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让古诗成为中国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综合素养,展示新课改成果,探讨古诗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升。随着学校人文节开幕,小学语文组本着“以比促学、以比带训、以比择优”的原则,于2022年5月24日小学语文组开展了“古诗竞赛”活动。</p> <p class="ql-block"> 每个年级的参赛代表教师进行了多次试教。并在每次试教后,各年级组进行集体评议。大家共商共议,为使这节课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不断修改完善教案。</p> <p class="ql-block"> 本次赛课每个年级老师,相互帮助,互相切磋,从教学准备、说课、教法、学法、重难点突破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探讨、研磨。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一次次的交流研讨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细节,力求让课堂都能体现思沁生•活课堂七环节的特色,即:生活导入、落实字词、自读质疑、品读精讲、读写结合、拓展延伸、总结反馈。让每一堂课变得更有效,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出席本次赛课的评委:</p><p class="ql-block">小学部部长:王珊珊</p><p class="ql-block">小学部课程处主任:吴琼</p><p class="ql-block">辅导室主任:张少中 陈建国</p><p class="ql-block">小学部语文教研组长:张彦鹏</p> <p class="ql-block"> 王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 class="ql-block"> 王怡老师用学生与家人的合照导入,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又结合孩子们当下遇到的实际情况,因为疫情周末不能回家的惆怅与难受,两种感受交织在一起,学生生成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再来感受诗人的情怀,孩子们对诗的意境有了独特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中,王怡老师前后安排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读诗后谈感觉是一种再造想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表现想象,听音乐写登高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的理解,又是引领学生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内心,做到感情朗读。这节课孩子们几次朗读都是情不自禁的情感流露,他们有感而发,有感而读,有感而说,这也进一步说明孩子们跟着王怡老师走进了诗人,走进了古诗,与诗融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和适当的拓展阅读,以及小练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达到了本课教学目的。</p> <p class="ql-block"> 李咏洁——《山居秋暝》</p><p class="ql-block"> 李咏洁执教的《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王维经过官场十几年的尔虞我诈,最终一心向佛,在山间过着吃斋奉佛的生活,从而达到了心空则山空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李咏洁老师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通过图片与音乐渲染情境,从诗题入手,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之情。</p> <p class="ql-block"> 李咏洁老师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她让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终通过“空”字,来让学生体会王维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陈密老师——《墨梅》</p><p class="ql-block"> 陈密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思沁的生活课堂七环节,让学生在读诗赏化咏梅中学会诗中“砚、乾、坤”这样三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等词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通过层层深入,递进式地朗读,让学生能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p> <p class="ql-block"> 陈密老师还通过分小组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成环节设计流畅,在最后欣赏墨梅的歌曲时,还有效利用时间引导学生练习制作书签。</p> <p class="ql-block"> 伍婷婷——《池上》</p><p class="ql-block"> 伍婷婷老师执教的《池上》结合了第二学段的学情,学生要“能借助插图及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插图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撑、偷采、不解、踪迹、浮萍”的含义,同时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中蕴藏的夏日情趣。例如:在理解“偷采”的偷和“小偷”的区别时,伍老师借助了“偷玩、偷笑”两个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偷采”的偷的含义,从偷采这个词语去感受小朋友顽皮的形象,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瞒着父母偷偷地做顽皮的事情时的心情感悟偷采白莲时快乐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伍婷婷老师还通过满池浮萍的图片和当船划过池面留下一道水痕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浮萍一道开”。</p><p class="ql-block"> 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诗中的踪迹究竟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 能流畅的背诵古诗是本课的目标之一,伍婷婷老师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并当场背诵。</p> <p class="ql-block"> 最后采用带动作吟唱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古诗中描写的池上的欢乐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陈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 class="ql-block"> 陈茜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本课时,陈茜老师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花,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基础上让同学上台情境演绎林子方送别杨万里的场景,使之,更直观更有代入感的去体会、感悟诗人的离别情。</p> <p class="ql-block"> 刘琪——《学弈》</p><p class="ql-block">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你以为是上音乐课了吗?不,这是刘琪老师在执教《学弈》时的导入。刘琪老师顺势引出了自己是“唱歌刘,通校之善歌者也”,然后引出课文里的第一句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开课情趣化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刘琪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读得层层递进,读得非常韵味,特别是以古文的形式一步一步加深难度朗读,学生已经把文章读通读顺了。</p> <p class="ql-block"> 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刘琪老师也巧妙运用小游戏,这个小游戏就是看图下围棋,用了黑白两个棋子让学生对应着图去说这个文的意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理解了文言文内容了。</p><p class="ql-block"> 在复述故事时,刘琪老师安排了一个扮演角色讲,让这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故事变成感性的,温暖的叙述。</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中沉浸在古诗词的天地,让人久久回味,一首诗就像一篇文章,一阕词就是一个故事。古诗词,散发出难以抗拒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怎样的诗,怎样的课堂,都让我们在历史文化中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审美情趣得以提升。</p> <p class="ql-block">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自习,在语文组张彦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了本次古诗词竞赛的评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上竞赛课的老师们发言,跟大家分享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课堂研究从公开课开始”。没错,课堂虽小,却可以折射出无数关于教育教学的话题;课堂虽小,却可以微观地反映教改发展的方向和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语文组老师们各抒己见,大家受到不少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才能使课上的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还要有成效,学生又乐意接受这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通过这一次古诗词竞赛课,大家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有科学也有艺术,水平越高的课堂,艺术成分越多,创造性要求也越高,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我们实践得脚步,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瞧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竞赛已经落下幕,在本次活动中,每位参赛老师都精心备课磨课,她们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张彦鹏组长对本次古诗词竞赛活动做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吴琼主任宣读获奖老师名单。</p> <p class="ql-block"> 王珊珊部长、经惠源主任、肖乐老师等给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本次古诗词竞赛获奖教师:</p><p class="ql-block">一等奖:王怡 刘琪</p><p class="ql-block">二等奖:李咏洁 陈密 伍婷婷 陈茜</p><p class="ql-block">对以上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p> <p class="ql-block"> 诗词传古韵,教研促成长, 通过这次古诗词竞赛,老师们对如何上好古诗都有了自己新的理解,老师们定会继续钻研教育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