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双皮鞋》</p><p class="ql-block"> 人的出生至终老,一双脚会穿过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鞋子。在婴儿我们穿过外婆,奶奶做的虎头鞋,在童年我们穿过妈妈做的布底鞋,上学后妈妈给我们买过白球鞋,中学时谁参加了运动队,发了一双运动鞋,那是无上的荣耀和显眼。</p><p class="ql-block"> 当年购买皮鞋要使用工业券,当时市面上只有几种式样,7元6角5分的猪皮皮鞋,14元8角的牛皮皮鞋,24元8角的青年式精品牛皮鞋。</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进单位穿过厂里发的麂皮工作鞋,自己买过7元6角5分的猪皮鞋,还买过14元8角的牛皮青年鞋,还穿过三级头皮鞋,温洲硬板纸皮鞋,结婚时岳父给我买了一双26元的,咖啡色的带皮绳穿边的新潮皮鞋。后来很长时间脚上穿过各式各样的皮鞋,黑色的,白色的,咖啡色的,香槟色的,长筒的,短帮的,还有在日本工作穿的牛皮长靴铁头皮鞋,再有在儿子结婚时穿过花花公子皮鞋。这几年脚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是我们出门的首选了,偶尔穿一次皮鞋感觉不适应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双皮鞋是我大哥送给我的,大哥67届中学毕业就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场工作。夏天工闲时就到山上采木耳,蘑菇,晒干后准备春节探亲假带回家。冬天的大兴安岭,漫天雪花飞舞,天寒地冻,正是伐木的好时光。大哥身体壮实,身手敏捷,常常是伐树最多的人。当时已开始实行计件工资,大哥每月的收入都在200元朝上。</p><p class="ql-block"> 大哥经常寄钱回家,我们四兄妹的学费书费,父亲的第一辆自行车和手表,母亲的缝纫机,我们工作后给我和二哥各买了一块全钢上海牌手表。大哥在大兴安岭插队了九年,第七年在那里成了家,后来政策变化,顶替我母亲回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大哥探亲回家,头戴一顶兔皮帽,身穿一件羊皮背心,脚穿一边防滑高帮棉鞋,手里提着个旅行包,肩上扛着一个大麻袋,里面全是山里的山货。我们围坐在大哥前,听他讲,大兴安岭的那些事,那些人,我们的心里即崇拜又敬佩。</p><p class="ql-block"> 大哥用工业券买了一双24元8角的青年式皮鞋,穿在脚上走起路来,即潇洒,又精神。回林场的日子要到了,明天一早就要乘火车走了,晚上大哥在整理物品,他拿起了那双皮鞋,放在我的床前说;二弟这鞋我不带走了,就送给你穿吧,我高兴得真想抱着鞋睡觉。</p><p class="ql-block"> 初三的寒假结束了,开学第一天我穿着大哥送给我的皮鞋上课去了。在校门口,在走廊上,在教室里,同学们的眼光跟着我的鞋移动而移动,脸</p><p class="ql-block">上露出惊讶和羡慕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很快男班主任老师知道了,走到我桌前看了一下皮鞋就走了。谁想上午放学,老师赶到我母亲工作的单位,告诉我母亲,全校没有一位同学穿皮鞋上课,这样影响不好。母亲听从了老师的劝告,下班回家后就把这双皮鞋锁在了柜里,直到我读技校才还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穿皮鞋的故事,那个 年代,那样的少年,那样的无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