到了单间正房里,把她一间半的正房腾给我家住了进去。那还是我曾祖父盖的老房子呢,顶棚的杆子和席子都成了棕色,可见年头已很久远。<br>后来,父亲还曾经在搬运公司对面的一处四合院里,花150元买过一间正房,只可惜由于解决不了城市户口,几个月后又以买价出手了。否则,多年后拆迁,就能得到十余万元的补偿。至今说起来,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谁都没长后眼,料想不到哇。 1972年,我家向生产大队申请了一处宅基地,就在老院子的后面,宽12米,长20米。为了建造这处房院,父亲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把我和弟弟叫起来,一起翻过西墙,去摔泥、脱出满院的土坯。七点多吃过早饭,我们再去薅土,然后再翻坯、扶坯,干完这些,已经晌午时分。午饭后,只能休息一个多小时,下午再去立坯、垛坯。吃了晚饭,接着再去引水洇土,为第二天做准备,往往半夜才能干完这些营生去睡觉。就这样反复循环干了足有20天,才脱够了盖房的几万块土坯。那些日子是最苦最累的,父亲还得上班,妈妈专管做饭、干家务,有时需要做几十口人的饭,半前晌、半后晌还得送饭,也非常辛苦。那时老觉得觉不够睡,凌晨特别不想睁眼。当然,有好多亲属、乡亲也帮了很大的忙,最终才把三间半房盖起来。<br>年底我参了军,四年后自己才睡在了那新房子的炕上。<br>房子的西邻是李五团,东邻是王耀,再往东就是我二叔家的房院。由于东西院墙的地界被他们侵占,所以互相间的关系很一般。<br>西正房是比较大些的小两间,父母亲住的年头最多。当我从部队退伍后,夜里就和大弟月旺在东正房睡,直到我结婚。后来东正房先后做过月旺和福旺结婚时的新房。 父母亲家的院门,初建于1972年 多年前,父亲还买下了我大娘阎玉翠(葡萄)在车站东华栈的一间房子。为了办理那间房的产权证,我曾经到市房产局跑了无数次,先找过傅国忠老师,后又找郝硕丁,最终从档案库里封存多年的旧档案中,才找到了房主为张元定(我大娘的前夫)的房契,从那上面看到了阎葡萄的姓名,费尽了这么大的周折,找到了卖主的法律证据,总算办妥了房主是我父亲的《房屋产权证》。<br>那间房子虽然不大,但是却先后为我六姨等好几家亲戚解决过住房困难。直到后来房子的墙上裂开了很宽的缝隙,成了危房,我们担心发生不幸,才硬着心肠强行让福英那住正房的二姨、住凉房的玉生搬了出去。<br>父母亲年岁老了,为了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后来搬进了城里,就在东华栈41号院住了十余年。在居住之前,进行了翻修,把原来的土木结构改建为砖混结构;父亲闲不住,还陆续建起了门房和凉房;为几年后的拆迁增加了升值的筹码。<div>1999年,金太集团把那块地皮买下来盖楼,居民们的房子都被拆掉了,拆迁办给我父母亲补偿了一套回迁的楼房和数万元资金。一年半后,又缴了一大笔钱,总算拿到了一号楼七单元六楼东户601的回迁钥匙,这套楼房是两室一厅,面积75平方米多。这也是老人的第一套楼房,只因为是顶楼,老人岁数大了,上下楼困难,所以无法享受。再说还是愿意在宽敞的农家院居住。只好把它租了出去。</div> 妈妈和表妹在东华栈的平房里 女儿抱弟弟在东华栈的平房里 自从搬回到村里住,父亲就没有闲着,当年整修了正房的后檐和后墙,家里的顶棚、地面、火炕、墙壁和门窗;第二年挪了大门的位置,盖了几间东房;第三年又盖了几间西房。<br>为了住房,父母亲几十年里真是操碎了心、费尽了力。不仅如此,还先后帮着月旺、福旺、拴娥几个儿女盖起了住房。<br>2008年,开发商在村南兴建了“鸿博雅园”,第一期工程16栋。因为是用本村的土地盖的小产权楼房,村委会给45周岁以上的村民出售了其中的一部分,房价依楼层而定,每平米分别为700、800、900元,我父亲抓阄抓到了16号楼2单元一楼西户。经过装修,2009年中秋节前住进了那宽敞、明亮、干净、暖和的新楼里。父亲既高兴又惋惜的说:真想不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只可惜你妈没福气,早走了几年! 在平房里 在父亲家的楼房里 2、平房搬迁记 <p class="ql-block">我的婚房是父母亲给租的,位于本村西南,是赵进才叔叔家的一间半东正房,还没住过人呢,这自然就是我的第一处住房。靠西墙的顺山炕很大,尽管后炕放了一只大红柜,我和妻子睡在炕上,还是觉得空荡荡的。窗子是农村那种上面糊贴麻纸、下面安着玻璃的传统型窗户。记得新婚第二天,早晨摘取布窗帘时,才发现窗户纸被人捅了好几个窟窿,让我们哭笑不得,因为那年头村里就有那种“听房”的旧风俗。半年后,由于房东的儿子赵福和将结婚,要用这间房,让我们搬到了别的房客腾出来的西正房。</p><p class="ql-block">当年秋天,岳父家的街对面正在拆平房,经与岳父母协商,他们答应我利用院里的一点儿空地,盖一间小凉房暂住,于是趁机拆了不少旧砖,父亲给买了几块儿旧预制板,众亲人帮着我盖起了一间刀把形的大约8平米的凉房,入冬时从村里搬到了城里。虽然住房面积小了许多,但是上班的路途却缩短了不少,自己也就成了“上门女婿”,挑水、砸煤、劈柴、倒污水......</p><p class="ql-block">在女儿出生之前,岳母提出:福英不能在这间房里“坐月子”,怕儿媳妇们有意见,担心犯忌。在无法通融的情况下,无奈我只好向父母亲求助,但父母家也没有空房,从村里一时也租不到房子,但孩子的出生却不容拖延,当时我急的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无可奈何之际,幸遇我多年没见过面的小学同学李鸿雁,急匆匆找到苏虎街他母亲家,可是鸿雁住过的屋子已经被改成了里外屋,李母只能给我提供一间缺门少窗的西凉房,情急之下已经不容我再有选择,明知那样的凉房对初产期的产妇和初生的婴儿非常不利,但我处于被逼“有家不让回”的困境,只能抱着满腔的怨气和怒气,从那间西房里把满屋的大块煤炭往南房里搬去。好在搬了半天后,妈妈非常及时地让弟弟告知我:从村里找到了一间房。这才避免了妻子和女儿的身体健康将会遭受极大损害的灾难。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岳母的无情将记恨她一辈子。尤其是在多年后同大嫂、二嫂说起这个话题时,她们都说自己没有过那样的想法和片言只语,那完全是婆婆的借口而已。</p><p class="ql-block">妻子和女儿出院后,直接住到了三根爷爷赵炫院中的那一间房里,女儿满月后我们才回到了自己的家。</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够实实在在拥有自己的一处栖身之所,我们曾经费尽心机,先后给交通队、内三建三处、新城房管所都写过要求解决住房的申请书,还曾到鼓楼附近试着占过还没交工的统建楼房。</p><p class="ql-block">直到1982年,内三建在党委后面的铁道边盖起了几栋临建房,是二内兄托分房小组的赵建章出力,加上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势,好不容易总算分到了一间西房。那间房子仅有13平米,为了取暖,靠南墙还砌了半堵火墙。随后父亲又帮着在旁边搭了几块预制板,加盖了一个临时的凉房,储藏一些煤炭、杂物,兼作夏天的厨房。其实那才算是我们自己的第一间房子。</p> <p class="ql-block">在那里居住的年月里,爱女正值童年,我心中最担心的就是女儿的安全,因为每天有许多客货列车“轰隆隆”通过的铁道,距离我家的仅有20余米,深恐她由于好奇无知受到惊吓或伤害。最初住到那里时,夜间我们常常从睡梦中,被犹如呼啸的大风刮过来一般的声音惊醒,当明白了原来是东来西往的火车通过,睡意已经被赶跑了,只能再强迫自己数1、2、3、4、5......入睡。谁能想到,多年后才体验出,那样的睡眠环境居然非常有效的锻炼了我们、尤其是女儿的睡眠力,有一次深夜,我家的户门被醉鬼踹烂,她竟然没被吵醒。</p><p class="ql-block">尽管是那么小的一间蜗居,在我们搬离后的十几年里却没有闲置过,妻子的四姨、父母亲、二姨,我的妹妹先后都在那里住过。</p><p class="ql-block">1985年交通大队在贝尔路盖起了第一座宿舍楼,单位分房小组的成员曾到我铁道边的住房调查并丈量了面积,我满怀希望的看到了自己的姓名公布在了分房的第一、二榜上。哪料想在最关键的第三榜里却没有找到我的名字,使自己“哪管是住一室楼房”的美梦成了一枕黄粱,让女儿进入贝尔路小学这所重点学校的愿望落了空。</p><p class="ql-block">虽然没能分到楼房,但我也很感谢当时的额尔敦仓所长,因为他紧接着给我找了一间他亲戚腾出的里外间平房,当在打扫过后,却遭到了印刷厂的干涉也没住上;于是他又通过房产部门从旧城找了一间,不过我没去;最后他就说,再等等吧,过两三年还要盖呢。谁知这一等就是七年啊!</p> 童年的女儿在铁道旁 在铁道旁的西房里 前些年重返旧巷 拍摄 <p class="ql-block">当女女、瑞梅出嫁后,妻的四姨想住她俩腾下来的东正房,我岳父母有些不愿意,就让她到铁道边和我换房住,这样我与妻女才得以“二进宫”。正因为住在那里,女儿的启蒙学校才成为关帝庙街小学;我们、尤其是女儿入学后受到了老人的不少关照。不过说实在话,女儿打基础的学习环境,想当年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却不是太好的。</p><p class="ql-block">1991年,内三建把位于公园南街(后改为艺术厅南街)与西落凤街交叉口西北角、有多排平房的西落凤街45号大院,卖给了房屋开发商,岳父的院落面临着拆迁的命运。正好交警支队在车管所院里盖好的第二栋宿舍楼终于给我分了一套,而岳父母则搬到了铁道边我的那间小房里,使我们免受了流离失所之苦。</p> 在岳父母家的平房里 3、楼房……楼房 <p class="ql-block">我分到的第一套新楼房位于团结小区南侧,是二单元五楼13号,建筑面积近60平米,使用面积40多平米,与中户董文文、东户李占成两家人为邻。拿到钥匙之后,别提当时那个高兴劲儿了。毫无疑问,我家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然,那是用东挪西借凑起来的5000多元集资款才换来的,尽管还是50%的有限产权。</p><p class="ql-block">住上楼房后,各方面都有好处,只是离老人的家远了,妻子上班远了,女儿上学也远了,而我却不同,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此每天无论上班还是回家,不足五分钟即到,我的自行车则一次性的被冷落了十几年,以至于多年后,差点儿想不起来它身在何处。</p><p class="ql-block">在213室居住了十年之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每天爬五楼越来越吃力,并且出于想接老人赡养的考虑,再看支队陆续新盖的几栋宿舍楼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大,就产生了换一套面积大些、高度低些的住房的想法,哪怕是调一套地理位置好些的旧楼(如贝尔路)也行,为此曾找过支队领导,也递交过申请,但由于领导有难处,都泥牛入海无消息了。</p> 在第一套楼房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3年春天,支队决定在中专路以东、徐家沙梁村东北买地80余亩,为干警们建造一处警官住宅小区,一共盖11栋,可容纳400户干警居住,每套面积100平米以上。支队规定,只要是正式干警,申请登记并交了钱,并且退出旧房,就能够实现愿望,基本可以自选设计好的面积与户型。<br>兴奋之余,登记过后,因手头不宽裕、囊中羞涩,曾经犹豫再三,差点儿敲响退堂鼓。但是转念想想,实现自己的愿望近在咫尺,如果就这样放弃岂不是眼睁睁的放飞了煮熟的鸭子?实在不甘心。于是与妻女商量了再商量,向妻兄、妻姐、父母亲人们和战友刘全仁征求意见,找孙队、刘队拿主意,多数人认为机会难得,不赞成我放弃,主要是父母亲、妹妹和妻姐答应为我筹钱,才最终坚定了我要房的信心。<br>2004年3月,经过打分,分给了我10号楼3单元2楼西户,套内面积为126平米的304号住宅,随后在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50000元、缴纳90000余元的情况下,签订了《购房合同》。<br>2004年秋末,我终于拿到了新楼房的钥匙。第一次陪妻子进去,她吃惊的表情、“真大,太好了!”的赞叹、还有如花的笑容都令我久久难忘,我为自己能让妻女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而自豪,我想她们一定也会为有我这做丈夫的、当爸爸的而荣幸吧!<br>登记要房之初,因为是一户三室,当时我想我俩住一室,女儿住一室,另一室作为老人居室,可以轮替的请父母亲和岳父母来我家安度晚年;而自己向往拥有一个书房的愿望,就过些年再说吧。可是万万想不到,在两年之内,我的岳父和母亲竟相继离世,只有岳母曾经住过,让我的设想几乎成为了泡影。<br>毛坯房必须得经过装修才能入住,由于我是负债买房,所以装修就只能从简。我家找的是北京业之峰公司,根据我们的基本要求,设计师曹越女士为我家的客厅、餐厅、厨房的装修进行了简洁明快风格的设计。在春末夏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装修工程。在此期间,为了选购地砖、灯具、五金等装修装饰材料,我和家人一次次的到许多店里选择对比谈价。之后是每天早晚开关窗户,通风散发室内的有害气体约四个月;于此同时,我和妻女多次逛家居店、窗帘世界,选购了沙发、茶几、床、书柜、电视机和窗帘。好不容易将一切基本就绪之后,在2005年9月初我家乔迁,搬进了上20多个台阶、拐个弯儿就进门的宽敞明亮舒心的新居。<br>随后,我几次设宴庆祝,先后请妻的同胞与母亲、我的同胞与父亲、我的同事、妈妈的姊妹们、爸爸的姊妹们、舅姨家的表弟妹们赴宴,并认认我的新家门。<br>在我用住房公积金提前还清贷款之后,2007年7月24日我终于拿到了建筑面积143.53平方米、“呼产权证赛罕区字第2007016539号”的《房屋所有权证》。但遗憾的是,当初每户一个的地下停车场车位,由于实在拿不出五万元且没有车,而放弃了资格。 在如今居住的楼房里 当初我们的交警花园周边比较冷清偏僻,短短几年间,道路通了、公交车有了、店铺多了、人气旺了。院里的花艳草丰树壮果鲜景色美,有地下停车场、文娱活动中心、图书馆,物业管理井然有序。凡是来过这里的客人几乎都会说:这个小区真好!《家园四季》和《幸福家园》的电子相册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是我用入住最初五年多的时间,拍摄积累的照片编辑制作的家园写照。<br>如今,随着周边巨海城等新楼盘的栉比鳞次而建,楼价也节节攀升,我们院里当初40万的复式楼,现在竟能卖到百万开外。那时候没要这房子的、尤其是那些已经分到手、而后又退掉的干警,这时候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想而知,我们住进来的,真是捡了大便宜。<br>近年来,附近新增了春度公园、草原丝绸之路公园,国际蒙医院,29、33、63、4、K6、98、S35、82、83、72、16路等多条公交车线路方便出行,家家悦大型超市里有美食城、奥威影城、摆渡书店、高档服装、快餐店……,还有羽神、禾群便民市场,为大家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