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随笔】端午,一个诗意与气节栖居的日子

心向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这样一个莺飞草长的五月,粽叶阵阵飘香,我又想起乌龙江南岸的故乡,想到家家门前挂起的艾叶,想起门前端坐的母亲细心包裹叶粽的情景,那神情或欢欣,或沉静,或庄严,或淡然。“一叶舟影,一脉飘逝的相思。一片箬叶,一颗涅槃的灵 魂。一个粽子,一粒怀念的种子。一株艾草,一缕千年的情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端阳,一年中最诗意的日子,不仅仅因为此间的阳光最为明媚、草木最为葱郁,也因为节日的气氛最为浓烈,更因为《史记》记载:这个美丽热闹的传统节日,因那位愁苦忧郁的诗人屈原缘起,每逢端阳时节,我们似乎看见从中国历史最深处飞 来的子规鸟,以声声凄悲的鸣叫——“魂兮归来兮!”而作为节日象征的粽子,则是百姓为护佑投水而殁的诗人所设。于是,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诗意和气节再不分离——一位历史的骚 客、一介忧国的儒生、一名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互相牵扯粘连,比肩依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是绝无仅有的,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倘若楚国不亡,屈原那颗独醒独清的灵魂也许还在上下求索!楚亡,屈原以《怀沙》绝命!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系上五彩丝线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美丽的传说顺着汨罗江的涟漪绵延至今,也一样绵延到闽江,让一个两千多年挥之不去的名字,在人们的心中生生不息。 剥开厚实的粽子,剥开千年悠悠的历史,箬叶裹着的是一 颗诗心,一颗爱国之心!九歌橘颂,天问楚辞。千古离骚引领着中华诗歌的先驱,可见诗人的豪迈诗魂和不朽的精神早已永存于天地之间。这份豪情绵延了中华历代千古的足迹,让炎黄子孙见证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悲壮。端午前,古老而美丽的榕城星罗棋布的内河畔便已锣鼓大作,龙舟赛事便告开始。呐喊声、锣鼓声、喧闹声响彻云霄。 闽水,闽人,一艘艘木船似无羽之箭,齐刷刷射向光明港河湾深处,将原本安谧的小河搅得沸沸扬扬、豪情万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端午赛龙舟:赛的是精神,长的是志气,赢的是心气,增 强的是凝聚力,弘扬的是我中华民族的龙之魂!托起这份两千多年来从未改变的敬意,今昔的龙人,一群茂腾腾的青年,从历史的江心,驾舟竞渡,看他们挥动着强壮的胳膊,在此起彼伏的锣声中,紧握船桨,有力而急速地划动着波浪,大起大落 地追潮而上,每一个背影都是光与影的闪烁,每一个胳膊都充 满了磅礴的力量,在白色的浪花中不断变幻着,让人震撼,让人叹为观止。于是,他们就像舞台上舞者的风采,一次又一次 交织!升华!凝聚!屈原的民族气节被一次又一次高高举起。 “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怀着这样的信念,我 们的后代子孙在源远流长的洪波之上,划向不死的屈原,走近 他的仰天正气的心魂,走向他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的永恒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十一世纪的端午节,五月的闽水承载而远行的是一个诗意和气节栖居的日子,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爱 国主义情怀,一种民族之魂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