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莉径直向前走去,来到了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北岸。</p><p class="ql-block">这里刚好是海河游船天津站码头。</p><p class="ql-block">时候早了点,还没到运营时间,码头上只有一个保洁员在洒扫,多艘游船静静地停靠在码头周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升过楼顶,一团大大的白光,下面抹着金黄,上面涂着淡红,天空没有一点风色,宽宽的河面没有一丝波纹,如一面巨大的玻璃镜,把多彩晨光,把高楼洋厦,把桥梁树木映照在里面。没有车喧,没有船鸣,路人稀少,格外静谧,我站在海河北岸,倚栏凝望,竟生出一种穿越时光隧道般梦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低声问道:“又呆了,想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回了回神说:“如果是宋代,我俩站在这个位置,就是越过了国境线,非被抓去当间谍拷问不可。”</p><p class="ql-block">莉问:“你是说,宋朝的时候,这里不是大宋的土地,那是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先扯远点,说点海河小史。</p><p class="ql-block">天津,古时被称作“退海之地”。5000多年前,我俩站的地方还是一片大海。许多条内陆河流从这里涌向大海,日久天长,泥沙淤积,渐渐凸起了一块平地。那些远来的河流依然从上面流过,像一条条长龙,纵横交错,滚来滚去,形成九龙入海的壮阔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曹操调集兵民在这里修了两条人工河,把多条河流拦腰截断,汇集到其中一条大河,又滚滚涛涛涌入大海,这条大河就是眼前的这条海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接过话说:“海河是由多条河流汇聚,流经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汇入渤海。全长一千多公里,是中国七大江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p><p class="ql-block">莉得意地说:“你的出行笔记写着呢,我不过看了几眼,近水楼台先得月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行前查阅相关资料,作旅行笔记,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好处很多。</p><p class="ql-block">莉在医院工作,阅读兴趣广泛,时常从我的书柜里顺手拽本文史类书籍翻看。我俩喝茶遛弯时,常常海阔天空地聊些什么。我有时兴头上,悬天入地滔滔不绝,她总是默默地听着,也会提些问题,有些问得还挺刁钻。比如,今晨,火车路过北京时,她就问我:“你那么喜欢苏东坡,东坡先生到过北京吗?天津呢?”“他为什么没来过?”“唐宋八大家有人来过吗?”看着她对文史问题感兴趣,我曾对她说:“反正也退休了,没多少事了,你跟我一起读读历史典籍、古代文学吧,我免费收你这个关门弟子。”她笑着反驳道:“别不知天高地厚,我一天听你磨磨叨叨说个没完,是怕你书读多了,憋出毛病来。人多讲话,锻炼记忆,活动面肌,训练反应,快乐心情,有益健康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稍加思索,接着说道,到了隋朝,朝廷曾调用百万民夫对海河进行开凿疏浚,使河运和海运相衔接,海河成为隋朝大运河重要一段,也成了天津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食和绸缎北运的水陆码头、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问:“到了宋代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到了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先后有辽、金、蒙古少数民族政权挑战中原政权。初起,宋朝与辽人激烈争夺后,形成了两国对峙局面,其中天津一段海河就成为两国分界线,即宋、辽两国的界河,宋居河南,辽占河北。沿着海河南北两岸,宋、辽各自修了许多军事据点,称为什么‘寨’啊、什么‘铺’的,这些驻军屯粮的寨、铺也是天津最早的人口聚落。史料还说,北宋时期,为利用天然地貌优势阻挡辽人南侵,宋朝还修建了一条西起太行山脚,东至天津入海口的沿海河军事防线。这条防线在宋辽关系紧张时,双方都不能越雷池一步。</p><p class="ql-block">我对莉说:“我俩是汉人,当年如果在海河南面居住,像这样,跑到北岸来,不被辽军抓去才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说:“也不一定吧!我看你搜集的资料笔记说,宋、辽以海河为界,也以海河为载体,进行贸易往来,辽国人以北方盛产的食盐、黄金、白银、活羊和马匹为商品,与宋人交易,宋朝人也以南方盛产的精美丝织品、漆器、茶叶、香料等与辽人交换,互买互卖,相通有无。想当年,这里虽然军事对垒,刀光剑影,也不乏桅影如林,商市兴隆,大概和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皇城汴京(开封)的商业盛况差不多吧!有市场就有百姓,两岸百姓过河逛街也是自然,我俩要生活在大宋,从南岸坐船到北岸逛逛有何不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你说的场景,历史很可能存在。有学者考证,自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宋辽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直到宣和四年</p><p class="ql-block">(1122年)宋辽决裂,中间间断(25年),宋辽两国的和平时期历时124载。只是好景没有长久延续。当北方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兴起,取代了辽国,在北京建立了金中都,这里又是烽火四起,战事不断,国界线不断南移,大宋朝的版图不断南缩。到了蒙古族政权取代金国,在北京建了元大都,海河成了拱卫京畿的天然屏障,海河更不是南方宋人随便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问:“苏东坡看到过海河吗?”她想起了我俩此次出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没有资料证实他来到过这里。他虽然是个大文人,也重视国防建设,关注北方边境战事,胸怀收复国土、献身疆场的豪情壮志。他在河北定州、山东密州作官时,都对国防建设提出主张,上奏朝廷。在山东诸城任知州时,甚至以狩猎方式对骑兵大队进行演练,还写下了那首气势豪放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发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问:“宋朝就没有著名文人跨过海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有啊,至少有两个大文人从天津地域经过。一位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位最高时作到副宰相。元祐四年(1089)十月,苏辙奉皇帝御旨,离开京师出使辽国,庆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生辰。专家考证,他不仅过了今天的天津、北京,他还到了辽宁地域。有意思的是,辽国也有一批文士颇爱苏东坡诗文,一听说宋国使臣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弟,格外热情,忙不迭地向苏辙打听东坡近期又创作了哪些诗文新篇,欲先睹为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辙这次出使辽国,还一路写诗,记录见闻,表达心绪。出使归来,编撰为《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神水馆是辽国一个驿站名,地址约在今天的辽宁省建平县北。其中绝句三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大意是:谁把苏家的诗文著作传到了山海关外?我一路上遇到辽国朝臣都在询问家兄东坡的创作新篇。我可不敢大谈诗文引起辽国人关注,以防谈笑间暴露才华被扣留在胡地不能归返。另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涿州(范阳,北京附近)地区为辽国南部重镇,宋辽古战场前线。宋朝出使辽国的使臣,在这里还看到有辽人将苏轼《老人行》诗篇题写于墙上,还有书商将东坡诗数十篇刻印出版,书名为《大苏小集》。可以说,东坡才名不仅在宋朝域内举足轻重,而且在包括辽国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域流传很广,深受喜爱,宾服之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问:“你刚才说宋朝有两位大文人曾经跨过海河,一位是北宋的苏辙,另一位是谁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是范成大,他是南宋中期人。文章写得好,诗写得也好。我读过他的诗集,他的诗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反映农村生活场景的诗歌醒人眼目,对种田人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70年,范成大不负众望,过海河,出使金中都(北京)。当时,金强宋弱,宋朝中一些大臣怕出史金国遇到不测,谏阻皇上不要派使臣前往金廷,有的大臣甚至畏惧金方,不敢受命出使。范成大则慨然承命。到了金廷,还为宋金两国国书呈递礼仪冒死抗争,大义凛然,不辱使命,享得赞誉。由于他诗名远扬,当时金国负责迎接他的使者仰慕其名声,效仿他的装束,也在头上戴巾帻,以示崇敬。他“大闹”金廷,金国朝臣议论纷纷,太子甚至想杀死他。但由于敬其风骨,爱其才华,金国最终还是网开一面,让其平安返宋。这次出使,他写下数十首纪录此行见闻的诗篇,和使金日记《揽辔录》,成为今天研究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征战、交往、融合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海河,从中原文化流向上看,它有着特殊象征意义。有宋一朝,北方少数民族铁马金戈从海河一线往南侵掠,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朝文人文化却跨过海河一线向北流传,越燕山,过山海关,入辽东。过去,我们时常慨叹“唐宋大文人不度山海关”,中原文人甚至嘲讽关外没文化。公允地说,在宋朝,海河作为一个界河,确实阻隔了著名文人北行的脚步,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大文人、名诗文繁若星海,但涉略山海关外、东北边疆的文字却廖若晨星。从另一方面看,毕竟有苏辙、范成大这样的诗文大家跨越过了这条界河,从北方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中的文人对苏东坡、对范成大的喜爱上看,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早已融入这里人们的精神世界,国家疆界,军事防线、天然屏障可以阻滞文化顺畅传播,但封绝不了文化的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宋朝和辽国有百余年的和平相处时期,其间宋朝向辽国遣使696人次。朝廷在选拔使臣时,除了有谋略胆识、善断雄辩能力外,还有两条重要标准,就是正使学识达到进士出身,身材魁梧秀美。可以想象,这些人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化人,精通经史,能诗能文,他们是一批向北疆少数民族播洒文化种子的耕耘者,只是有了苏辙、范成大这样的亮星,他们的星光才显得浅淡,甚至湮没于史海,少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以往的历史研究,太在意疆土的伸缩,政权的更迭了,而对文化的“北向影响”显得太淡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莉看着眼前雄阔、秀美、静谧、安祥的海河风光说:“早晨看海河都这么美,到了晚上,满天星光,长岸灯火,船走波动,流光溢彩,那景致一定更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乐了。</p><p class="ql-block">我这位老妻旅伴真挺好,她在有意将我从对几千年海河文化的沉痛思索中拽出来,回到现实的欢乐中。</p><p class="ql-block">我说:“应该在海河边上给苏辙、范成大铸铜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空谷幽蘭,曾长期从事传媒采编等文字工作。著有新闻、经济、史传类著作多部。近年来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采集和微信散文诗歌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