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周会厦门讯】(周知珺报道)2022年5月28日下午,中华文化促进会周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厦门交流基地副秘书长以上成员共16人,在基地主任周德顺的带领下,先后来到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马銮湾的屿仔尾公(亦称“有应公”)宫和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前场瑶山社的有应公宫,祭拜明朝抗倭英雄周彝训周怀炯父子。秘书长周东升、副秘书长周亚雷先后向大家介绍了周彝训周怀炯父子俩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集美区马銮湾屿仔尾公(有应公)宫与明代抗倭英雄周彝训有关。明朝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常受倭患,在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倭寇骚扰同安积善里窑山乡,当地人周彝训组织乡民众奋起抵抗。战斗中马陷泥淖,被倭寇围攻。周彝训之子周怀炯冲入敌阵营救,父子同时遇难,周彝训的遗体被海浪冲到屿仔尾,也就是马銮一带。马銮村民感念其恩德,将他安葬在屿仔尾并建庵纪念,故“有应公宫”旧称“屿仔尾宫”。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彝训逐渐从人们敬仰的英雄变为受人崇拜的神,屿仔尾宫也香火渐旺,远近虔诚乡民称赞屿仔尾宫“有求必应”,因此逐渐称其为“有应宫”。</p><p class="ql-block"> 该有应宫和其他神庙不太一样,庙里没有供奉神像,只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屿仔尾公’四个字。当地村民成立有应公宫管理委员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二至十四日为祭祀有应公的日子,不仅有附近村民前来祭祀祈福,还有从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赶来的族亲后人都来祭拜。2010年,有应公信俗被列入厦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pan>2011年和2015年分别举办了两届较大规模的有应公文化节。有应公信俗也逐渐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周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厦门交流基地副秘书长周亚雷发起、召集。在此,表示诚挚谢意!(厦周会秘书处供稿)</p> <p class="ql-block">【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华文化促进会周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华周文化交流会组委会、海峡两岸周文化交流基地、《周遍天下》传媒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改写,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