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系列(二)</span></p> 红色感悟篇 人物简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常堃,</b><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届优秀毕业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来自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家庭,因为他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他从小就知道“教书匠”的辛苦,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父亲,天还没亮就去学校辅导学生早读,教学忙碌,披星戴月。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有过这样一幕:天已经完全黑了,一所寄宿制小学的铁栏杆上只剩一个小孩在等着父母来接他回家,那个小孩就是他,他的父母忙于教学,忘记来接他了。他的父亲也常说:“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身上担起的职责,一刻也不能忘记”。他尽管知道教师这份职业的辛苦,但还是选择了西部计划,选择了研究生支教团,义无反顾地到西部去,投身于山村教育,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在祖国的西部大地贡献青春力量,因为他知道实践出真知,教师有苦必然也有乐,他要在基层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半年以来,他教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有了进步,在海东市的质量检测中,孩子们拿到了学区第三的喜人成绩。许多孩子因此喜欢上了数学,课下积极讨论数学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知道自己要时刻保持先进性,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也要拼出一块阵地。刚到学校支教的日子是适应期,炎热气候、水土不服并没有让他退缩,站上讲台,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压力他感叹“出道艰苦日”。在队友的鼓励支持下,他逐渐适应紧张的教学节奏,开始思考教学方法,他向学校的教学能手取经,采用了分小班教学、小奖品激励等方法,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和优秀生分别进行一对一辅导。终于,他尝到了脚踏实地的“后来幸福时”,常堃也体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韩依梅是个很安静的学生,课堂上就安安静静,下课后也不爱说话,再加之常堃是一位男老师,她更是很少主动找常老师交流。但是在一次次考试中,她的成绩都并不理想,以至于她的父亲都去学校找老师了解过她的情况。其实常堃也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心思细腻但是不常表达,他对韩依梅的成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又深知贸然去跟学生交流可能会伤及她的自尊心,于是他每一次都会利用自习时间去多看几眼韩依梅的作业,时不时给她讲解些问题,慢慢的韩依梅也感觉到了常堃老师的温和与用心。也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交流中,常堃才知道,韩依梅虽然很用功,但是在作业这一环节却很依赖姐姐,所以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常老师也鼓起勇气,第一次同她交流成绩退步的问题,引导她纠正对姐姐的依赖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安静不爱说话的常堃,也学会了与学生交流,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其实每个支教志愿者第一次站上讲台、批改作业、开导学生的时候,也都是在期待与紧张的交织中,与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堃现在还会想起童年的晚上,都是陪伴着父亲和母亲备课、改作业度过的。这大概是最好的耳濡目染,昏昏灯火,淡淡墨香,浸润着他幼小的心灵,撒播下对知识的渴望。父母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常堃的选择,他选择了去西部支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上讲台的第二个星期就迎来了自己的教师节,他和父母互相道过教师节“同乐”,就整理衣冠、推门、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教师节努力”,对下面的同学说道“上课!”“教师节努力”是他鞭策自己别忘了2021年9月走上讲台的初心。潜心半亩方塘,耕耘三尺讲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堃常常在想,他能利用一年的支教给西部的学生带来些什么?一定不仅限于教学,于是,在纪念“九一八事变”90周年那天,他给学生们讲了要“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小学生也要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他还担起了学校“童年一课”的助教任务,以一种远程网课的形式,实现远在福建、重庆的志愿者老师和坐在青海的小学教室里小学生的课堂互联,这种形式想必也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这么一群人,像他一样坚守在西部的基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学校简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路军红光红军小学,座落于享有青藏高原小江南美誉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始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最初取名古什群小学,解放后更名赞卜乎小学,1987年4月再次更名为红光小学。2011年11月17日成为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一员后,更名为青海西路军红光红军小学,简称西路红军小学。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由当年被俘红西路军战士修建和以“西路军”名命的一所乡村完全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学校距县城23公里,所处循化县最西端,与黄河、公伯峡水库、红光清真寺相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教学楼三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各种功能室11间。授予全国校园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全国“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青海省特色国防教育基地、青海省、海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海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青海省青少年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青海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基地、青海省第一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学校自2011年11月正式成为全国校园级爱国主义基地以来,累积接待来自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百万人次。全体师生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全国革命老区的青少年为教育与惠泽对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红西路军不俱艰辛,勇往直前,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用实际行动在这片绽放民族团结之花,铸就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之情的红色沃土上,以红军小学红色希望,红军小学红色引领,红军小学红色品牌,红军小学教育引领的建校宗旨和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和高标准的要求,努力创办21世纪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