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瀚海情》第九章28

Xavier朱

<h1><b><font color="#b06fbb">(听语音朗读请点击右上方圆圈图标)</font><br><font color="#167efb">(阅读其他章节请点击上方圆形头像)</font></b><br><br><br><font color="#ed2308">《青山瀚海情》<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作者:朱云宝</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配乐:朱建刚</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朗诵:朱弘琛</font></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第九章 李效农 对社会怪现象 无法自解<br> 孙有铭 起淫心动恶念 竭尽要挟</font><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9b9b9b">28</font><br><br> 新年开始,陆沙按改革的要求,对局所管辖的三项工程,实行了项目“三要素”的承包责任制,把项目的资金、质量、进度,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一下子把“老大难”的三个“马拉松”项目,推到了改革前沿,打破了那种“资金开口要、质量随大潮、工期自然到”的大锅饭局面,由项目负责人“包牢包好包到”。完成有奖、失败受罚,人人都在质量、进度和效益上下功夫。责任制的落实,把平常混着拿工资的“混混派”,只有嘴上功夫并无实在干劲的“口头派”,和躺在工程上靠着吃的“官僚派”,摆到了亮处。<br> 有些人嘀嘀咕咕、牢骚满腹。三个月过去了,陆沙和领导班子,按条例要拉下他们的工资额了,少数几位管理人员就联合起来,向林工程师和陆沙局长发难。<br> 五位代表人物,有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有敞胸蓬发、大大咧咧的;也有唯唯诺诺、谨慎猥琐的,一同来“谈判”摊牌。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纷纷道:<br> “你们这是不相信群众,整老干部、整技术人员、整工人阶级。”<br> “这是像资本家一样,把我们当奴隶剥削咧。”<br> “这哪儿是改革,是脱离实际的空想!”<br> “我们多少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br> “要保证我们的收入!不然,哼!大家没饭吃。”<br> “总得关心我们吧!谁还不要个脸面,不养老养小的。”<br> “……”<br> 实际上这三项工程的进度,都比以往快了一倍,质量大有提高。尽管有很少一部分人减少了收入,大多数干部和工人月收入都增加了三四成,个个眉开眼笑。<br> 那些以往靠“糊弄人”过日子的,看到无法扭转这车轮了,上级又不支持他们的要求,很快就自行分化。有些人对照学习后,陆续改变了认识,振足精神投入了新的工作。剩下几个“孤苦伶仃”的干部,开始在工作上采取“拖卡刁”的战术,现场指挥、运行系统出现了新的困难。陆沙与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收效仍然不大。<br> 在行政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要打破“大锅饭”,把改革进行下去。七嘴八舌道:<br> “责任制是促进工程建设,发展生产的么!”<br>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理论依据。”<br> “书记、冯副专员等给我们撑着腰哩。顶住这股歪理,不能后退……”<br> “……”<br> 陆沙总结道:“改革就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首先要冲掉头脑中的旧观念,有些人死守‘老一套’混日子,耽误的是我们的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速度……现在,发生影响的有一个工地的技术指挥系统,两个工地的材料供应工作……这些同志,有些是能干些工作的,也曾作出过成绩,我……我是可以等的,等他们回过头来……可是,工程不能等,老百姓的愿望不能等,他们要改变落后、贫困面貌的心情不让等……一句话,人民群众不会等!要是迁就了这些人,就对不起老百姓。三个工地上绝大部分群众是积极的、赞同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对不起基本群众,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我的意见:立即把唱反调的、有碍工程进度的撤下来。‘慈不带兵’么!不愿干其它工作的现在先养着,养着比在工地上妨碍建设要好得多。看来,一定得强化工地财务管理,当前人员素质跟不上,制度也有不少漏洞,要进行调整。”<br> 工程局内人人头痛的问题,就是要管住工程资金的合理开支和有效投入。为了这,把财务科的祝灵弄得焦头烂额。全科室又无人可撑起这副重担,几经周折,祝灵只得向局领导推荐了黄梅。<br> 为了能管好工程资金,财务人员要懂得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则、工程进度与资金支付的关系,要知道材料、设备和人工的开支情况、地产材料价格的组成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业务。局领导商定同意把黄梅调入,陆沙在向人事部门报告后,得到指示让工程局征求设备公司和本人意见。费了好大劲,那个列入“另册”的黄梅仍未能调成。既不让原单位调出,也不让工程部门调入。干部局的一位干部,在电话上对工程局副书记吼道:“调到企业也不行!干部部门管干部,这是大原则。工程局也不能例外。别扯起什么改革的旗号……”<br> 大家正愁着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要陷入困境时,干部管理部门又专门对工程局发了个文件,说在改革中要遵循组织原则,下属单位和新组建企业的各类人员,均由内部调剂解决云云。从外面调进人员的路子被堵死了,只得先由祝灵在科内安排一个女孩管理。具体工作中,安排工程科的林工程师给以指导。改革工作在跨出第一步时,就成了个“跛足者”。领导班子只得在内部先办学习班。陆沙为大家鼓劲:“再难,在改革的路上,决不后退!”<br> 会后,对工地人员的调整作出了安排,决定第二天“起锚开航”。<br></div><div><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