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藏品系列(二)小小纸片历百年,几多欢喜几多愁?

光明

<p class="ql-block">在海经院博物馆的展柜里,一些发黄的纸片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好奇的问馆长:“这些破破烂烂,有什么价值?”</p> <p class="ql-block">馆长高永南先生睁大眼睛,立即眉飞色舞道:“你别瞧不起它们,这小小纸片可有看头喱!”</p> <p class="ql-block">见我们不屑一顾,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向我们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纸片有日常收支记账单,有兄弟分家的财产分割协议,有买卖地产契约,甚至还有买卖儿女的文书……原来,这每一张小小的纸片背后,都是一幕幕鲜活的人生,它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经高馆长解读后,一幕幕百年前的生活场景,就历历在目了。</p> <p class="ql-block">以前,只听说卖儿卖女的事情,我总半信半疑,如今,看到一张张卖身契,有名有姓,才相信确有其事。</p> <p class="ql-block">穷苦人家为了全家人的生存,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贱卖给人家。</p> <p class="ql-block">很明显,买卖双方地位悬殊,中间人是站在买主的立场上的,替买主想尽细节、堵死漏洞。卖主只能无奈接受,不可有任何异议。</p> <p class="ql-block">这些契约规定:买家对所买儿女,可打可骂,卖家不得任何干涉借口雇人进退往来,以烦买主。纵任买主完亲合婚(此处专指女子,长成或收房或嫁出任凭买主做主),日后再无生端(事端)异言,反悔。今欲有凭,立卖断男儿(女子)契书,执存为炤(约定说清,有“执照”凭证意思)。</p> <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忍痛割爱的卖家按下手印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心如刀绞啊!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呢?</p> <p class="ql-block">可是,在那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很多家庭被孩子太多害得民不聊生,特别是饥荒年代,买卖儿女也是迫不得已的生存需要。</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曾一度提倡和鼓励民间“卖儿卖女”,并视之为救荒的手段。《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有一年闹大饥荒,一石米能卖五千钱,非常贵,灾民中饿死了一半,以致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为此,刘邦下令民间卖孩子,以换取活命的粮食,此即所谓“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p> <p class="ql-block">《史记·外戚世家》里记载:汉文帝窦皇后之弟窦广国儿时被“略卖”,12岁被买主送深山烧炭差点身亡,机缘巧合得知姐姐贵为皇后,人生才得以逆转,后为文景之治起到过重要作用。可见那时买卖人口的风气盛行。</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女儿是菜籽命,撒在什么土地上,结什么样的果子,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命运任由男人主宰,所谓三从四德就是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p> <p class="ql-block">“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行为有多种,没有后继人是最大的不孝。《大明律》规定“凡男子年满四十而无后嗣者,得纳妾”。因为传宗接代的根深蒂固,才有了买妾卖妾场面。</p> <p class="ql-block">卖妾即卖成年女儿给有家事的人家做妾,湘北老家称“做小”,大多数做妾的没有地位,是买家的生育工具,或者被当做使唤丫头。</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的董小宛可算苏州城大家闺秀,模样俊秀,脑子聪慧,诗文书画、歌吹弹奏、针线女红无所不精,可算才女一枚。后来家道中落,被人多次转卖,最后也被人卖做小妾。</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社会,女人到哪儿去讲理?突然庆幸自己,晚生百年啊!</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有钱买得鬼推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小小纸片记录的,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span></p> <p class="ql-block">卖风水,说白了就是卖坟地。过去,人家都有自己家、家族祖茔,</p><p class="ql-block">家人去世无论远近都要入葬祖坟,这叫落叶归根。穷无所依者故去,即使善人行善施棺捡葬,但外姓人也只能葬当地的“乱葬岗”而成为人所忌惮的孤魂野鬼。卖风水的只可能是大户人家,他们很多人不止一处祖茔,为何还要另卖风水宝地呢?</p> <p class="ql-block">不排除堪舆师,俗称阴阳先生有意无意的鼓动,即使当年贵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的丘浚也未能免俗。《民国琼山县志·古迹》记载:“施茶亭,在县西三十里许,其地无憩息所,往来苦之。明大学士丘浚因卜葬母。曾经其地,建亭。施茶水以济行人。”“因卜葬母”,“卜”占卜,即延请堪舆师卜算寻访安葬母亲的风水宝地,湘北老家俗称“赶(龙)脉”。</p> <p class="ql-block">听完高馆长一番讲述,再看看橱窗里的一页页发黄破旧的纸片,觉得它顿时变得高大上起来,它是罕见的民间珍档,这些曾经普遍的历史现象却留存甚少,海经院博物馆里能够珍藏这些历史遗迹,是非常了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泛黄的破纸片,就是一本本历史教科书,一部部鲜活的历史剧,一幅幅百年前的生活画卷,只不过,几人会读它,几人又读得懂它呢?(完)</p><p class="ql-block">特别申明:文章参考海经院博物馆文库之《卖儿卖女又何如 墨书应用文卖儿卖女卖风水契解读》《民间文档记录家族百年(上下)》</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着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