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三位父亲

我是老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我这辈子一共有三位父亲,他们分别是我的生父、继父和岳父,都是我最亲近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二,是生父一百周岁冥诞,谨此发文祭奠。</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生 父</b></p><p class="ql-block"><b>我的生父名字叫张承绶,1922年即农历壬戌年(属狗)五月初二生于山西省清徐县拔奎村农家。1963年5月2日因长年老胃病引发多功能衰竭去世于哈尔滨,终年41岁。从我出生到父亲去世,我们共同相处11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的祖父张霞光膝下三儿一女。依次是大伯父张承统;姑母张左儿;二伯父张承绒;行末是父亲张承绶,乳名富东。</b></p><p class="ql-block"><b>父亲上过高小,十几岁离家,随我大伯父闯关东跑腿子来到哈尔滨,在道外北二道街山西清徐会馆大兴源商号学生意,一直勤奋努力写写算算到20多岁成为账房先生,25岁娶了晋商老掌柜的女儿成了家,这就是我的父母。按山西老家的称谓习惯,我们管母亲叫妈,管父亲叫爹。</b></p><p class="ql-block"><b>大概是1948年秋上,山西老家闹土改。为了保住祖上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房屋土地,我爹带着我妈和一岁多的我哥宝明返回山西老家。正好赶上村里缺少能写写算算的人,凭着随身带回的一支钢笔和一辆自行车,我爹当上了土改工作队的文书,跑跑颠颠挺风光。他们兄弟三人瓜分了祖上的那点财产,庄稼把式二伯父分的多点,被划了个富裕中农,大伯父家和我爹被划了个下中农,好在避免了富农帽子。这次回农村乡下看似占了便宜皆大欢喜,实则遭了祸殃,因为农村缺医少药,我三岁的哥哥宝明患百日咳夭折殒命。在爹妈的苦闷中,龙年夏至日我出生,为了能留住我,姑姑给我起名锁儿,还真灵,一直锁到现在。</b></p><p class="ql-block"><b>我爹虽然心灵手巧但不会干农活,土改结束后没什么事做,又想到了回城市生活。于是在我十个月的时候抱着我二闯关东回到哈尔滨。回来没几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大兴源商号黄了,我爹一时无业可就。但是凭着他的经商脑筋,他在原来称为丸商的老哈一百租了两个食品柜台,专门经营秋林酒糖。随即迎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税务局工作的舅舅被调转到刚建成的哈尔滨电机厂工作,父亲也借机入厂当上了工人。父亲在工厂干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父亲每天早上提着一个带樑的饭盒去上班,晚上回来走在院里,饭勺轻轻碰击饭盒的悦耳声音,引来院邻羡慕的目光。在此前后,弟弟铸明和妹妹爱明相继出生,为家庭带来生气。父亲有了固定的工资,加上老家底和外祖父每月的房息收入,当时的家境还不错。</b></p><p class="ql-block"><b>随着外祖父去世,随着父亲胃病加重(胃穿孔大手术),随着自然灾害来临,家中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应了那句老话,“小难城里躲,大灾乡下过”,为了减轻城里的负担,给重病中的父亲多留一口吃的,1961年夏天随我妈回山西老家探亲时,姑姑把我和妹妹爱明留到乡下家中,去分食那些用野菜和草籽省下来的口粮。我在山西乡下度过了小学三年级一个半学期的时光,因父亲病情加重,1962年春上我和妹妹回到哈尔滨,守候在父母身旁,直到老爹去世。</b></p><p class="ql-block"><b>如果老爹活到今天,他应该是整整100周岁,故写此文纪念他老人家。</b></p> <p class="ql-block"><b>十几岁,闯关东学生意时的小伙计。</b></p> <p class="ql-block"><b>二十岁时,他成了大兴源商号的账房先生。</b></p> <p class="ql-block"><b>1947年春,父母结婚时的婚纱照。</b></p> <p class="ql-block"><b>照片中的王叔叔原来是大兴源的一个小伙计,公私合营后他离开哈尔滨回家乡了。老爹带着我和弟弟铸明欢送王叔叔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贴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证上的老爹照片。</b></p> <p class="ql-block"><b>姑姑家三哥长友(后排中立者)专程送我和妹妹爱明从山西老家回到哈尔滨,全家人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最后时光的老爹。</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继父</b></p><p class="ql-block"><b>继父闫尚谦,1924年即农历甲子年(属鼠)七月二十九 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西谷村农家。2012年10月15日因脑卒中引发心力衰竭去世,享年89岁。从继父来到这个家庭到他去世,我们共同相处47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继父自幼有一兄一妹,父母早亡,由其兄闫尚忠哥嫂带大,感情笃深。十几岁闯关东到富拉尔基打工吃劳金,其间被日本鬼子抓劳工,险些累死在碾子山,终身落下气管炎毛病。光复后,到齐齐哈尔的酱园子辛劳数年,学得制作酱油的手艺。成家立业,育有长子闫增(福庆)、女儿闫娟(桂枝)、次子闫陞(吉庆)。妻子因病过世后,孩子们由姥姥姥爷在齐齐哈尔拉扯大。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后,实行公私合营。哈尔滨道外区在北四道街原来私人酱园子基础上组建食品加工厂酱油车间,其转此工作后任车间主任。1966年生产规模扩大,在道外富锦街43号兴建哈尔滨第二酱油厂(后隶属于正阳河酱油厂)任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厂长。</b><b style="font-size:18px;">他较早入党,一直是食品公司、市二商局系统先进生产者,是行业内小有名气的“酱油大拿闫老西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b><b>983年下半年因公受伤住院治疗,回家休养期间于1984年初,将近60岁时提前退休。</b></p><p class="ql-block"><b>继父是1965年夏天经山西老乡张恒伯伯介绍,与我妈妈再婚走进这个家庭的。我的妈妈有些文化也很开明,但还是有一些传统观念。此前妈妈和我商量这件事儿,已经懂事的我很支持妈妈的想法。妈妈和继父商定,婚后不再生育,我兄妹三人还是姓张,对继父的称呼不称爸爸,叫大叔。大叔都允诺。大叔这个人非常非常好,认真工作勤俭持家,待人诚恳,特别是对我兄妹三人如同己出关爱有加,从来没有一次斥责打骂,一次也没有!大叔每月70元钱的工资,除30元寄往齐齐哈尔,余下的加上妈妈的工资,家庭生活明显改善。加之我兄妹陆续参加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尤其是节假日礼拜天我们一定回家团聚,犹如《常回家看看》歌中所唱,“‘大叔’张罗一桌饭菜,生活的喜悦和妈妈说说,工作的成绩和‘大叔’唠唠”,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有时高兴了,大叔还会拿出陪伴他三四十年的那把老京胡,拉上一段西皮流水,哼几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家中总是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赢得邻居们纷纷赞许。晁婶常说,怎么好人好事都凑到你家了呢?</b></p><p class="ql-block"><b>时间久了也遇到个难事。1978年我要结婚啦,按照风俗礼数当然应该称岳父为爸爸,这没有问题。可是回到自家中面对养育了我们十几年的继父还称大叔,我心中有一种不落忍的感觉。几年后,弟弟结婚了也有了同样的感受。我和妈妈商量这件事,妈妈说你们长大了,由你们自己定吧。我和弟弟妹妹以及媳妇、弟妹、妹夫暗中商定,对大叔改口称爸爸,时机选定在妹妹妹夫结婚三天回门时。1983年2月10日中午,妹妹妹夫新婚回门宴席上,面对众多的亲人、朋友、邻居,我们兄妹六人起身走到父母跟前,我代表兄妹们说:大叔养育我们十几年,他是我们心中崇敬的父亲,从现在起,我们改口称“爸爸”,随即我们兄妹六人齐声称呼“爸爸,爸爸”!我们围在父母身旁大家都在流泪,亲朋们见证了那个场景。从此以后我们没有一次叫错的时候,因为那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啊!</b></p><p class="ql-block"><b>老爸一生,在齐齐哈尔方面有6个儿女媳婿,在哈尔滨方面有6个儿女媳婿,共有12个人称他“爸爸”。</b></p><p class="ql-block"><b> 2012年10月15日上午8点20分,在哈医大一院住院处的病床上,在我的怀里,在我呼唤“爸爸”的哀鸣声中,爸爸安静地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如果活到今年,他老人家应该是98岁了。</b></p> <p class="ql-block"><b>老爸曾经也年轻。</b></p> <p class="ql-block"><b>老爸老妈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60岁退休时的老爸。</b></p> <p class="ql-block"><b>老爸是业界有点名气的“酱油大拿闫老西儿”。</b></p> <p class="ql-block"><b>闫姓和张姓的6个儿女当年围绕在父母身旁,祝贺老爸70岁生日快乐。</b></p> <p class="ql-block"><b>老爸外出旅游去过挺多地方,这是他在陕西西安古城留影。</b></p> <p class="ql-block"><b>1969年国庆节全家合影,我兄妹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父母身心健硕正值当年。</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40年后再合影,我们成家立业奋发拼搏,父母已夕阳垂暮颐养天年。</b></p> <p class="ql-block"><b>年近八旬时,老爸还坚持每天这样锻炼身体。</b></p> <p class="ql-block">儿女子孙及亲属家人簇拥在老爸老妈身边。</p> <p class="ql-block"><b>老爸的生命定格在89岁。</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岳父</b></p><p class="ql-block"><b>我的岳父刘海同,1924年即农历甲子年(属鼠)九月初五 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一个旧官吏家庭。2006年12月2日因久病不愈去世,享年83岁。从我进入这个家庭到他去世,我们共同相处29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岳父出生前后,其父亲刘德泮任张作霖大帅府副官,后任辽宁营口海关关长。先后育有五子一女,岳父行四。其大哥刘海仑大学毕业后在旧政府任职;二哥刘海峰是国军上尉译电员,解放后长期受到管制;三哥刘海华被日本人抓劳工生死不明;小弟刘海裕是解放新疆立功的解放军战士;小妹刘海文是沈阳解放后早期入党的基层干部。</b></p><p class="ql-block"><b>岳父八岁时其父患肺病去世,家境败落,全家靠变买家产浮财维持生计。岳父在基督教会学堂高小毕业后,十四岁到沈阳一家朝鲜人开办的洋服店学手艺,历经磨难六年出徒,然后以裁缝为生。1948年6月18日岳父岳母在沈阳结婚。当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民主政府招募服装公司技术人员,经报名参加考试岳父被录取,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后调任东北大区物资供应站参与了抗美援朝物资调剂调配工作。此间,长子景忱、长女景秀先后出生。1955年初岳父奉调黑龙江省百货公司工作,举家搬迁到哈尔滨落户,相继有次子景博、三子景怀出生。1955年国庆节前后被派驻北京代表黑龙江参与建国成就展览工作六个月。在此之后,1956年和1958年先后晋升行政十九级及十八级,任省百货公司文化办公用品科科长。文革中下放柳河五七干校劳动学习,毕业岀校调任北安县百货站负责人工作。后又调回省公司,直至退休。</b></p><p class="ql-block"><b>1978年五一节前夕我与景秀结婚,走进这个家庭。我与全家人相处的很好,特别是与岳父非常合拍。不仅是因为他敬业爱家勤奋无私,最让我钦佩的是作为丈夫、父亲、家长各种角色的担当精神,成为我努力做一个负责任有能力的大男人的楷模。岳父对我更是关爱有加,结婚时我为景秀置办的新婚礼服是当时流行的红涤卡上衣,花了十几元。而岳父送我的则是一身标致的毛料中山装,价格正好与文学作品《千万不要忘记》中丁少纯“天价”毛料装一样,是148元,将近是岳父两个月的薪水呀,让我记了一辈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末,中国最早出现的电子手表是从香港进口的,市场上见不到,就是在省百货公司内部也十分抢手。岳父搞到一块,自己不戴也不给他的其它儿女,戴在我的手上,让我时尚时髦了好一阵子。我也以岳父为榜样,努力为这个大家庭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岳父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评价说:女儿是我的小棉袄,女婿是我的皇马褂,让我里子 面子都有啦。</b></p><p class="ql-block"><b>岳父退休后也闲不住,除了被返聘协助公司事务、旅游探亲外,还辅助教师岗位退休的岳母开办了当时社会上很受欢迎的幼儿学前培训班,4年时间培育了110多个孩子,孩子们称他校长爷爷。</b></p><p class="ql-block"><b>人生垂暮,岳父仍以其耄耋之年病弱之躯勤奋思索笔耕不辍,完成了他名为《感悟人生》的自传。随后不久生命按下了停止键。</b></p><p class="ql-block"><b>勤奋一生的爸爸去了,相信他是去了天堂。愿爸爸在天堂中永生。</b></p> <p class="ql-block"><b>年轻时的岳父母,他们穿着的服装是岳父亲手缝制的。</b></p> <p class="ql-block"><b>岳父家兄妹六人各自身世大不相同,可谓“一家两制,国共合作,各自努力,和平共处”。</b></p> <p class="ql-block"><b>1955年初,岳父奉调到哈尔滨,成为省百货公司的业务骨干。</b></p> <p class="ql-block"><b>1956年4月完成全国日用工业品发展成就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用品馆参展工作人员在北京展览馆前合影留念。其中,中排坐者左起第八人是黑龙江省代表刘海同。</b></p> <p class="ql-block"><b>1958年初,岳父所在科室全体同事与批发站领导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人是时任文教办公用品科科长的岳父刘海同。</b></p> <p class="ql-block"><b>1978年“五一”我和景秀结婚时,这是岳父母为我们备下的宽敞整洁的婚房,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b></p> <p class="ql-block"><b>过了退休年龄,作为业务骨干,岳父还被单位回聘参与工作。</b></p> <p class="ql-block"><b>我为岳父母拍照的旅游纪念照片。</b></p> <p class="ql-block"><b>由于子孙繁衍姻缘婚配,逐步发展为四世同堂的十几人的大家族。</b></p> <p class="ql-block"><b>这是二孙刘师周陶晓微婚典后,一部分家人围绕在老人家身边合影留念的幸福时刻。</b></p> <p class="ql-block"><b>老年时的岳父母深受主的护佑。</b></p> <p class="ql-block"><b>岳父的自传《感悟人生》付印成书。</b></p> <p class="ql-block"><b>老人家留在我们印象中的形象永远是慈祥和善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言曰: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活在世上,一次活在人们心中。“斯人已乘黄鹤去,只余白云空悠悠”,尊敬的三位父亲均已百年作古,但他们高尚的品行、完美的人生形象、亲切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儿女和后人心中,在我们思念和感恩的情怀中永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张索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2022年5月31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暨农历壬寅年五月初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发文于家父百年冥诞之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示敬仰怀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录:</b></p> <p class="ql-block">本文获美友及平台双重认可,获得<b>“美篇精选”</b>称号。阅读量逾4000,美篇平台内外评论留言近百帖,点赞约200之多。</p><p class="ql-block">又:6月4日下午3时,阅读量超5000,成为目前美篇文章单篇最高阅读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部分评论摘要</b></p> <p class="ql-block">家人的感怀:</p> <p class="ql-block">家人德振丶亚平丶铸明丶爱明丶伟军丶萌萌先后在不同界面点赞留念,寄托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文中许多感受是我和景秀的共同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女儿女婿理解我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景字兄妹先后发表多篇评论,感慨良多。</p> <p class="ql-block">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妻妹傅杰这样读懂我的心思。</p> <p class="ql-block">景博以诗抒怀。</p> <p class="ql-block">晚辈也重情。</p> <p class="ql-block">朋友圈中有朋友:</p> <p class="ql-block">侠姐点赞:</p> <p class="ql-block">京城画师尹兄读了此文:</p> <p class="ql-block">学长春盛称赞道:</p> <p class="ql-block">老友仁霞泪目而言:</p> <p class="ql-block">在我亲戚朋友中,德林大概是唯一一位见过我三位父亲的人。小时候我们把二道街的邻居处成朋友;到老了又把朋友处成了海南的邻居,相伴60余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老同学知心朋友,不曾常见面,从未忘记过,都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经委老同事,海南新邻居会立兄如上所说。</p> <p class="ql-block">柳河五七干校战友叶子如下评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全册编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索 明 景 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3年6月21日夏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于哈尔滨松北恒大绿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印制美篇杂志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