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初中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的学科专业技能,山东省教育厅在启动的高校美育浸润计划中,安排了12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丰富、丰盈、丰厚老师们的专业积淀。2022年5月25日上午,山东省初中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坊青岛群组全体成员,在臧旭东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线上参加“山东省美育浸润计划”历城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美术学科第6期的专业能力培训。为师、传艺、树人,须以专业为本,文化为脉,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夯实基础,与时代同行。</p> <p class="ql-block"> 本期由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5—2016),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十四界百花终审评委,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电影类评审专家库专家姚理教授带来讲座《新媒体下的影像创作》,他先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3组数据:用户总量、用户分布、用户兴趣,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对“新媒体”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特点现象,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1.从文字到影像,从黑白到彩色,从默片到有声,人类社会的影像表达和传播部与媒体生态和技术变革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2.交互性、个体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促生了新的影像表达形式——“微”(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也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言。</p><p class="ql-block">3.技术的进步使拍摄设备大众化和便捷化并打破了影像创作的技术壁垒,人人都可以成为影像创作者。</p><p class="ql-block">4.新的技术语境、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平台语境,共同促生了新影像(新图文、短视频、微电影等)这一影像形态。</p><p class="ql-block"> 又分析总结了4个新媒体时代的影像特征:</p><p class="ql-block">1.身份分为动态和静态。</p><p class="ql-block">2.动态: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B站)</p><p class="ql-block">3.静态:社交平台(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p><p class="ql-block">4.趋于融合的发展态势(微博、微信、小红书等)</p><p class="ql-block"> 随后,前面以大量平面静态照片为例,介绍摄影看世界:摄影师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让我们理解摄影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主观表达。通过摄影的再现与表现:记录和表达两大功能。以照片为例,总结,事实上,没有纯粹客观的照片,也没有完全抛开现实存在的主观照片。</p><p class="ql-block"> 后面主要从动态技巧讲优质短视频的制作、新手误区和解决的办法两个方向,向我们传授影像创作技巧。</p><p class="ql-block"> 他从影像技术进步与传播模式转变两方面论述了影像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同时也强调教学中对影像教学的基本观念秉持传承与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姚教授在分析艺术与影视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像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认为影像教育应更多顾及受众,适应影像文化的新时代。他指出“新媒体”不仅意味着传播手段的更新,更意味着行为、思维方式与哲学观念的转变。与新媒体的互动已经深刻影响了电影观众的观影行为和观影体验,而生活方式、思维逻辑的改变也必将影响影像教育自身的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 通过姚教授紧贴时代的新媒体下的影像创作培训,青岛群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这些优秀的创作技巧,隐藏在日常背后的专业,需要我们将今日所学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勤加练习,方能不断求实、验证、创新、应用。我们针对自身的影像创作技巧和短视频的教学应用,围绕着新媒体时代影像教育观念转型、人才培养格局转变、创作教学方法更新等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反思。</p><p class="ql-block">一、关于影像教育观念转型问题</p><p class="ql-block">1.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影院电影向碎片化影像转化的时代,也是影像知识的职业教育与大众教育共存的时代,在此一时代背景之下,影像知识体系与学科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研究本是一种理论根基相对薄弱的后发研究,要了解影像这一复杂的体系,必然需要对自身的理论与历史有体系化的梳理。而影像研究又面对着比其他人文社科知识领域更加复杂的时代现状,学科内重建与学科间共建更显任重而道远。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不仅是影像研究的方法论,也是学科本身的内容。应该在整体观的基础上,探寻学科内部的关联性,跨学科阐释的可能性,推动新的影像知识的产生与传播。</p><p class="ql-block">2.美学观念的建构是新媒体时代影像教育的核心,“影像”概念便已反映了学术前沿的战略性思考,学界应该站在美学与哲学的高度重新思考影像与人、影像与生活的关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受众不仅是电影观众,也是潜在的电影创作者与营销者,因此,对电影受众本身的理解,应该成为电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创作仍然是影像教学的核心,故事建构、文本创作不能被替代或削弱;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多作一些探索尝试。</p><p class="ql-block">3.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概括,即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互动化、碎片化与全天候,以及创新思维方式。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之中,以往单向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必然需要新的调整,新的创作理念、新的传播理念也必然渗入传统教学。</p><p class="ql-block">二、关于人才培养格局转变问题</p><p class="ql-block">1.姚教授首先列举了新媒体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影响,继而追溯了中国电影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工业环节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传统影视教育以工业环节为依据的院系划分将受到冲击,而对于“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也应重新考量。随着数字化技术对电影全产业链的打通,影视技术的简单化与普及化,新的媒介平台的出现和应用,大学影像教育也将迎来新的时代。专业院校在新媒体时代应继续发挥本体教学体系化、创作教学专业化的优势,而综合性大学则应该主动拥抱新媒体,将人文积淀深厚、多学科交融互补的优势与学术研究的自觉意识转化为影像教学发展的新动力。新媒体时代伴随着新美学、新理论、新语汇、新方向、新命题,也预示着创作教学与产业、技术前沿紧密联系的新模式,而专业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则应积极改进教育模式、发挥品牌作用,迎接合作、协作的新未来。</p><p class="ql-block">2.结合全国优秀网络视听节目评选工作,认为当前大学生影像创作显示出年轻一代的激情与才华,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优质作品仅占极小的比重,其中最大的瓶颈便是影像叙事能力不足,不会讲故事。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条件已然改善的情况下,培养具有影像叙事能力的创作者才能推动行业发展。针对影视IP化等新现象,他认为有必要从网民参与、平台互动等角度,思考传统教学思维在新媒体时代受到的挑战和启发。希望学界与业界能在理论思考与人才培养上深度合作,形成良性的互动。</p><p class="ql-block">三、关于创作教学方法更新问题</p><p class="ql-block">1.新媒体时代是技术的时代、观念的时代、艺术的时代,而在变化的形式与载体背后,则存在着视听与叙事不变的本质与规律。对视听语言与影像叙事本质规律的传承恰恰是影像教学的重要问题。通过创作实践推动教学是实现此种传承的有效手段。</p><p class="ql-block">2.从工具与内容两个层面对创作教学进行思考。从工具手段的角度出发,首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存储、搜索、交互功能,如利用网络完成基础知识信息储备类的教学工作,以保证课堂时间充分与学生交流探讨,又如利用移动平台建立课程群组,创造沟通便利,加强交互密度;其次,可适度地将“大数据”等新方法引入受众分析等新领域的教学实践;第三,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学生作品的推广工作。在工具手段之外,影像教学还是应回归内容本身,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还是回归课堂,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拓宽思路。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创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穿针引线,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从导演与剪辑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影像创作教学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影像思维,同时应从内容上和创作观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情感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时代的影像教学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更多从观众的角度考量个人创作,通过人文情怀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未来创作的引领者。</p><p class="ql-block">4.“成立学校影像创作社团”是培养影像人才和开展创作教学的好方式,一对一的交流和指导虽然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创作教学上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5.结合当前学生作品在叙事、视听语言与思想层面的普遍问题,反思了新媒体时代对影像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新媒体时代不仅影响影像的创作与传播,更对成长中的新一代创作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人文积淀的欠缺、思考与表达的同质化、与现实生活的疏离等等则是此种影响的负面表现。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影像创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深入思考,回归生活本身,思考人的境遇。</p><p class="ql-block">6.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可以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为课题,论述新媒体时代教材的数字化探索,纸质教材与影音资源一体化的升级转型将促进互动型、体验型教学的发展,为新媒体时代的影像教育与创作教学提供推助力量。</p><p class="ql-block">7.实施影像教育时更应明确培养方向。应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探索,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创作能力。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培养不同层面的创作能力。学校只能教授技术与技巧,思想和情感只能依赖学生自我养成。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片、多思考,但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唯此才能在根本上养成和提升创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不但影响和改变着影像的生产、传播、接受、消费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我们也将继续联合各方力量,就相关论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讨。</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初中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坊青岛群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跟随专家视角逐一赏析学习,分享感悟,我们深知,美术教师应握紧“四支笔”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优秀教师,美术教师要立足课堂主阵地,同时应坚持艺术创作,只有通过艺术滋养和完整艺术实践,美术教师才能更好的将艺术的魅力传达给学生,做到美术核心素养要求的“让孩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从艺术实践中学有所得反哺课堂教学。著名教育家尹少淳教授也多次提出美术教师应在艺术创作中汲取养分,了解艺术规律,做艺术教育。</p> <p class="ql-block">青岛群组成员学习记录</p><p class="ql-block">在线学习</p> <p class="ql-block">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学习感悟</p> <p class="ql-block"> 每期培训,半日学习,悠游古今。聆听姚理教授紧贴老师们教学和活动需要的理念及专业技术指导,作品点评直击病灶,消除疑惑,树立正确的学习和艺术创作态度观念,避免多走弯路,收获颇丰。非常感谢省教育厅搭建的平台,感谢肖钢老师筹划组织的每次活动,感谢专家的引领教诲。</p><p class="ql-block"> 实践出真知,唯有笔耕不辍,贴近时代,与时俱进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文字:管帅</p><p class="ql-block">图片:张桂芳</p><p class="ql-block">审核:臧旭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