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亲爱的家长朋友:</h5><h5> 您好!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国第11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h5><h5>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什么是幼小衔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要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的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家长经常存在的观念误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观念一:“幼小衔接”到大班才有必要开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科学的幼小衔接贯穿于幼儿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也受益于理念一致的家园共育。 实际上,幼儿园和小学对孩子来说都是家庭以外的生活场所,他们在那里不仅要进行知识本领的学习,也要尝试与人交往,尝试独立处理问题。这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幼小衔接,从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呢?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很多良好习惯,都对孩子未来的小学生活影响深远。并且,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靠的是长时间的重复与累积。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天上幼儿园,孩子就开始了这一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观念二:幼小衔接需要孩子提前进行学科学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双减之前,不少幼小衔接班都有教写汉字、学拼拼音、数学计算等内容。更有甚者,授课内容从难度到深度都远远超过了一年级。这种“抢跑”让家长心里获得一丝安慰,觉得不是笨鸟还先飞,未来一定不会落后。然而这种超前学习对孩子的危害却是隐性的、持久的,既有可能消耗孩子的学习热情,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后劲不足。毕竟,学习是场马拉松,过早过猛的用力,无异于预支孩子的精力。因此,幼小衔接的重点一定不该是学科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科学幼小衔接应该怎么准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一、身心准备——了解小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成人可以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参观小学或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等,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增强上小学的光荣、自豪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二、生活准备——锻炼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生活准备,主要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劳动,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及安全防护能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等,注意用眼卫生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提升生活自理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如厕等事情。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等工具,会整理衣物、图书、玩具、收拾书包等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注意引导幼儿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三、社会准备——社交适应,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社会准备,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成人需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他们习得方法、学会社交。日常家长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参与社区活动,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养成规则意识和诚实守信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可制定一些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告诉孩子人多时按次序排队、不插队,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等。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他们做出好行为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如发现孩子说谎,要耐心了解原因、正面引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自律小任务。例如,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叠被子、游戏后请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学习准备——激发兴趣,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学习准备,指幼儿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储备好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记忆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到了大班下学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幼小衔接就在幼儿的健康生活中,就在我们和幼儿的朝夕相处中。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家园一起接力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