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研究工作,需要经过较长期的,系统的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及运用方法的学习和训练;需要经过必备的理论知识、理论分析方法及运用的长期训练及实践,始可以做这种工作的。</p><p class="ql-block">如贵校某某之类,把自巳接触到某领域的一点浅层面的东西(如资料性的知识),就认为自己在做“研究”了,动辙就要研究这样研究哪样。专门家只须听他这类口头禅似的说辞,即可秒断其为门外汉们无知的妄言。</p> <p class="ql-block">世虹兄</p><p class="ql-block">接说过的话题,再说深一点。</p><p class="ql-block">所谓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术性研究,即为了解决或探索、探析学术层面的某个专门性的问题。研究者运用学术手段、理论及方法进行这个工作。</p><p class="ql-block">因而,研究工作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以选题的形态,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完成之。下边以我自已几十年前的几篇军事、战争领域内的这类工作为例吧!</p><p class="ql-block">结论:凡不着边际的东西,如什么什么史什么什么战役之类,要么是门外汉的无知,或动机不纯者另有目的乎悠!</p><p class="ql-block">当下信息时代自媒体时代,结论情况还不少见。</p> <p class="ql-block">世虹,你好,迟复为欠</p><p class="ql-block">尊询说,一般人应如何去区分严格的学术文字与种种似是而非的文章之间的差别呢?</p><p class="ql-block">回答兄这个问题不难,但也非简单给出个标准答案般省事,要之,非三言两语能厘清。</p><p class="ql-block">因为二者之间并无对与错这种矛盾关係,只有优与劣高与下这种因质量而决定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仍只有接到上次的话题来展开。</p><p class="ql-block">从前,比如民国或更前一些的时代,在人文文史领域,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品鉴其能力的程度如何?往往观其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上表现出的才能。而那些前辈大家,都是从一个个似乎很小的具体问题着手,给后人做出示范表率的。比如,清乾嘉时的大学者钱大昕先生给后人揭示了中国先秦上古时代,沒有轻唇音,从而告诉人们文献上如“风”“飞”</p><p class="ql-block">这类字,先秦时读法是不一样的。又如近现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他的学术成名章叫《敦煌流沙坠简考》,研究对像就那么几十片汉代残简。他的学生,大学者徐中舒先生,成名之作叫《耒耜考》,考析新石器时代的两种农具而已。</p><p class="ql-block">如表演艺术沒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这个说法一样,学术圈也说:沒有小问题;只有大手笔。</p><p class="ql-block">因为,研究者对某个具体问题作考释考证考析,通过它,揭示具体过程,纠正以往认识的偏颇、错谬,从而还原历史真相。研究者设立选题,建立、整理、归纳、鉴别、使用文献资料史料,辨析材料,乃至发掘新的论证材料,利用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手段,来完成选题论文。像一名工匠做雕刻一样,研究者从一堆原始劣石中琢出了一件美伦美奐玲珑剔透的玉件作品。</p><p class="ql-block">专业研究者所具备的上述学术能力,是其它人的同类文字(不管它们给自已贴什么标签)沒有,也不可能具备的。</p><p class="ql-block">我说了这么多,兄恐怕依然未获得较直观的认识。这样吧,我将上次曾举例的学术论文中《……进军路线考》的內容发给你吧!我想,因过于专业,即使你未毕有兴趣读下去,但只要硬了头皮读读。然后,恐怕就不用我再多赘了,大致,你会对你所提问题得出自己结论的!(附文)</p><p class="ql-block"> 祝好!太史公于不龟手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5.3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本文的发表已征得作者杨业进的同意,他是我的发小,小学同学,后来的明清史,军事史学者。</p><p class="ql-block">今后不定期的会有读书笔记古诗词等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