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摄无界</p><p class="ql-block">地点:黄冈黄州</p> <p class="ql-block"> 周六,气温狂降,凉风习习,细雨飘飘,户外的人们,纷纷穿起了外套。</p><p class="ql-block"> 中午,细雨间停,一时兴起,戴上雨具,背上相机,来到黄州赤壁外滩,欲拍东坡先生所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境。除了那坚守趸船,偶尔的海钓者,一二的种菜人,远处穿梭的货船,近处拍岸的轻浪,难觅东坡先生的豪迈博大,心有不甘,继续顶风冒雨前行,逆岸而索,意探新境。</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下午四点,李家洲尾,突遇鄂州龙蟠阁长江志愿救援队,游江返鄂,追拍了这组《守望长江的人》。</p> <p class="ql-block"> 长江到了鄂城西山,便从南北向转为东西向,一路滚滚向东流,奔流中,一块巨大的礁石凸显江心,其势如一条游龙蜿蜒于江中,故称"龙蟠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龙蟠矾上建有观音</span>阁,身用青砖与矶巧妙砌成,并融为一体,巧妙地避开了江水强劲的冲刷,屹立于江中七百年不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代相传曾有虬龙盘旋其上,“周围七十余丈,冬出夏没”,积日方去,此即这块礁石就叫龙蟠矶。</p><p class="ql-block"> 龙蟠阁,历史更悠久。古时候,先民们就在龙蟠矶上建阁祭拜神龙,祈求平安,这就是龙蟠阁的前身,同时,为了方便民众上阁祭龙,先民们还修建了一座蟠龙木桥。因技术和材料的原因,阁桥屡建屡毁,民众屡毁屡建,生生不息,世世相袭,龙的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到了宋代,米浆与石灰混合技艺,广泛应用于建筑,加上佛教己成为民众主要信仰,反复重建的龙蟠阁就稳固下来,并改名观音阁至今。</p><p class="ql-block"> 相较于观音阁,观音阁的前身一一龙幡阁更具历史意义。一是从远古代就在龙蟠矾上设有祭龙神的点。二是现观音阁内有儒、道家的历史文物,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遗产,且儒道文化历史更悠久,是中国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三是佛教发展到近代,主要是中国化的结果,在触合儒、道等中国传统基因后,形成具有中国化的禅宗等教派,佛教才得以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历来崇尚龙,以龙的传人为荣,中国龙也得到全世界认可。故观音阁回归本源,恢复龙蟠阁正当时,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5日,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考棚社区,正式挂牌成立"鄂州龙蟠阁长江志愿救援队"。</p><p class="ql-block"> 鄂城、古楼、考棚,古色传香;龙蟠阁,盘踞浪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守望长江,守护历史,守卫家园,传承龙的精神,恐怕就是鄂州龙幡阁长江志愿救援队成立之初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救援队队员,来自在职、退休,公干、私营各行各业志愿者,他们以生命守望生命,以大爱守护长江,以自信守卫历史,以坚定守牢道德,以传承守住文化。</p><p class="ql-block"> 救援队自成立以来, 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暑热冬寒,一年四季,定期或不定期巡游长江,排难救险,击浪护水,博潮护岸,拔草护绿,强体健魄,是一群真正的长江守望人!</p> <p class="ql-block"> 停笔,遥想当年的东坡先生,大笔一挥,毫成千古绝章。今日追寻其一句景意,才疏识浅,实在无法得之。就斗胆将此文作为个人时小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