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别名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临,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2002年时的人口大约420万。</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由于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所以没有省市县镇等行政单位之分,整个国家即是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是一个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廉洁高效,法律森严的文明国度。然而,导游在讲到新加坡的法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鞭刑。新加坡的鞭刑适应范围非常广,目前有30多种刑罚会被判鞭刑。鞭刑仅仅适用于18-50岁的男性并且通过体检才可以被执行鞭刑,不对女性实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实刑的时候,犯人是要裸露臀部的,针对女性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 刑鞭是由长1.2米,粗1.3厘米的藤条制成的。打鞭时要求一鞭下去皮开肉绽,疼痛难忍,停留一分钟,医护人员马上检查,看心率是否正常,正常就接着打,一旦发现受刑者因心脏等原因不能承受下一次鞭打了,便停下来,余下未行刑的鞭数给你记着,让你养伤,等身体恢复正常,再来受刑 ,直到鞭刑够数为止。</p><p class="ql-block"> 因为鞭刑适应范围广,所以新加坡每年有近万名男性因犯罪被执行鞭刑。不仅针对国内男性,国外的男性如果在新加坡触犯法律的话,也会被被执行鞭刑。据说,美国一个青年醉酒后在公交车上用彩笔乱写乱画,被新加坡判处三鞭鞭刑,美国青年立即委托好友联系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要求回国内接受处罚,但是新加坡宁愿引起国际纠纷,也没有给美国大使馆面子,照样执行鞭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文化的移民国家,华人占了人口的74.2%,其他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裔混血人等 。 新加坡经济发达,主要有转口贸易,旅游业,产品深加工等,其手表、电子产品,珠宝首饰等价位比我们国内低,商品免税,没有假货,商品是不讲价的。切割技术精湛,超过香港。</span></p> <p class="ql-block">素有“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将自然之美与现代化都市之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新加坡旅游总是被满目的苍翠美景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新加坡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各具设计感的高楼大厦,更是她作为花园城市带给人的感受。在这个小小的国度,真可谓:“花园在城中,城在花园中”。城市的道路两旁树木成荫,花香草绿,空气清新,楼房的侧墙上爬满了青藤和绿叶,天桥下,栏杆边,房屋顶,建筑围墙上一切可以生长植物的角落,都密布着五彩缤纷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鱼尾狮公园。鱼尾狮不是实际存在的动物,是一种虚构的鱼身狮头动物。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伦纳设计,新加坡旅游局在1966年把鱼尾狮注册为它的商标,并于1971年委托著名华人雕塑家林浪新带领两个儿子雕塑成狮身头,鱼身鱼尾的雕像。像高8.4米,狮子头顶部长2.3米,宽1.7米,重70吨,雕像现坐落于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内。</p> <p class="ql-block">鱼尾狮狮头的设计灵感是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时,一位来自三佛齐国(苏门答蜡)名叫圣尼罗乌达玛的王子,在前往马六甲途中来到了新加坡,他一登陆就看到了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此岛取名新加坡,在梵文中即“狮城”的意思。至于鱼尾狮塑像的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即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当年漂洋过海,南来谋生存的祖祖辈辈。</p> <p class="ql-block">大鱼尾狮附近还建有一座小鱼尾狮像,高2米,重3吨,该塑像也是林先生的作品。狮身由混凝土制作,表面覆盖上陶瓷鳞片。</p> <p class="ql-block"> 1972年9月15日,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为鱼尾狮塑像主持开幕,他在致词时表示,希望鱼尾狮能成为新加坡的象征,就如同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象征一样,随后的数十年里,鱼尾狮成功打造出新加坡的国际形象,鱼尾狮公园也成了到新加坡旅游的第一打卡拍照地。</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与鱼尾狮拍的正面照,是同行的一个哥们拿着他的傻瓜相机帮助拍的,结果胶卷没有挂在齿轮上,白拍了36张照片。哈哈哈,虽然错失了很多景点照片,但也成为了我们旅途中的一大乐事。</p> <p class="ql-block">造型趣味而极富创意的鱼尾狮,全身洁白,双眼含笑,毛发丰美,鳞片鲜活。白色水花日夜不停地从狮口喷洒而出,流向河水、奔向大海,为新加坡河畔一带的景致营造了美好的气氛。夜晚,眺望鱼尾狮公园外海,船影朦胧,千万盏灯火闪闪烁烁,一派海国风光更加迷人。</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中心,不仅在国际金融, 贸易融资,保险,财务运作方面在世界上拥有领先地位,而且在资产及财富管理方面,也是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榴莲壳艺术中心。这座耀眼的现代建筑是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该艺术中心建成于2002年10月,因此我们年初去的时候,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内部装修还在完善,还没有正式交付使用。该建筑其实是两栋,它是以昆虫的复眼为灵感,造就了其独特的外观,如果从天上往下看,艺术中心主体又像两颗榴莲,因而又被称为“榴莲壳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榴莲壳艺术中心,从外形上看,像一颗剖开两瓣的榴莲,建筑奇异。仔细观察,这榴莲壳是由一片片三角形金属板组成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各种光与影的变幻,很有美感、质感和现代感。导游说里面很大,设施豪华,是东南亚最大的剧院,在世界上也是知名度很高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五指楼”与“榴莲壳”的风水传说</p><p class="ql-block"> 修建这座榴莲壳艺术中心,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大战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风水传说。</p><p class="ql-block"> 精明的李嘉诚在新加坡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时,就买下了北边的一块蛮荒之地,建了五栋大楼。相传他在选址的时候特意找了位风水大师,从风水学角度讲,新加坡北部紧靠着大马(马来西亚的别称),与之相隔一条柔佛海峡,而新加坡没有淡水资源,所有淡水都要经过柔佛海峡从大马输入,而李嘉诚选的这块地正位于新加坡的北端,五栋大楼建起来就像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在风水学中“水”像征着财,这“五根手指”阻断了新加坡的财路,也就等于牢牢抓住了新加坡的财路,除此,李嘉诚还在中间设立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喷泉,象征财源滚滚,并且都在掌握之中。因此那段时间的一大部分财富都进了李嘉诚的腰包。</p> <p class="ql-block"> 地都批了,房子已经盖起来了,总不能让人拆掉搬走吧。索性的是新加坡人也很看重风水,当时李光耀为了“镇压”这五指楼的风水,也请了风水大师来看,在风水大师的指点下,为了让李嘉诚的“五指楼”抓不住新加坡的财,就在这五座大楼的前方建起了两座榴莲馆,这个极富东南亚色彩的建筑,也确实震慑了五指楼,再大的手掌也会因为惧怕榴莲的刺而不敢下手,于是两者就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也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莱佛士登岸遗址。位于新加坡河畔的泊船码头上矗立着一座交叉双臂,凝视大海,若有所思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它就是莱佛士雕像。是为了纪念莱佛士爵士这位新加坡的开埠者而立。</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史坦福.莱佛士是他的全名,是英国殖民时期重要的政治家,38岁那年发现了新加坡,他对于新加坡开辟、建设、法制和长远规划蓝图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新加坡在他的自由贸易观念影响下,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自由贸易港,让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为新加坡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莱佛士将新加坡称为我的“小孩”,而新加坡则尊称他为“国父”。</p> <p class="ql-block">花芭山(当地人又叫花柏山)位于新加坡市街西部,是一座海拔115米的小山,是新加坡第二高点,仅次于武吉知马山,它靠近繁华市区,面向新加坡海港。</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上遥望四周,景色十分美丽,即能看到市内林立的建筑群,晴天的话还能看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夜晚在花芭山上远眺市区的辉煌夜景,耀眼夺目,别有一番情调。</p> <p class="ql-block">这里环境清幽,是游客及当地人避开城市喧嚣的好去处。主要景点有花芭顶、海事村、花丛大道、望东亭、缆车亭,游人可在花芭山尽享鸟语花香,在花丛大道棕榈园林内休息聊天。</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共有大大小小七座鱼尾狮,但只有鱼尾狮公园的两座是林浪新创作的,其它五座分别在旅游局总部,圣淘沙,花芭山等地。这座花芭山的小鱼尾狮塑像,也是游客游览花芭山打卡照相最多的一个景观。</p> <p class="ql-block">圣淘沙岛位于新加坡南部,是东南亚著名海滨旅游岛,跨海大桥将之于新加坡本岛相连。圣淘沙马来语意为“和平与宁静”,优雅恬静是该岛最大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圣淘沙岛这个风光旖旎的度假小岛上,它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身,是世界级综合度假胜地和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顶级娱乐城。</p><p class="ql-block"> 岛上有各种各样的休闲设施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环球影城,海洋馆,水上乐园,游乐场,美食城,免税店等一应俱全。美丽的海滩,梦幻般的光影灯光秀,飞翔体验活动等等,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你喜欢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岛上有美丽的海滩,高大的棕榈树,还有诸多美丽的景点,共同谱写美妙的热带风情之曲。湛蓝的海水环抱岛上的美人蕉、南洋松、椰树等各种热带树木和花卉,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p> <p class="ql-block">夜间的圣淘沙展露出另一番景色,在120米长的鱼尾狮公园小径上徜徉漫步,到鱼尾狮塔顶凝视灯火阑珊的夜空,观赏色彩鲜艳的音乐喷泉,都能为您带来享不尽的喜悦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圣淘沙这座鱼尾狮是新加坡最大的一座鱼尾狮,也是一座观光建筑。由澳大利亚雕塑家詹姆士马丁设计,花费800万新币修建。鱼尾狮高37米,雕像内可以见到美丽的热带鱼和一些神秘宝藏;令人惊奇的是游客可以乘雕像内的电梯,上到九楼(狮口)或者十二楼(狮冠)的瞭望台,游客通过张开的狮口可观赏周围景观 ,狮冠(塔顶)瞭望台更是有着360度无障碍的视野,让游客感受到俯瞰视野的新加坡风貌。</p> <p class="ql-block">鱼尾狮雕像身上的320片鱼鳞是由光导纤维制成的,到了夜晚,便会不断变幻颜色,自有一座美丽梦幻的意境。但是我感觉放光的鱼尾狮也有点小瘆人,好像一头电影里的巨兽一样。</p> <p class="ql-block">来到圣淘沙岛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过观看倍受欢迎的音乐喷泉。圣淘沙音乐喷泉利用最先进的镭射激光科技、影像、三维立体动画、音乐等编排了一出出令人兴奋的水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音乐喷泉开始了,用激光灯讲完了一个女孩在大海中脱险的故事后,音乐开始播放,先是一束水柱冲天而起喷射而出,随着音乐的播放,水柱越噴越多,高低不同,此起彼伏,有蓝色、红色、金黄色,时不时还从沙滩上喷出一团团金黄又带有火红的火焰,顿时热浪袭来,但又被清凉的小雾消散了。</p> <p class="ql-block">随着音乐节奏达到高潮阶段,水花喷射高达近30米,几十柱喷泉在同一基线上,配合着音乐节奏,摇曳生姿,变幻出不同图案,高音时喷泉水柱直射天空,低音时水柱或如泉涌,或呈现出涓涓细流,粗细高低的水柱或旋转,或摇摆。圣淘沙的夜晚,在灯光、激光、色彩和音乐巧妙的配合下,“舞出了”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喷是最好看的,烟花与水柱交织着同时噴了出来,整个场面是前所未有的,各种颜色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这是柔佛海峡,海峡的对面就是马来西亚。我们大巴车就要驶上这座跨海大桥向马来西亚进发了,开启大马之旅。</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是个神奇的国度,是一个浓缩了整个世界的奇妙之地 ,亚洲的主要文化元素都可以在这个以融合著称的国家里找到 ,百余年的殖民统治又留下了深刻的西方文化的痕迹。清真寺、基督教堂、佛寺、印度寺庙以及华人的宗庙祠堂,和谐的毗邻而居。它有原住民的悠久历史和西方殖民历史,也有国家独立后的经济腾飞和多宗教多民族的人民和谐。</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1957年8月31日独立。是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并存的联邦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在太子城。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全国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420万人,其中马来人占69.1%、华人占23%,土地充足,属于发展中国家。</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独立广场</p><p class="ql-block"> 1957年8月31日,大英帝国米字旗在此缓缓降下,马来西亚国旗在此冉冉升起,至此宣告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统治独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为了庆祝和纪念这一神圣时刻,马来西亚政府在广场南端竖起一座100英尺高的旗杆,这座旗杆就成了世界最高的旗杆了。</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中心,占地100万平方米,从1961年开始规划建设到1976年竣工,修建长达15年之久。建成后的独立广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已经成为每个马来西亚人心中神圣的地方(如同我国的天安门广场),也成为国内外游客到吉隆坡旅行必到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与苏丹阿都沙末大厦对面而坐,这个广场呈现了历史痕迹中折射出现代化的风范,休闲的欧式草场加上经典的荷兰式建筑,再嵌上歌德式的圣马利天主教堂,很好的将欧洲风韵注入东方文化的精髓中,更具和谐特色。</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都沙末大厦。这座雄伟壮观、风格独特的大厦建于1897年,当时作为英国殖民政府的行政部门所在地。是由英国人建造,设计灵感来自印度的莫卧儿建筑,综合了摩尔(阿拉伯)、莫卧儿(印度)和英国殖民地古典建筑风格所建造。它很特别的摩尔式建筑冠有铜光闪亮的圆屋顶,楼的中央有一个高达40公尺的大钟楼(钟楼的造型类似于英国的“大本钟”),至今仍然吸引不少外国历史学家和建筑系学生到此做研究。</p> <p class="ql-block">它是吉隆坡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许多重要活动的举办场地。例如国庆日大游行和新年盛会等,这幢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最高法院和马来西亚工艺品中心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皇家雪兰莪俱乐部,位于独立广场西侧,由英国殖民者建于1884年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建筑是典型的马来风格,红色的三角形屋顶错落有致,白色的墙面和黑色线条简洁有力。曾是吉隆坡上流社会人士的社交场所,如今仍然是吉隆坡社会精英集合交流的场所,这里仅对会员开放。</p> <p class="ql-block">国家英雄纪念碑位于吉隆坡湖滨公园对面,碑体是美国著名雕塑家威尔顿设计,在意大利利用青铜铸造,纪念在一战、二战和马来西亚内战中为其国家牺牲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湖滨公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吉隆坡石油双塔,俗称马来西亚双子塔。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是由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设计,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投资20亿马币修建的。塔高452米,共88层,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现在是世界第十六高的大楼,至今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p> <p class="ql-block"> 双塔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材质,它是两个独立的塔楼,由裙带房相连,在40与41层楼之间有一座长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天桥,便于楼与楼之间来往,站在天桥上可以俯瞰吉隆坡最繁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双塔楼巍峨壮观,气势雄伟,就像两座高高的尖塔刺破长空。一座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办公用,另一座是出租写字楼(写字楼就是专业商用楼的别称),楼内有马来西亚最高档的商店,销售的都是名牌商品,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还有东南亚最大的古典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首都是吉隆坡,但是行政中心却不在吉隆坡,而是在另外一座距吉隆坡25公里的小城布城(布城被翻译成中文叫太子城,现在规范的中文翻译统一为“布城”,但是大家还是习惯于当初翻译过来的叫法太子城)。为了缓解首都吉隆坡人口,交通压力,1993年6月马来西亚内阁确定太子城为新的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首相府(俗称绿宫),也是行政中心,一国元首办公之地。它由外交礼仪大楼,宴会大楼和官员办公大楼三部分组成。这座建筑的楼身是用天然石头建成,绿色圆顶十分庄严雄伟, 富伊斯兰特色,旁边斜斜的屋顶则有着中国的特色,建筑亦包含着马来西亚、希腊和欧洲新古典风格。太子城广场非常广阔,中心有装饰着各种鲜花的喷水池,周围飘扬着各州的州旗。</p> <p class="ql-block">太子城中心有一个湖,该湖是利用以前开采锡矿后留下的废矿人工改建成的。太子广场、首相府、清真寺、会议中心、州皇宫和配套住宅等依湖而建,粉红清真寺对面为太子桥 ,右边为首相官邸。</p> <p class="ql-block">粉红清真寺就坐落在这个湖上,主体建筑有四分之三建在水上,外观粉红有异于一般的蓝色或绿色,因此叫粉红清真寺。粉红清真寺占地5.5公顷,耗资1000万美元,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清真寺,同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粉红清真寺是仿造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哈桑清真寺而建 ,大量使用玫瑰大理石建成,外表清一色的粉红颜色相当柔美。主要由祈祷大厅、尖塔和陵墓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厅高大宽敞,可同时容纳一万多人在这里作礼拜,它分为上下两层,二楼供四千名女子专用,楼下供八千名男子使用,一些重大的宗教仪式在这里举行。大尖塔塔尖的形状类似火箭,寓意是伊斯兰教与科学共同发展,一起繁荣。塔高73米,有电梯和楼梯通至上端。陵墓建在清真寺后面,与清真寺有桥廊相通,这里只安葬伊斯兰教的“国家英雄”,即只有曾任国家总理的人才可以安葬此地,副总理在职时逝世的也可葬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水上粉红清真寺是马来西亚唯一可以进入祈祷大厅参观的清真寺。在伊斯兰教中女子进入寺中,必须要穿长袖、长裤、披头巾的服饰才可以进入。所以女性游客入内一定要穿上清真寺提供的免费粉红长袍,一旦穿戴好进入寺院,即使在热也不能将头巾摘下,或卷起袖子漏出手臂,这是对寺院及他们信仰的尊重。男性游客可以穿短袖,但是不能穿短裤,如果穿短裤,也要披上粉红袍。所有进入寺内人员必须脱鞋进入,将鞋子放在寄存架上。</p> <p class="ql-block">通往大厅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祈祷大厅</p> <p class="ql-block">粉红清真寺不光外观色彩惹人喜爱,里面的装饰也是以粉红色为主基调,可见粉红清真寺是表里如一的,内部的装修装饰更是令人的少女心瞬间爆发。高大的穹顶,精致的彩色玻璃,独特的花纹,宛若一位天然雕饰的美丽少女,披着粉色的纱裙,在光影变化间,展示着自己千变万化的美,等待着欣赏她的人到来……这座建筑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个细节都值得用心欣赏。</p> <p class="ql-block">大厅主厅的圆顶特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首相府巨大的绿色圆顶是伊斯兰教的一贯风格,刚好与一旁的粉红清真寺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太子城以“智慧型花园城市”为发展主题,是一座被原始森林包围的新城市。这里的风格与马来西亚任何的一个城市都不一样,一条栽满热带植物和鲜花的林荫大道直通首相府前的广场,粉红色的水上清真寺在阳光的映射下,辉煌灿烂,蔚为壮观,身处此地,心旷神怡的同时,不由得感叹太子城的独特之美。</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旧国家皇宫。从1957年直到2011年,他是马来西亚国王和王后的官邸,我们2002年参观的时候还是国家皇宫,不对外开放,可以隔门远观,在大门近处参观拍照留念。在新宫殿建完之后,旧宫殿于2011年11月15日不再是官方住宅,现在已经被装修转换为皇家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马来西亚的国王叫作“苏丹”,而且不止一个,共有九个,情况跟阿联酋有点相似。在世界上所有仍保留王室的国家当中,马来西亚是个很特别的国家,有九个王室存在,九个王室轮流做主(苏丹)当家,而且施行的是“任期制”,任职时间为五年。轮流到做苏丹的这个当家人被称为“最高元首”。</p> <p class="ql-block"> 在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诸多特权,当然,马来西亚真正的核心是议会,真正执掌马来西亚各种事物的还是马来西亚的内阁总理。</p><p class="ql-block"> 说白了,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跟英国女王等君主差不多,虽然没有实质上的权威,更多担任的其实都是礼仪性质的工作,但仍旧对马来西亚的稳定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国内出现问题,也可以作为和事佬,就好像日本的天皇一样,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也是马来西亚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简单的皇宫门口是由一扇并不是很宽敞的铁门与旁边的小岗亭与小门洞组成,仅仅这一小片风景,就让游客迷恋不已。铁门是用黑色作底色,衬以金黄作为装饰,典雅大方,从严肃中透出一种高贵。在铁门的侧边的岗楼和岗楼旁的门洞中各有一名哨兵站岗。</p> <p class="ql-block">在岗楼中的哨兵身穿白色上衣,配有绿色前裙的制服,手持长枪。</p> <p class="ql-block">在门洞中的哨兵则穿一件红色上衣,黑色长裤,胯下骑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常常吸引无数镜头,游人可以与哨兵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走进马来人家了解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 “浮脚楼”是马来人的传统建筑,不管房子建在河边、水里、田间、还是在城郊,都是这种浮脚楼。</p><p class="ql-block"> 房子的骨架是木柱做成 ,而墙、天棚和地板都是用竹板或丝篾制作。屋顶一般是两面坡的,上面用木板或草铺盖而成,屋顶的坡度很陡也很长,一方面为了雨水能流畅,另一方面是为了遮住窗前强烈的光线。</p> <p class="ql-block">浮脚楼地板离地有数尺高,可防止潮湿和蛇、鼠的侵害,门口有一个固定的梯子,供人出入使用,来访客人需先脱鞋子,后踩着梯子上去。屋子的下面用来关养家禽,有些类似于我国傣族人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它最开放的地方在于,马来西亚的婚姻制度是可以一夫多妻,男子可以娶四个老婆(前提是只限于夫妻都共同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不包括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以及马籍外国人)。他们对于妻子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也不在意,因此也有三姐妹同嫁给一个男人的,并且婚姻生活很是和谐。</p> <p class="ql-block">虽然一个男人能娶好几个老婆,但是,马来西亚的一夫多妻制度对丈夫是有约束的,丈夫的第二任老婆需要第一任老婆同意,第三任老婆得需要前两任老婆同意,以此类推,如果不同意是不能找下一任的。几个妻子不是住在一起的,丈夫需要给每个妻子单独的住处,钱财要公平分配,并且每周都要分别去她们那里一次。不是每个男人都能买得起四处住房,养的起四个家庭的,所以艳福都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p> <p class="ql-block">和马来人的孩子们留个影,他们很愿意配合的,因为游人或多或少都会给点小费。</p> <p class="ql-block">马来人都很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老人和孩子在树荫下坐在凉席上乘凉,尽享天伦之乐,我也凑个热闹和她们合个影,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马来小镇的路边商铺</p> <p class="ql-block">和马来西亚旅游公司的司机师傅合影</p> <p class="ql-block"> 黑风洞是吉隆坡最著名的旅游胜地,距离吉隆坡市中心大约13公里。它包括黑洞、光洞、神庙洞三个洞穴,内有一座兴都庙和祠堂,是马来西亚的印度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抵达黑风洞就会先看到这尊全球最大,高42.7米的印度战神穆鲁干像。</p> <p class="ql-block">每个欲达神庙者,都必须攀登272梯级的陡峭阶梯。每年1月底,二月初,黑风洞都组办大宝森节,每天都有数万个虔诚的印度教信徒背负神像,唱着宗教圣歌,一起攀登这座272级梯阶,步入石洞参拜,场面非常肃穆、庄严、壮观,大宝森节期间朝圣者可达30多万人。</p> <p class="ql-block"> 黑风洞主要看点是三个洞</p><p class="ql-block">黑洞:阴森透凉,小径陡峭,曲折蜿蜒,长达2公里多,栖息着成千上万的蝙蝠(每天蝙蝠群飞出洞觅食和归来,人们远远望到犹如一股黑烟,黑风洞由此而得名)、白蛇和蟒蛇等150多种。光洞:紧邻黑洞,高50-60米,宽70-80米,阳光从洞顶口射入,扑朔迷离。神庙洞:在光洞附近,洞中有1891年建的印度教庙宇,供奉着苏巴玛廉神,还有成百的彩绘神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洞穴群里的一众洞穴均有大量色彩鲜艳的印度教神灵画像装饰。山下还有洞窟艺术博物馆,展示包括神像、壁画在内的印度神话文物。</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云顶高原是马来西亚最著名的娱乐中心,更是东南亚最大的高原避暑地,位于吉隆坡东北约50公里处。这里有马来西亚唯一的合法赌场,有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的酒店”(有万余间舒适客房和公寓),有拥有多国风味的室内外餐厅和零售商店,高尔夫球场,有多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是个禁赌的国家,唯有云顶娱乐城例外,到云顶就意味着赌博,因为这里是亚洲第二大赌场,是被誉为大马赌王的华人(来自福建)林梧桐先生开办的。</p> <p class="ql-block">云顶赌场位于海拔1772米的鸟鲁卡里山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高处云端的赌场。因此吸引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地的巨商富贾前来度假和博彩。</p> <p class="ql-block">赌场的经营者也竭力为顾客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这里24小时恭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到云顶的缆车几乎以免费的价格接送客人,凡在云顶大厦住宿的旅客均可以免费进入赌场,但外国游客需要出示护照。</p> <p class="ql-block">云顶赌场与众不同的是,这里明确告诉客人,赌场是最大赢家,如果不懂规则,可以先去学习,如果不遵守规则,赌场会毫不客气地将其赶出去。为了证明赌场是绅士们娱乐的场所,赌场规定男士需要穿衬衫戴领带,或者身着马来服装方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赌场共有450张赌桌,最多可容纳一千多人。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马戏宫殿、蒙特卡罗厅、好莱坞厅、国际厅和贵宾厅。按照规定任何年满21岁者都可以进入“马戏宫殿”、“蒙特卡罗厅”和“好莱坞厅”(但是,本地信奉伊斯兰教教徒除外,因为国家规定,伊斯兰教教徒不得参与赌博活动,伊斯兰教也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国际厅只有银卡以上级别会员才能进入,外国游客享有特别待遇,可持护照登记后进入一次,并且只限一次;贵宾厅只限金卡以上级别会员或特邀来宾进入。 </p><p class="ql-block"> 赌场内发牌者都是年轻的俊男靓女,发牌动作潇洒漂亮,而且彬彬有礼。</p> <p class="ql-block">云顶娱乐城的其它娱乐项目更是数不胜数。双悬式云霄飞车,螺旋波浪车,空中缆车、室内游乐场,大型游戏机廊,儿童乐园,4D动感电影,高尔夫球场,网球,骑马,原始森林生态活动等,令爱玩的游客如醉如痴。</p> <p class="ql-block">入夜,整个云顶城更是沸腾起来。泡吧,卡拉OK,舞厅、保龄球、台球都会让游人有英雄用武之地。</p> <p class="ql-block">云顶里面的商业、餐饮、服务业也是品种繁多,众多的商场里经营着服装、珠宝、手表、首饰等商品,琳琅满目,任你挑选。如果想用餐,云顶的食店、酒店、餐厅多不胜数,各式风味齐备,从家常小吃、精致甜点、海鲜大餐到各国名菜一应俱全,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云顶娱乐城时,为时已晚,饭后想到处走走看看,又怕迷路,所以未敢到户外走动,只到室内的赌场和娱乐城参观参观。第二天清晨起来,走出酒店漫步在户外的街道上,高原上的空气令人倍感清新,深深吸上一口气,似乎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利用早饭前的一点时光,抓紧时间走马观花,匆匆领略一下云顶娱乐城的美景,因为饭后还要赶往下一个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峦重叠,林木苍翠,可饱览变化莫测的云海奇观,凌晨东眺,云海晨曦绚丽无比;天晴时视野辽阔,站在高处可俯瞰依山而建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植物园一样的街道景观、许多室外游乐场也尽收眼底,夜晚可欣赏云顶娱乐城的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马六甲大家都不陌生,15-16世纪全世界最繁华的港口!当年郑和下西洋也是在这里扎营的。而如今的马六甲依旧活跃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网红的城市,每一位来马来西亚旅游的人必须要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马六甲以五彩缤纷的风情和色彩著称,走进马六甲做一个粉色的公主梦,这里有西瓜红的小屋,薰衣草紫的天空……真的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荷兰红屋又称荷兰广场,位于马六甲市中心地带,坐落于马六甲河畔。建于1641年至1660年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荷兰红屋是荷兰统治时期由荷兰人建造,曾经是荷兰总督的官邸并身兼荷兰行政中心(市政府),直到1824年,这个行政中心的角色才被卸下并改为马六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藏品有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和华人婚嫁服饰,金银珠宝、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票。</p> <p class="ql-block">荷兰红屋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它里面是双层的,有三十米宽,将近一米厚的墙壁,高高的屋顶和大块的地板装饰,使得荷兰红屋里面如同地窖般凉爽。厚重的红色砖墙,极为笨重的硬质木门,宽阔的石质台阶,红色的建筑风格,无疑成为了荷兰建筑的一个典范,它被认为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据传,建筑红屋的红色砖块是当时的荷兰殖民政府专程从荷兰运来的,这样的红色也被称为“马六甲红”。时间和风雨的洗礼并没有冲淡这保留着历史色彩的红色,红墙白窗,明艳的红色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之下,更具马六甲风味,也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童话般的色彩。马六甲红屋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马六甲地标性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吉隆坡机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是亚洲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现代化机场之一。它集超时空科技,马来西亚文化以及马来西亚独有的自然色彩为一体,由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设计,耗资105亿马币兴建,1998年6月30日投用。</p> <p class="ql-block"> 机场位于吉隆坡市中心以南约50公里,与国油双峰塔组成了多媒体超级走廊。机场建筑理念以“森林中的机场”和“机场中的深林”为前提,机场大楼的绿色楼顶与周边森林融为一体, 机场四周被绿荫环绕,外形似白色贝督因帐篷,内部设计突出了热带雨林风格。</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在这里结束马来西亚之旅,乘机返回香港。</p> <p class="ql-block"> 我家书房设有旅游书籍专柜</p><p class="ql-block"> 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似乎以前旅行的出发点就是行万里路 ,观一路景。正所谓:“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见景就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可这次东南亚之行,却让我喜欢上了将书本知识与旅行生活联系融合在一起,让旅行更文化。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书本为线索,游览名胜古迹、大好河山,触摸所游地的历史 ,感知所游地的文化、美食、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旅游前借助旅游书籍事先了解一下旅游地的知识,初步做个旅游攻略,游后借助书籍中的资料写一篇游记,为这次旅游填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有了美篇之后,为旅行拍摄的照片创作出一篇图文并茂的美丽画卷,在美篇里煮文嚼字,晾风景、晒照片,展示人生,分享美好,尽情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大爱好,也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有品位的游者,让旅行除了娱乐之外,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增广见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