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大白粥

绵羊

<p class="ql-block">儿时记忆:大白粥</p><p class="ql-block">杨惠卿</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在老妈家吃了一顿大白粥。虽说是简单常见的便饭,调的凉菜也只是水萝卜黄瓜丝,但我的感觉却比在大饭店里的山珍海味吃的还香,那真是风卷残云,一扫而光。这一顿饭,不但缓减了我的馋欲,也勾起了我对大白粥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大白粥是我们村里人的俗话。 其实就是小米粥里加了山药(土豆)。如果光是小米做成的粥确实是金黄的,但做糨时加了山药的话,不但吃的味道有了些山药味,而且在颜色上也发了白,村里人就叫大白粥。</p><p class="ql-block"> 做粥的小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粮食。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谷子,到了两汉时,时称为“粟”的谷子已是五谷之首了,经过加工脱壳后就是我们吃的“小米”。即使后来在南方有了稻子,但在北方,小米仍然是人们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谷子耐旱,生命力强,适合山区贫瘠地区种植。由于适于运输和较长时间的储藏,在古代则多用于军粮。而当兵也被称为“吃粮”。我的一生中也有过五六年的“吃粮”生涯。在连队里,每天早上的“二米饭”主要就是小米,就是中午饭的“电打发糕”也是小米面做的。在一张报纸上,我还看到我国在一次考古时发现了贮于明代时期的小米,时隔几百年了还可以食用。可见小米在古代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小米在今天的军事价值淡了许多。小米粥已成为了的村里人和城里人的家常便饭,特别是一些农家特色的小饭店,更是天天有,只要是花上几块钱就能饱饱地吃上一顿。但在我们小时候,却是特别向往的稀罕饭。不要说在旧社会,村里人一年也吃不上一顿小米粥。就是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那小米粥也是特别尊贵的吃食,能想着吃吨顿大白粥就是人们的盼望。在村里就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白粥,番瓜(南瓜)菜,馋的XXX流能带(鼻涕)”。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吃粥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公社下乡干部吃派饭的早上吃一顿,再就是请匠人干活时早上吃一顿,其余早饭基本上就是玉米面糊糊就酸菜。按说,吃小米粥不下山药是正道,但那时村里人分的谷子不多,碾下来的小米更是少。为了给下乡干部和干活匠人吃好,不得不放一些山药进去。歪打正着的是,人们都感觉是做小米粥时入些山药进去,味道反而更好。所以,在我们那一带大多是吃山药粥。</p><p class="ql-block">到了七十年代,村里人的生活好了许多,家里隔一段时间也能吃上一顿大白粥。那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味佳肴。虽说吃粥拌的还是酸菜,但老妈还是熟些胡油呛进去,再放些麻麻花,那个香味恐怕得散到半个村里。反正,只要是谁家吃了大白粥,我们一进学校就全能闻到。以后的多少年,我始终弄不明白,那时候的调料味是那么的重,那么的尖,村里只要有一家呛了胡油,村里人基本上全能闻到。而如今,你就是掉进调料堆里也闻不出味来。</p><p class="ql-block">吃粥是香,但更让我们惦记的是大铁锅里的小米粥锅巴。粥出锅后,大铁锅里有一层薄薄的锅巴,在灶里小火的熏烤下,慢慢地变黄卷起。这时,老妈用铁铲子铲起来,我们兄弟几个就全都张开了手,等着吃那些带着烧烤味的小米锅巴。由于太少,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点点,但就是那一小口的锅巴,也让我们高兴的不行。这时大铁锅的边上还有没有铲起的锅巴,老妈就把做粥时舀起的小米汤倒进去,再把锅沿上的锅巴铲下来,半锅有着烧烤味的小米汤就好了。这种汤,集小米粥、烧烤锅巴味于一体,再放些酸菜进去一搅,喝在嘴里焦中带酸,酸里有香,真是别有风味。</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村里“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这是村里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专业队伍,大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一出勤两送饭,晚上回来加班干。一天除了睡觉基本上都在干活。活是重,但待遇也相对要高些,村里专门有人给做饭送到工地上。而早饭就是大白粥。我记得,那是1974年春季,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小靳庄“赛诗”活动。那时间,不管是公社还是大队,只要是有集体活动首先要赛诗,人人都要上台说一首诗(其实就是顺口溜)。村里水利专业队年轻人多,文化程度相对也高些,对于“赛诗”更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吃饭前,每人都要献诗一首,不然的话,你就不能吃饭。那天早饭,村里的大白粥送上来了,看着冒着热气的饭放在那里。人们也手里拿着饭碗围坐在四周,但就是不能吃。这时,当时在我们村下乡的公社团委书记李和平,看到那香喷喷的大白粥,立时有了灵感,站起身来出口就是一首:</p><p class="ql-block">“赛诗场上太阳红,</p><p class="ql-block">早饭白粥香喷喷。</p><p class="ql-block">谁做白粥满地香?</p><p class="ql-block">二棍二转二先生。(三个人名)”</p><p class="ql-block">李书记的诗诙谐幽默好笑,活跃了场上的气氛,既说到了大白粥的香味好吃,又感谢了做粥人。一下子打开了人们的思维,大家纷纷献诗、吃饭。</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吃山药粥,但只要是吃粥总会吃个肚子圆才放筷子。2004年冬天,我在单位被水烫着了腿回家里休息。老伴王翠英知道我爱吃粥就做了一顿,结果我吃多了,肚里撑的不行了。老伴着急了,让我在客厅里跳一跳帮助消化。结果,肚里的粥消化的不见较,但腿却肿了起来。着急得老伴又是用热水敷,又是买药消炎,忙乱了好一阵子。</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小时候日想夜盼的大白粥也成了家常便饭,关于大白粥的故事也不多了。其功能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农家主食变成了白面大米的调剂。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想经常吃顿大白粥,只要有机会就要饱饱地吃上一顿。虽说也不是什么好习惯,但从小养成的习俗恐怕也改不了。其实,我也根本没想着要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