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湘忆之二十九:《“姑嫂合墓”的传世佳话》文/吴老满

吴老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姑嫂佳城”合墓》</i></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生前不离左右,逝后塚合西东</p><p class="ql-block"> 慈亲姑母恩情重,玉池湖崥德峰高</p><p class="ql-block"> 母恩姑德垂千古,孙孝子贤继万春</p><p class="ql-block"> 以上对联都是我的大姑爹写给我们的娭毑和二姑娭毑的。因为葬在这里的一个是他的岳母,另外一个是他的姑姑。现在这些对联都铭刻在她们“姑嫂佳城”墓地两旁的石碑上,仿佛在给我们叙说着一个绝世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的清明节,我从珠海回到了湖南省汩罗县玉池山下的老家,位于川山坪镇的大屋吴村。我们远方的好多亲友们也都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回来了。今年的清明节,回来的亲友们特别的多,主要就是为了一起前往重新修缮好的娭毑和二姑娭毑的合塚墓,在那里举行一个祭祀仪式。</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一年的清明节,我们回乡下扫墓,我们的父辈们见到了娭毑与二姑娭毑的合塚墓年久失修,他们就商量着尽快把它重新修缮一下。我们作为娭毑的子孙后代,听到消息,大家都是积极捐款集资,很快就将娭毑与二姑娭毑的合塚墓重新修缮好了。并且我们的大姑爹还亲自写了好几幅对联刻在了墓地两旁的石碑上,并把这座姑嫂合葬墓地题名为“姑嫂佳城”。用镌刻的石碑记录下这段绝世佳话,以供我们后人永远的缅怀悼念。</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说婆媳难相处,其实很多时候,姑嫂之间的关系比婆媳还要难相处。婆媳之间,只要双方都谦让一点,还是可以相处得比较融洽的。但姑嫂之间就不一样了,怎么看,双方都会有不对眼的地方,小姑子总觉得嫂子是一个“外人”,自己和娘家人才是亲人。而嫂子也会认为小姑子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出嫁后就最多只能算娘家的“客人”了。如果她们相处得好了,最多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如果相处得不好了,就很有可能成了相互之间埋怨不休的“对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姑嫂佳城”合墓全景》</i></p> <p class="ql-block">  当然,人间百态,世事无常,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存在。就像姑嫂之间的关系,也总会有相处得好的,比喻说我们的娭毑(奶奶),自从她嫁到大屋吴与我们的嗲嗲(爷爷)结婚后,和她的二姑子,也就是我们的二姑娭毑(二姑奶奶)就相处得亲如亲姐妹。</p><p class="ql-block"> 说起我们的老家汨罗县川山坪镇大屋吴村,在解放前也可以说是当地一个大村落了,整个屋场有近二百户人家都姓吴。从上屋走到下屋,家家户户都是由青麻石板铺路连接在一起。哪怕是下雨天,走家串门都不会打湿了鞋弄脏了脚。在村落前有一条清澈见底叫担水坝的小溪涓涓穿过。我记得每次清明节来到乡下,只要是郑州的三伯伯回去了,他就会带着我们一边往娭毑的墓地走去,一边一路上给我们讲大屋吴的历史。每当经过担水坝时,他就会指着坝头边上一棵歪脖子老榆树说: </p><p class="ql-block"> “振武伢子,小时候我和你爸爸就经常从这棵树脖子上面跳进坝子里去游水。我们小时候这棵树就是这个样子,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老了,这棵树还是这个样子。这人真不能跟树比啊!”我们这个郑州的三伯伯是一个家乡情结特别深厚的人。他最喜欢给我们讲他们几兄弟小时候在乡下的故事。每次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处景象,他就会跟我们讲起那些难忘的童年往事。我对大屋吴的了解,有很多都是他告诉我的。 </p><p class="ql-block"> 在大屋吴的村头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村后还有一株绿荫如盖的老枫树。这两棵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树,树根粗壮,四五个人用双合围都抱不过来。有一年,我们的堂姐吴志平带着我们爬到那老枫树旁,几个人真的手牵着手试着把它围起来,那确实是要好几个人才能合围起来的。这两棵古树是我们大屋吴村的风水树,每当它们枝繁叶茂的时候,我们大屋吴村就人丁兴旺。但只要它们枝枯叶黄,我们大屋吴村就必将有灾难临头。它们真的是我们大屋吴村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姑嫂合墓后面的石碑》</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大屋吴村的兴旺,主要还是靠我们的历代长辈们的艰辛努力创建起来的。他们一代又一代省吃俭用,勤耕勤作,靠着一点点积少成多,然后买田建房,才终于形成了现在这么大规模的大屋吴村。但由于长年累月的兵翻马乱,连年战事不平,到了我嗲嗲这一代,这个大家族已显衰弱之态势。</p><p class="ql-block"> 我的娭毑刚嫁到大屋吴村时,我爷爷就把家里面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她来打理,当时她与二姑娭毑年纪相差不了几岁。我们的二姑娭毑从小生活在这个比较富裕的大家庭,是一个聪明能干,但又有点任性的姑娘。而我娭毑却是一个天性善良,凡事都能容忍,宽容的人,她从来不会与人争吵,在这个家族里人缘很好,更是对自己的这个小姑子特别的关爱,故俩个姑嫂之间相处得亲如手足。</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媒人撮合,二姑娭毑嫁到了我妈妈老家那边的洞冲虞村一户普通人家为妻。哪知因为夫家确实是太穷太苦了,加之她丈夫的脾气性格又不好,她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俩口子经常性的争吵打闹。时间长了,她实在是忍受不了那种贫困生活和丈夫的暴躁脾气。婚后没有几年就独自跑回娘家来了。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离婚之类的麻烦,只要你不愿意返回去,对方也觉得这大富人家的姑娘不好招扶,我养不起你,反正又没有生小孩,他不来找你的麻烦,那么就这样好说好散了。拖了一段时间,这婚姻也就自然解除了。</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的嗲嗲娭毑也不愿她在那边吃苦受累,当然也就不希望她再回丈夫家去了。再则这个时候,我娭毑接连生下了五男二女,她根本无心也无力来操持这么一大家子的事务了,这小姑子回来了,正好可以接掌这一大家子的家务。这二姑娭毑也确实精明能干,她一个人把这个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后来也有人上门说媒,但她断然拒绝了所有劝其改嫁的好意,决心终身不再嫁人,就这样她一直留在了大屋吴村。但天有不测之风云,等到解放后划分家庭成份时,她因为是吴氏家族里面的总管,说她有房又有田地,最后被划分为地主成份。而我嗲嗲一九四六年就去逝了,我娭毑实际上只是一个中年丧夫的农家妇女,也不知怎么搞的,最后她也被划分为富农成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姑嫂合墓前面的对联》</i></p> <p class="ql-block">  我总觉得,当年的那些划分阶级成份的衡量标准多少带有点随意性。我娭毑划为富农,是说我们家里雇有长工,是剥削者。但是这个叫秀满嗲的长工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被剥削者,而是我们大屋吴的家人。他是很多年前从外地逃荒逃到到大屋吴来的。当时来到大屋吴时他已经饿得皮包骨,连路都走不稳了。正巧被我嗲嗲看到了,觉得他太可怜了,赶紧把他扶进家里,给他饭吃,并安排地方让他歇息。还对家里人说,不要急着催他,等他休养好一点来再走。但是当他缓过神来,却说自己现在无家可归,说我嗲嗲是一个好人,央求我嗲嗲把他收留下来,他愿意留下来帮我嗲嗲做农活。他说只要能让他留下来,让他干什么都可以。我嗲嗲也实在不忍心赶走一个走头无路的人,就这样,他最终还是留在了大屋吴。秀满嗲也确实是一个老实人,也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努力的人。时间长了,我们吴氏家族的人都把他当作自家人一样看待,而他自己也真心实意的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只到有一天,政府告诉他解放了,再也不受地主富农的压迫剥削了,他可以自由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了。可他却急了哭了,死活不愿意离开大屋吴。他说他不是大屋吴的长工,在这里他没有受到压迫和剥削,而是受到了吴家人的支助与关爱。大屋吴的人就是他的亲人,大屋吴这个家就是他永远的家,他愿意一辈子呆在这里。我要说,不管当时是一个什么状况,但秀满嗲确实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秀满嗲继续留在了大屋吴,仍然与我们大屋吴的家人们生活在一起。他一生未娶老婆,逝世后,我们大屋吴的人把他当作吴家人,就把他葬在了我们的祖坟山上。我母亲当年生我哥哥时,在乡下坐月子。她说秀满嗲对我哥哥特别好。每天都会烧好热水给我哥哥洗澡,有空的时候他都喜欢抱着我哥去玩耍。因此,每年清明节们我们回乡下扫墓,我的父母亲都会叫我们去他坟上挂一个绣球,放一挂鞭炮,把他当作是自己的长辈一样去给他祭拜扫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姑嫂合墓前面的对联》</i></p> <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大屋吴,再也不是过去的大屋吴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只留下大伯伯守在老家,其他六个兄弟姊妹都陆续的离开了大屋吴到外面工作去了。我娭毑跟着大伯伯生活在一起。因为二姑娭毑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我大伯伯就叫她跟着他的大儿子克武一起生活。如今的世道变了,家族里面的生活状态也跟着变了,这俩姑嫂真的是相依为命了。我娭毑临终前还叮嘱她的儿女们,二姑娭毑一辈子无儿无女,你们一定要好好扶侍好二姑娭毑。二姑娭毑也多次说,我除了嫂子以外,这一辈子就没有比她再疼爱我的人了,如果我哪天死了,请你们把我和嫂子合葬在一起,让我们在地下再好好相依作伴吧。当时听到她这一些话,没有一个不深受感动的。所以直到她逝世,遵照她的遗愿,她们姑嫂终于合葬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每次清明节,当我跪拜在娭毑和二姑娭毑的合塚墓前时,看到“姑嫂佳城”那几个大字,我脑海里就会涌现一幅幅姑嫂在世时,那生动而温馨和睦的生活画面。每次我们来给这俩位老人扫墓,都会被她们亲密无间的姑嫂情深而感动,也会为我们大屋吴的传统家风美德而感到无比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这个世界上夫妻合葬的比较多,但像我娭毑这样姑嫂合墓的现象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何况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姑嫂的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就算俩个人生前能够相处得好,但也难以好到死后同穴,合葬在一起的地步啊!她们这种姑嫂合墓的行为,也因此成为了我们老家流传至今,广受称赞的一段传世佳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通往大屋吴祖坟山的阶梯》</i></p> <p class="ql-block">  岁月无声,时光把很多往事的记忆抹去,我们这些渺小如尘埃的人啊,更是在不经意间就被淹没在茫茫宇宙之中,不留下一点痕迹。我站在“姑嫂佳城”这墓地前,我觉得我有责任把我们先辈们的那些往事记录在文字里,也记录在我们大屋吴每一个后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屋吴祖坟山》</i></p> <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经对我说,像你娭毑和二姑娭毑这座“姑嫂佳城”的合葬墓,它弘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优良美德,对我们后人来说,是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意义的。如果是在古代,是要立功德牌坊的。就是在当下,我觉得也应该可以好好宣传一下。但是你们家这俩位老人的家庭成分有点特殊,我想……。我当即打断了他的话,请他别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在我的心目中,不管她们是什么家庭成分,她们俩位老人永远都是最忠厚最善良的人,也永远是我们最亲近最尊敬的长辈!</p><p class="ql-block"> 还有朋友对我说,你娭毑与二姑娭毑这座“姑嫂佳城”合葬墓,全国别的地方还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在我们湖南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了。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让这世间难得一见的姑嫂情深的精神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对于他讲的,我是深有感触的,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情在,一切美好的回忆都将会成为永恒!一切崇高的精神都必将会得到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5.29于贵阳贝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吴老满》</i></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吴老满,湖南长沙人,本名吴振武。1985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2年曾创办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来贵阳创业,现为贵阳福万家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药品零售行业商会执委,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总顾问。</p><p class="ql-block">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满就与友人在长沙创办《希翼》《田野》等民间刊物。当年曾写下大量的文学评论,2018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忆》,2021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