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满温和春意浓,芒种初过雨及时。五月的播种季节,特教学校的34名教师也在准备着入户送教。时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精心挑选礼物,老师细心准备教具学具。每一节课,都给孩子留下精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实效。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从教育到康复,结合感统训练、绘画治疗、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手把手,脸对脸,我们的教程不求快,不求多,只求不间断,有起色。</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视角是独一无二的,发自内心无法复制的,我们只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发现不一样。我们的老师蹲下来、跪下去的那一刻,也就走近了他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几名程度较重的孩子看到熟悉的老师也会用眼神表达心情。握握手传达的是喜欢,动动手指是在说“我也行”。他们一样在努力,家长依旧不放弃。不抛弃,特教人在奉献;不放弃,家长们在付出!</p> <p class="ql-block"> 因为送教,我们才知道了这个距离市区近50公里的磨刀石镇红林村。校长刘树志带领班子成员走进村庄,看望孩子,送去六一儿童节礼物和对建档立卡户的关心。就在刚刚进入三小队时,我们遇到了她,一罐红牛的一棒接力后,时间就此定格。</p> <p class="ql-block"> 在五林镇同发村的一名送教学生家中,孩子兴奋地拿出前次布置的作业——贴贴画,不停诉说自己完成的过程。我们感叹于孩子的进步,更有看到付出有成果的欣喜。</p> <p class="ql-block"> 泥泞不堪的村路,九曲连环的山道,几百里的山路在脚下延伸。视频是无数次暂停的集结,无数的车辙、无数个转弯、无数次的颠簸,我们也随着车轮来到大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归来已是日落西山,带给送教老师们更多的是感慨。家庭的困难、父母的远离、隔辈抚养让这些原本程度较重的孩子逐渐失去了上学的可能。作为特教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做些什么,为他们送去特教老师的大爱,送去特教人的专业与责任。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续写送教工作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图片: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制作:王同芳 张娜</p><p class="ql-block">审核:兰波</p><p class="ql-block">来源:牡丹江市特殊教育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