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晓景”人才 看巴乡产业带动蓝图

科右前旗巴乡

巴日嘎斯台乡党委将全乡五家盟级“晓景”产业带头人的致富路串联起来,打造别样的“晓景”领军人才带动路线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药”更好</b></h3>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巴日嘎斯台乡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晓景人才”促动能、生态执法强平台,“三力并发”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发展药材种植产业。推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由乡党委牵头,完善中草药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实行划出一个区域,以多村联合,形成药材基地,形成区域品牌作用,让药材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同时指导村级党组织,制定林地承包倡议书,让承包环境由一年一变到一包多年,更加符合多年生草药种植的承包政策环境。 目前,已经形成良好带动作用,巴乡仅欣龙村一地带动种植草药户数151户,户均增收两万以上。欣龙村依托众欣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科学统一管理,现有中药种植面积4000亩,每年生产各类药材种子5000公斤左右、鲜药材20吨,育苗基地200亩,每年培育优质药材苗500万株左右,经营种子有苍术、白鲜皮、黄芩、赤芍等10多个品种,现有中药材初加工厂房500平米,各类生产机械配备齐全。使欣龙村中草药种植业逐步发展壮大,2021年销售额达到210万元,村内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社种植、收购加销售的产业链模式也带动了庭院经济的发展。 如今,欣龙村中草药种植技术能人层出不穷,种植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带贫优势逐渐显现,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更加坚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致富要有“稻”</b></h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发挥乡土人才在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晓景计划”极大地激发了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热情。 一粒稻米,撑起一方特色产业,一粒稻米,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村是重要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哈拉黑水稻取材于归流河上游的水质,且无化肥、农药,有着4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粒粒饱满,颗颗香甜,软糯可口,米香四溢的大米,形成了天然的“有机水稻”。 哈拉黑村的党支部书记郑宝贵作为当地种养殖合作社的领军人物,今年,他承包了村口的集中水稻地1200亩,通过整合土地和农机装备资源,进行本合作社统一品牌的种植,建设绿色耕地水田基地,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稻米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作为“晓景计划”领军人物的郑宝贵生于斯,长于斯,对水稻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情结。在他看来只有田间连着舌尖,日子才有奔头。他的想法很好,且带动潜力巨大,在他的带领下将与大家携手走出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产销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新“稻”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牛”起来</b></h3> 为深入引导广大乡村人才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推动“晓景计划”在科右前旗落地生根,巴日嘎斯台乡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巴日嘎斯台乡保安村,在一位拥有25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支部书记谢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现有存栏基础母牛120头,优质西门塔尔牛100头,2021年已经陆续出栏小牛31头,产生经济效益28万元,带动周边就业20余人次。肉牛养殖带动作用突显,不仅激发起村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还形成了示范作用,使得本村肉牛养殖户增加,并通过合作社购入饲草、兽药量大的特点为本村养殖户提供“组团购药、购草,合伙议价”服务,减轻了养殖成本,并为本地肉牛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牛产业的发展,让保安村人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为乡村农户“稳增收、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村集体还通过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民户均增收3000-4000元,养殖业年利润达到近28万元,效益明显,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保安村发展的牛产业,不仅帮助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也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家都“庭”好 </b></h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乡村人才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推动“晓景计划”在科右前旗落地生根,打造“美丽庭院”,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科右前旗红巴乡绿庭院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在党支部书记崔宝权的组织和带领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庭院种养”“私人订餐”及“多村联合”的产业发展模式,2021年线上线下共销售庭院大米2万斤、黏玉米1.2万棒、杂粮粥米2万斤,与此同时,通过庭院经济、稻田养蟹、林下养鸡,让满山跑的鸡、鸭、鹅,钻进稻田里的蟹都转化成“真金白银”,装进了村民的口袋里。截至目前,全村签订私人订单950份,实现销售额145余万元,净利润达30万元,带动本地劳动人口就业9人,户均增收2000元。 2022年,巴日嘎斯台乡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聚焦优势产业,因地因势利导,发展庭院经济。水库也将继续发展种养殖业,结合自身优势,优化粮食品种,种养结合,并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对每位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实行送技能、送岗位、送政策到户,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禽”劳能致富</b></h3> 为启动产业振兴引擎,夯实经济基础,借助“晓景计划”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的平台引领作用,巴日嘎斯台乡党委立足本乡实际,本着“致富未必去经商,养禽也能奔小康”的思路,积极引导壮大本乡的家禽产业,鼓励更多农户加入进来。 科右前旗源本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巴日嘎斯台乡三合村小有名气,在临近乡镇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法人郭洪平始终坚信小产业也能有大作为,在荒山上种果树,果树下放养大鹅、小鸡、飞鸭的立体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庭院经济种养结合模式。2021年主要以飞鸭、稻田鸭为主,同时结合产肉大鹅和产蛋鹅,本地小笨鸡等,采取“借鸡还蛋”、“借鸡还鸡”、“借鹅还鹅”等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农户饲养压力和销售压力,农户利用夏季农村饲养场地廉价,大大降低饲养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当年实现订单全部回收,带动户反映很好,对发展庭院经济也充满了信心。主要带动巴日嘎斯台乡和察尔森镇所辖村屯农牧户158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郭洪平深信,家禽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郭洪平没有躺在“功劳簿”上,2022年将转变发展重点,重点是以蛋鹅和肉鹅为主,结合飞鸭,稻田鸭,乌鸡,本地小笨鸡,加大五香蛋加工量。同时,要继续进行深加工,把大鹅,飞鸭加工为熟食。发动更多农户签订合作社订单,一只鹅、一枚蛋,也能架构起合作社于农户之间的双赢桥梁,带动更多农户增加收入,通过家禽产业敲开群众的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