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手推车

翰墨散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的手推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中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2.05.30</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谁家能有一台手推车,那也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既方便了自家生产生活中运输货物之所需,减少许多肩挑背驮之苦,亲戚朋友们也会跟着粘光使用;如果有机会参加学校劳动带过去表现一下,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在同学面前觉得脸上有光,心里也会偷偷地生出几分小傲骄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的那台手推车就是在一九七一年置办的。那时候父亲在镇里的供销社赶车,每天按一块五毛七计工资,每月约开四十七块钱,在当时的农村也算一笔可观的收入了,于是就有了置办手推车的打算。那时的农村手推车数量并不多,记得在我们那个百来户的村子,也就三五台而已。手推车对农村人来说作用不可谓不大,不论是往家拉柴火,还是往自留地送粪、往回运庄稼、蔬菜,或是往供销社卖猪等都是得心应手的运输工具。恰巧那年春天供销社新进来一批手推车组装件,于是爹就买了一套进行组装。只是这次进的车轮辐与以往的不同。以前的轮辐多是钢板卷制再焊接的,材料较薄,轴用的也是细短轴,轴承用的是散滚珠的砂碗砂档式。而新进的轮辐是用钢棒车削加工的,材料较厚,并且表面镀铬,用的是带珠架的标准轴承。但轴承和轴需要自己配,刚好我家有六只205的标准轴承,而轴可以到镇上的农机站加工配制,于是经过一番准备,我家的手推车便装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那六只轴承还真有些来历,那是在市里某军工厂当铣工的大表姐夫送的。大表姐夫的工厂每年都要对机床进行检修,本来那些轴承并没坏,但因不符合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了,所以必须被换下来。换下来的轴承也就成了废铁,便被大姐夫拿回家给孩子玩儿。有一次爹正好去大姐夫家,就把它给了爹。这六口轴承拿回来当时也没什么用场,就用一块破布包着放在了炕柜底下,我只是偶尔拿出来在炕上滚着玩儿,没想到这次竟派上了大用场。不过轮辐的内径有点小,到机修厂车了一刀才装上的。一个轮辐装两只轴承,两个轮辐用了四只,还剩两只以备更换。车轴是一根铁棒加工的通天轴,即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轴上,类似胶轮大车的那种。车棚(车架子)是请木匠打的,形制类似于缩小了的马车棚,并配备了可拆卸的铺板,厢套,方便运输不同物品时使用。往车架上安装车轮时也不用扳手,只需将轴上焊的两个短铁橛插入车辕中部事先打好的孔里,再用麻绳把车轴在车架的横牚(cheng四声)上系两道就可以了。由于以上有别于传统手推车的结构优势,我家的手推车特别耐用、受使,承载力既大,又不太挑道路,就是在山路车辙里走,轮子也不会被崴掉的;有时拉重活、上远道儿还可拴上绳套用毛驴拉,非常的方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从这个手推车装好后就成了我们从事家庭生产劳动的重要帮手,不论是拉柴火,拉庄稼,运土送粪,还是卖生猪等,样样少不了。不仅我家用,亲戚朋友和乡亲们也经常借用,用过之后都夸我家的手推车好,受使、扛造,用着心里有底。上高中的时候我还真的把它推到学校去过两次,一次是往学田地送粪,一次是上山打烧炉子的引火柴往回拉。一九七四年冬季的一天,生产队还曾派我用它拴上毛驴去送一位返城的知青到二十里外的火车站。回来后,队里好像还因为用手推车给我多记了十个工分儿。除了作运输工具,闲暇的时候我还拿一轴相连的两个车轮当杠铃举,也算顺便开发利用了它的潜能吧。自从这个手推车装成后,一直到我离开家的六七年时间里,它的轴承从没出过毛病,只是辐条和车胎进行过一些修理和更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土地承包后父亲对手推车进行了部分改造,保留了原来的轴和轴承,辐条换成了钢筋焊在车圈上,又换了新车胎,拴了绳套,用上毛驴,使之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驴吉普",继续为我家效力。爹除了种承包的几亩地外,闲暇时便赶着毛驴车走村串户收鸡蛋、收破烂儿。爹在生产队赶了半辈子大车,摆弄个毛驴车自然是手到擒来。这也表明他对从事了大半生的职业依然眷恋(爹十四岁起就跟爷爷出车,爷爷赶了一辈子大车),放不下手中的鞭杆儿。一九八二年结婚后我和妻子回家探亲,爹就是赶着毛驴车送我们回工厂的。车上拉了一个为我们打的大碗柜,有百八十斤重;装了一袋子大米,还有两只皮箱,加上我们三个人,份量也是不轻的。走抄近的路也有六七十里远,翻山越岭的走了大半天才到。那时妻子有晕车的毛病,坐毛驴车都晕,但必定坐毛驴车的机会不多,总有几分新鲜感,所以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那天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八四年,我把父母接到工厂,也把毛驴车赶了过去,继续使用,直到九十年代初。这台手推车前后用了有二十年的时间,真的可称为我家的一大功臣了。虽然手推车在当时比不上所谓的"三转一响"那"四大件儿"值钱和有名气,但作为农村人来说,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却是排在首位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过境迁,人去物非。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那台手推车也早已湮没在岁月的烟尘里,但在亲人身边生活的那份温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仍然长存于心中,并继续滋润着我们生命的未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