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感谢网络世界,使我在朋友圈中有机会与老同事、老同学、曾经的学生、众多的亲朋好友交流养生经验,学习时事政治,谈摄影养花,促我动手动脑的当数文友之间的切磋欣赏,谈天说地。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我不是文人学者,我曾对雪冰教授说:“我是58年大跃进的专科生,底子薄,当过农村中学教师,到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在系里没多久,去了图书馆,没有专长,才疏学浅”至多算个 “文学老头”,但愿意结交文友,向他们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搬离南京时将藏书悉数捐赠警院图书馆,来到上海后订阅一份扬子晚报,喜欢看“繁星.美文拔萃”和文史方面的内容,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报纸停送,遇到无文可读的尴尬,幸好文友们隔三差五发来诗文,即使足不出户抗疫期间,也不寂寞,精彩的诗文成了我抗疫的精神食粮。</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70年代侯集中学校友魏庭声是江苏作家,出版多部诗歌散文集,当过铁道兵,他写过秦岭长城,天山风雪,诗风豪迈雄浑,退休后行万里路,写千首</b><b>诗,讴歌祖国大美山河,近几年在网络平台频发诗作,今年3月以来,在新华网、铁道兵战友网、今日头条等平台发 表近30首诗,我是每首必读的热心读者,我喜欢他的诗因为他的诗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他能在栩栩如生的诗情画意中融进哲理,在《翅膀》中写道:“雄鹰无论飞多高,影子也不会到天上,一刻也不离,起飞的大地”“一个芯片,其实就是一粒灰尘,却能随意改变着,世界与人类,未来无限可期”这种对宇宙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超越了诗歌的具体意象而具有更深邃的思想内涵。他的诗颇受读者欢迎,2021年11月在新华网发的《那时候的爱情.望眼 情书 横流 牵手》一天阅读量竟达17.2万。对他的诗有时也写几句读后感,因为我对诗歌没有研究,外行话在所难免。</b></p> <p class="ql-block"><b>在深圳</b></p> <p class="ql-block"><b>散文和诗</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晏明是江苏警院89届校友,曾在扬州公安、城建、交通等部门任领导,现任扬州市社科联主席,是江苏作家,扬州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夜扬州》《扬州夜访录》,近几年来他的美食散文通过网络平台在全球22个国家190多个城市读者中传播,粉丝过万,是自媒体时代有影响的作家。今年3月以来,他的公众号已发美食散文《荡气回肠》等7篇,在“扬州发布”《大家说.安民乐道》专栏发关于金融、教育、数转等论文数篇。他利用繁忙公务的间隙,辛勤笔耕,硕果累累。</b></p> <p class="ql-block"><b> 他曾说“生于扬州,长于扬州,为她写几行文字,实乃本分”我是扬州人,在扬州生活学习8年,熟悉古城的大街小巷,他笔下扬州中学的树人堂给我带来对中学生活美好回忆,他描写的瘦西湖更是我魂牵梦萦的美景,在封控抗疫的日子里,读他美食散文使我想起家乡的味道,在食材不全的条件下学做扬州炒饭,也有小小成就感,缓解了足不出户的郁闷和焦躁。每读他的美文,我不仅向扬州老乡转发推荐,还写几句文字汇报学习体会,以示欣赏支持。</b></p> <p class="ql-block"><b>扬州日报专栏《大家说.安民乐道》</b></p> <p class="ql-block"><b>《夜扬州》</b></p> <p class="ql-block"><b>《扬州夜访录》</b></p> <p class="ql-block"><b>名家座谈《扬州夜访录》</b></p> <p class="ql-block"><b>2021年于扬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的同事孙光是旅游达人,是警院诗人,已出版诗集《诗意天涯》(第一集),疫情以来不能远行,他与夫人欣然舍远求近,游遍南京和周边众多景点及历史建筑,他才思敏捷,每游必写,5月以来已发《中山植物园花卉园》等有诗有画6篇美文,对他的作品我亦每篇必读,必赞。在游记中他注意历史人文内容的发掘,加之每一景点均赋古体诗一首,很受知性读者的青睐,文中所涉景物、人物、年代等各种事实、数据他力求准确真实完整,叙事清晰,因果分明,体现他职业特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在他作品中完美统一,他是工科教授,又是“年轻老人”并未在学校教育中受过古代诗词的系统训练,却擅长写讲究格律音韵的古体诗,令我钦佩!</b></p> <p class="ql-block">诗意天涯</p> <p class="ql-block"><b>孙光、欣然在婺源</b></p> <p class="ql-block"><b>在杭州</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我的同事李雪冰教授,江苏作家,在朋友圈中常读她关于警院侦查系信息动态报道,如前几天发《喜报!我院殷明老师当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她是侦查系政委),也读过她的散文《我们的棉花,我们的棉衣》她擅长朗诵,我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的音频欣赏她更多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b>散文集《乡村映像》《梦花落原乡》</b></p> <p class="ql-block"><b>欣赏她朗诵自己的散文集</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最近她推荐胞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教授李惊涛的两篇小说《复活》《真正咖啡客的两个鼻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李惊涛已发小说百余万字和多部散文集、文艺评论集,是当代文坛有影响的作家。我读《复活》《真正咖啡客的两个鼻子》后都写了三言两语的学习体会,惊涛教授答复说“看了翁教授的读后感,我很感动。他看得准确犀利,是深读文本后的认知感悟和评价。请一定代我向翁老师致谢!”“翁昌年先生对拙作《真正咖啡客的两个鼻子》的评价犀利而准确。我感喟的是翁先生阅读面极深广,他提到果戈理和介川的两篇《鼻子》,是在中外文学史同类作品比较的基础出上进行评价的。我痛心于当前礼会的撕裂,和而不同的难以出现,人在接纳不同于自己的类时的难度,党同伐异时的莫名其妙的‘理直气壮’……有感而发写了这篇荒诞的‘ 鼻子’。再次感谢翁先生的阅读与评价,并视为知音。” 我请雪冰老师转告:“我写的是学习体会,没有能力全面深刻评价惊涛兄的作品,谢谢他的肯定!他对历史的研究,在创作方法上创新求变,使我敬佩!以后有机会多多向他学习”</b></p> <p class="ql-block"><b>老班长李惊涛参加79届中学校友聚会</b></p> <p class="ql-block"><b>代表作长篇小说《兄弟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绪刚81年毕业、美韫77年毕业都是侯集中学的校友,是文学爱好者,前者擅写古诗词,后者写的散文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他们均非科班出身,绪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部队20余年,转业在青岛政府部门工作,住处近崂山景区,常以各种词牌描摹海天相连,山峰屹立,绿树红花的美景,5月以来作诗词14首,喜摄影,书法亦有不错的水平。</b></p> <p class="ql-block"><b>右为绪刚</b></p> <p class="ql-block"><b>诗和摄影</b></p> <p class="ql-block"><b>书法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美韫工科院校毕业,退休前为徐州规划馆领导,是徐州作协会员,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声乐,喜欢侍弄花草,热爱生活,有情趣。在徐州日报彭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等50余篇,曾在中国散文网举办的竞赛中获金奖,她的散文集《紫气东来》即将出版。3月来我拜读了她《苏州旅游日记四则》等3篇散文,其中《我与玫瑰三愿》很有特色,写她在江苏师范大学汉韵合唱团演唱这首历史歌曲的体会,写她对歌词的理解、声乐处理,和演唱现场受欢迎的情景。对音乐门外汉的我,颇有新鲜感。</b></p> <p class="ql-block"><b>2013年陪同基辛格参观徐州规划馆,前排右起第3人基辛格,第4人陈美韫</b></p> <p class="ql-block"><b>美韫在鲁迅故里</b></p> <p class="ql-block"><b>切磋旅游散文的写法</b></p> <p class="ql-block"><b>紫气东来</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当你阅读曾经是你学生的诗文,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是骄傲,是幸福!尽管晏民曾在《“夜扬州”周年记》中说:“我的大学语文老师翁昌年先生,是从扬州中学走出去的一个学者,家乡的情结特别重,对学生的感情也特别深,我每发一篇文字,老师都会写上一段批语……”写“批语”我是不敢当的,30多年前给他们上过课,那时他们还是孩子, 现在成了作家,我哪有资格说三道四!对他们的作品是学习欣赏,即使跟帖写读后感,甚至评论,都是表达我的支持、喜悦和尊重,与三四十年前学生交流文字,亦是延续可贵的师生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与文友交流有共同语言,有共识,有共鸣,读他们的作品,使我不断拥抱新知,丰盈内心,在封控抗疫期间,不郁闷,不寂寞,充实了足不出户枯燥单调的生活,感谢我的文友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