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7日,一生战功赫赫的刘伯承元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人,却万分自责地对妻子感叹:“华北的事情查不清楚,我死不瞑目啊…”听到这句话,守护在病床前的妻子汪荣华顿时泣不成声。她一直是知道的:女儿华北的被害,始终是两人心中的一根刺;40多年的时光中,他们总是竭力避及那段痛苦的回忆,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背后,却是两个人的独自煎熬和承受。41年前,他们的女儿刘华北在延安被害;这种为人父母的痛苦和愧疚,夫妻两人背负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从军阀割据到解放建国,刘伯承元帅是真正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老革命家。他一生战功累累,6个子女也大多从军,成就斐然,被外界赞叹。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伯承真正的长女并不是刘解先,而是刘华北。难过的是:就在抗日战争胜利没有多久,这个天真可爱的6岁女孩,却被凶手以残忍的方式杀死在延安托儿所。女儿被害时,仍天真礼貌地对凶手说:叔叔,我认识你!这句话,成为刘伯承夫妻一生的隐痛;甚至直到元帅临终,依旧难以释怀女儿的遭遇。那么:6岁的刘华北是怎么被害的?杀死刘华北的凶手究竟是谁?一切的问题,还要回溯到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在艰难时段。此时的汪荣华,恰好为刘伯承生下第二个孩子,便是长女刘华北。刘华北的出生是无比艰难的,当时汪荣华和刘伯承正在太行山,领导游击队和民兵抵抗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汪荣华分娩的时候,根本没有像样的接生场所。最后,在一位老乡的掩护下,汪荣华才在羊圈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因为出生艰难,夫妻两人对这个孩子格外疼爱。此时,抗日战争也进行得无比艰难,已经吞并东三省的日军,对华北地区虎视眈眈。为了表明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刘伯承为女儿取名为“刘华北”。孩子顺利出生了,但是怎么抚养却成了问题。夫妻两人正在领导游击队运动,经常行走于荒郊野岭;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照顾孩子。况且,华北地区局势不稳,朝不保夕,将女儿留在身边,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此时,在前线作战的高级将领们,也存在和刘伯承一样的问题:孩子没法抚养,却也不能麻烦当地老乡。所以党中央为了解决前线将领们的后顾之忧,特地成立了延安托儿所。组织专门从延安其他部门调来一些工作责任感强、做事谨慎稳妥的年轻女干部,来照顾这些革命的“种子”。因为战事吃紧,根本派不出完整的警卫队,所以便挑了几个做事机灵的年轻战士,负责守卫工作。可以说:延安托儿所的成立,让许多前线带兵的将领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纷纷将孩子送到这里,让孩子们接受照顾和教育;虽然自幼远离父母,但相比于其他寄养在农民家里的烈士遗孤,这些孩子的童年还算是幸福的。当然,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托儿所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除了人手不足外,托儿所的日常开销也是问题。</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1942年,为了切断我军的补给,日军对延安进行了封锁,导致延安的物资极其短缺。一时间,托儿所的日常生活开销,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幸好,在香港的宋庆龄女士得知消息后,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同美国洛杉矶的一些爱国华侨取得联系,募捐到一批食品、药物、玩具等物资;随后冲破重重封锁,运抵延安的托儿所。也是为了答谢洛杉矶的爱国人士,这所托儿所便命名为“洛杉矶托儿所”。</p> <p class="ql-block">当时,刘华北被送到托儿所时,不超过三岁,正是学走路、说话的年纪。但即便舍不得女儿,刘伯承夫妇也没有办法,他们需要带领乡亲们转移,也需要在前线指挥战斗,根本无法照顾女儿。唯一让刘华北感到快乐的,是托儿所有许多的小伙伴。比如:左权的女儿左太北、邓小平的女儿邓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黄镇的女儿黄文、黄浩…当然,自己的亲哥哥刘太行,也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妹妹刘华北比哥哥刘太行小一岁,兄妹俩关系非常"铁";不管哥哥走到哪里,刘华北都像个"跟屁虫"一样,整天跟在哥哥后面。</p> <p class="ql-block">根据当时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回忆:这些孩子中,小华北是最惹人注目的。她天生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因为年纪太小,走路不稳当,只能像个小鸭子般,两个手臂支棱着保持平衡。1945年,艰苦漫长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这一年,哥哥刘太行已经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被送到"抗小"读书了;而曾经的跟屁虫妹妹刘华北也六岁了,在托儿所接受最后一年的照顾。兄妹分别之前,懂事的哥哥刘太行还叮嘱妹妹:要听托儿所阿姨的话,明年你也可以背着书包上学了。可爱的小华北开心地点点头,目送着哥哥的离去,不哭也不闹。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与哥哥的团聚,期待自己也背上书包、走进真正的课堂…可是没有想到:一场噩梦正在悄然逼进。</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8的晚上,如平常安排般,身为所长的丑子冈,带着两名保育员视察完孩子们休息的所有窑洞以后,便安排了当晚的值班人员:两个年轻的育儿老师。值班时,一位保育员突然想起来:一到夏天,孩子们总是容易口渴,便起身去厨房烧水。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保育员肚子突然痛了起来,也离开了值班室,去房间找止疼药,服用后赶紧回到窑洞外的值班室,继续值岗。就是这五分钟的间隔,让凶手有了可乘之机。对方悄悄溜进窑洞,找到了刘伯承女儿的床位,将她残忍杀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丑子冈呼喊孩子们起床吃早饭时,发现平时十分听话,总是早起的刘华北,却迟迟没有从床上起来。当她带着疑惑掀开刘华北的被子时,发现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已经躺在了血泊中,腹部甚至被割下一块皮…看到这幕场景后,所长丑子冈彻底吓坏了。她忍着强烈的心痛,坚定命令所有人:"周桂枝、曹和静保护现场,不要让任何人进来!其他人各回各的岗位,照顾好孩子们,再不要出任何差错了!”安排完这些事情后,丑子冈才有机会哭出声来。对于这样的意外,她无比自责:当时组织派她来照顾这些孩子,她曾有过承诺:保证每个孩子的安全;这些年来,她看着无数个孩子开心走出托儿园,又有无数个稚嫩的面孔,带着好奇和胆怯走进这里。对于这些孩子,她是欣喜的。</p> <p class="ql-block">可是怎么就出现了意外!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长期驰骋疆场的刘伯承司令也该回来好好休息了,自幼远离父母的刘华北也该享受团聚的幸福了,可怎么就出现了意外呢!想到这里,丑子冈愈加自责:她无法向组织交代,也无法向首长刘伯承交代…但即便难以接受现实,她也不得不去面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立刻上报组织,全力寻找凶手;加强托儿所警卫保护,确保孩子们的安全;立刻电话通知刘伯承夫妇,他们有权利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女儿被害时,刘伯承夫妇正准备前往延安看孩子,已经给这对儿女买好了礼物。</p> <p class="ql-block">可这通电话,却如晴天霹雳般,让夫妻两人无法接受。他们怀疑自己听错了,便不停地询问:是不是搞错了,是真的吗?当噩耗被确认时,这个叱咤风云、从不曾有过消极情绪的将军,当场留下了痛苦的眼泪。但是他明白,必须忍着悲痛,去查探女儿被害的真相。他安抚着哭泣不止的妻子,耐心说道:"小华,你要哭,现在就哭吧!等会到了延安,你一定要理智,一定要挺住…那些托儿所的女同志也都不容易,她们会很伤心和自责的…"汪荣华,这个14岁就参加红军,18岁经历苦难长征的坚强女子,什么磨难没见过?可女儿被害的噩耗,却抽走了她所有的坚强和力气,她趴在丈夫怀里放声痛哭!</p> <p class="ql-block">妻子汹涌的悲伤,也让这位经历枪林弹雨、开刀做手术都不打麻药的军神,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他知道:抗日战争结束了,但国内局势仍旧动荡不安,这是敌人为了报复他率领部队发动的进攻。他自责、愧疚、心痛,却唯独不能低头和妥协。所以见到女儿遗体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强忍着眼泪,愤怒地说了一句话:"敌人以为暗杀我刘伯承的女儿,我就会五心不定,对他们手软吗?这是痴心妄想!"因为还有军务在身,夫妻两人强忍着悲痛、匆匆处理完后事,便离开了。目送刘伯承夫妻的背影,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不由得都哭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丑子冈提起这件事,仍旧语气哽咽:“心里难受呀。假如首长骂我们一顿,我们也好受一些,可他们一句责备我们的话都没有;刘伯承将军这种伟大无私的精神太使人感动了!"事情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立刻派出了调查组前来调查此事,务必将如此残忍的凶手捉拿归案。可众人没想到:这位凶手十分狡猾,没有露出任何马脚,一时间追凶工作陷入了难关。后来有个和刘华北住在同一个窑洞内的孩子回忆:当天晚上,他听到了一些响动,只不过那个时候睡得沉,根本没有注意;只是隐隐约约听到刘华北小声说了一句什么“…叔叔,我认识你…”这句话,也证实了众人们的猜测:延安一定是有卧底,而且是孩子们熟悉的人。</p> <p class="ql-block">因为出事的那天晚上,刘华北没有任何慌乱呼救,凶手必然是她认识的人,最终导致了悲剧。但是和刘华北之间彼此熟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整个保育院里的人都有可能有嫌疑,周围的村民也有可能…由于当时形势过于复杂,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审查行动;不久,解放战争打响,破案的事情就拖了下去。随着时间愈来愈久,这场案件也成为谜团。害死女儿的真凶一直没有找到,这也成为了刘伯承夫妇心中的隐痛。</p> <p class="ql-block">长大后的刘太行曾经也说过:“杀害妹妹的凶手一直没抓到,这是父母的心病;只不过他们只在私下偶尔说起,从没有跟外人谈过,也没有怨恨过别人。”女儿的去世,是刘伯承一生无法释怀的伤痛。直到1986年,94岁的刘伯承弥留之际,依旧对妻子感叹:“华北的案子没能破,我死也不瞑目啊!”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而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以命相搏的革命先辈们,更是舍家卫国。他们也是子女,也是父母,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他们毅然舍弃了一切,以坚定的信仰守卫着疮痍遍地的祖国。不是他们不称职,而是他们有更沉重的任务。以身士卒也好,为民请命也好,他们心系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是千千万万百姓的福祉和安康。</p> <p class="ql-block">本文内容及图片来自百度公众号。若有侵权,可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