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对于线上教学我们是有经验的,学生一居家,我们就按部就班地开展了线上活动,没有太多的慌乱。如果说线上教学“六结合”是我们送给家长的一粒定心丸,那家校共育“一起来”就是我们为家长架起的一座彩虹桥;这些都不是首创,只是微调,使本来处于疫情“中心”的我们,却表现出“闭门修炼”的淡定与个性发展不停歇的修为。</p><p class="ql-block">一、线上教学“六结合”,事半功倍作用大</p><p class="ql-block">(一)专题教研与随时交流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前,老师们都是带着浏览了下一周网课后的所思所想进行研究的,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制定下发一周教学指导,做到两个有数:家长对孩子一周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老师们提前一天再次观看第二天网课,做到对所讲内容心中有数。</p> 语文学科将重点、难点内容截屏,下发每日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听课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实效指导。<br> 数学学科至少一次腾讯会议将学生一周的重难点题型归总,讲授重点并有提问环节,切实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小管家作业反馈问题较大的,运用语音讲解、文字标注等方法解决问题。 英语学科教师与教研员交流沟通,下载微课,按时下发到班级群,并根据微课讲授内容,布置相关巩固内容。 (二)基础知识与兴趣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br> 语文学习重积累,读书、背书、写字、抄词,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倦怠心里。这个时候,适时放慢脚步,利用课本资源,换个说法,变个形式,学生又兴趣盎然起来。比如:第六单元的写话,向神秘的大自然提问,光写问题肯定没有意思,拿起手中的画笔画画神秘的大自然多有意思。 数学学习除了每天提交小管家的数学书上的基础练习题,学生的实践活动作品的精彩分享会令你耳目一新。 英语学科的反馈内容形式多样,如制作手抄报,学唱歌曲,抄写单词,跟读课文单词,看图说话,听力练习,绘本阅读等,让学生的英语居家学习不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上传任务与分享群中分享相结合,形式多样,让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br> 如果每天总盯着要上传任务,学生肯定有些无奈,积极性也不高,但是开辟分享群,有些口头任务不拘泥一种形式,让大家随心而起,真是我提议你自愿,分享群里作品赞。二年级的小朋友正是表现欲很强的年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里变成了褒义词,群里呈现出争先恐后,精彩纷呈的盛况。毕竟谁都想好好表现,你说谁不在分享前练个好几遍呢? (四)全班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br> 一个星期下来老师会针对学生易错点和学习当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我们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给大家集中讲解,做示范。例如语文中:垂字迎字的书写,树啊、房子啊中啊的读音;数学中的估数、够不够问题、算盘等难点问题和脱式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写法等易错问题。<br> 语数英都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们就以视频的形式一对一地进行辅导,例如:某某同学从来不上传小任务,我们就及时与他联系了解他的困难,针对他不会拼音、数学里不认识字无法读题等情况,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做到跟不上大部队但一样学有所获。针对年级里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态度不好的个别学生情况,专门连线,做通思想工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线上学习。 (五)班级活动与学科特色相结合<br> 语文学科两大特色:“一起大声朗读”、“一起用心凝视”与班级中朗读与阅读活动结合,相辅相成,交相辉映。<br>1、一起大声朗读: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一个特别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一直以来我们都鼓励孩子大声朗读,但是课上检查效率不高,上传音频又怕给家长增加负担。这下有了好的机会,疫情之下,老师们倡导家长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倡议一发下去,陆陆续续有居家办公的家长们加入到朗读的队伍里,我们在孩子们大声朗读的音频里不仅听到了妈妈甜美的声音还听到了爸爸极富磁性的声音,甚至听到了姥姥爷爷的声音,真的是全家总动员。家长们有了这减压神器,应该不会无聊了吧?! 2、一起用心凝视:曹文轩先生有一段讲话颇为耐人寻味: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凝视”代表精读,代表有思考、有深度的阅读。我们可以领悟到“反复读”也是“凝视”式阅读的重要方法,正所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以前可能我们有的是还没读的书,所以在反复读上是欠缺的。这次正好趁着他们居家不好买新书的机会,重点可以放在另一个方面:引导小学生反复读一本书。这是需要技巧的,可以第一遍重点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第二遍重点关注故事结构和人物描写,第三遍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和语言特色。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显然是要求太高了。但是这样一遍一个重点,让学生每次都有新的兴奋点、关注点的想法再加上亲子阅读、分享阅读等形式,相信学生的兴趣会一直保持在高位状态。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疫情原因,让孩子们在家里买新书看变得不太合时宜,于是阅读读过的书,认真凝视地去读就变得很合时宜。我们每天都有自主阅读小任务,讲真的,家长不在家,有些孩子落实的也不好,别说认真凝视了,跑马观花就不错了。所以我们提出:身边旧书看起来,一遍回忆故事情节;二遍讲讲生动故事;三遍说说自己的心发现。 数学学科特色:“多师课堂一起看课”和班级活动“学生小讲堂”结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趣。<br> 一段时间的看课,使我们在反馈作业时发现,有些学生真的是在看课时走马观花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很快就出了,这种情况使老师们急在心里。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带着孩子看课这个办法不仅解决家长最多只能单纯解决“看没看”的问题,而且还能很好解决“学会没学会”的问题。在看课期间,老师准备了很多问题,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提问,以提高难点课看课的效率。手把手的教还有个别学困学生我们不放心怎么办,再结合班级“小讲堂”活动,把重难点学生进行录像反馈,查看这一小部分学生是否最终学会。坚决执行一锤子到底的精神。 <br>(六)多学科课程相结合<br> 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家长的心理与难处,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我感同身受,我还是个从教近20年的专业人员,很多时候都感到内心的无助,更何况是集工作、二胎、做饭、收拾家务等一身的非专业人员呢!管理孩子的日常,用鸡飞狗跳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能够让他们辅助语数英的家庭任务这个负担已经够重了,我们必须在科任学科的学习上想点办法,让他们既能学,还觉得有趣。于是,我们开启了多学科融合思维,将能融合一起的科任学科都融入在主科或德育课程中,如书法课程将以往的硬笔书法练习与上一周语文课中易错字相结合;美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科学课程与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相结合等,把这些都呈现在每周学业指导建议中,切实解决家长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现实问题。 本次疫情有个特点,就像大家惊异的那样,一觉醒来,小区封控了,居家隔离;小区管控了,只进不出。简单算算,班里竟然有近一半的家长被留在了家里。转念一想,何不变坏事为好事。于是,除了“六结合”,二年级还对家校共育进行了深层次的设计与指导。<br><br>二、家校共育“一起来”,各显其能展个性<br> 5月5日疫情居家的第一天,我们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一小时的年级讨论会,讨论解决办法如下:1、设置前期小调研,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2、一周内进行各班班会课,组织开展心理疏通课程。3、封管控上报流程及台账。4、劳动教育开展推进目录及情况。<br>(一)家访——了解每个家庭需求<br> 首先,我们通过班会课前期调研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做到班级问题班主任心里有数,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往下推进。各班采用的是小程序调研形式,对“白天谁陪孩子学习、孩子居家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作业量是否合适……”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br>(二)班会课——解除家长千万烦恼丝<br> 了解各班情况后,针对家长们的顾虑和焦虑,各班进行分析,并积极思考解决对策。其中,我们了解到:本次居家是二年级学生入小学后因疫情原因的第一次居家学习生活,所以对学习、休息的安排,上传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初次接触,这时老师的耐心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明确了这些以后,我们还研究开展多样的活动,从而缓解以上问题。各班在5月9日、10日分别召开了微班会,除对家长及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疏通外,还说明了用意,老师一直都在——和家长携手共育居家的孩子,让孩子在居家的时间里和在校的发展的脚步一样不停歇。 <br>(三)五育并举——云端指导不停歇<br> 居家也正是孩子与家长最美的亲子时光,这个时候更能够展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老师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进行了活动设计,孩子们也展示出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令人连连称好!<br>劳动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学习、生活的同时,二年级同学不忘少先队员的初心,认真学习少先队下发的学习活动,同学们那专注的样子,不禁为他们点赞。还有些同学在居家的日子里,争当社区小小志愿者,参与社区实践,虽然只是简单的喊人来做核酸,但体现了大实验的小公民意识,不时有邻居的叔叔阿姨来给他伸大拇指呢!<br> 总而言之,不管是线上教学“六结合”还是家校共育“一起来”,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健康全面的发展。虽“疫”起居家 ,但“童”样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p class="ql-block">撰稿:芦媛媛、董学红、武琳</p><p class="ql-block">照片:张菁、武丹、李颖(小)、李小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