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缅怀|刘克纪先生

汪小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2022年5月2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时间,惊悉刘克纪先生逝世。今天我们追忆•缅怀刘克纪先生!</b><b>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刘克纪先生千古!</b></p> <p class="ql-block"><b>刘克纪</b></p><p class="ql-block"><b>刘克纪(1944--2022 )哈尔滨人。国家一级指挥。曾任中国合唱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合唱协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理论专业,同年分配至哈尔滨歌剧院工作。自1985年起担任哈尔滨歌剧院副院长,曾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b></p> <p class="ql-block"><b>参加工作之初</b></p> <p class="ql-block"><b>哈夏音乐会上指挥合唱</b></p> <p class="ql-block"><b>2018年9月30日14时,研究会文史沙龙活动在龙门大厦贵宾楼二楼会议室进行。本次主题为《被遗忘的歌声——忆哈尔滨俄侨歌唱家》,由刘克纪老师主讲。研究会会长李述笑主持。&nbsp;</b></p> <p class="ql-block"><b>刘克纪老师与研究会会员共同追忆了十余位在哈尔滨俄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侨音乐家,详细介绍其生平,并欣赏他们的演唱录音。</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早期俄侨歌唱家</b></p> <p class="ql-block"><b>2019年1月26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在龙门大厦贵宾楼伏尔加厅召开“弦歌辞旧岁,和韵奏华章”2019年迎春联欢会。</b></p> <p class="ql-block"><b>研究会徐世铭副会长与刘克纪老师共同演唱俄罗斯歌曲《海港之夜》</b></p> <p class="ql-block"><b>李述笑会长与刘克纪及会员们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参加联欢会全体人员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漫话音乐城——主讲人 刘克纪</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之夏”曾经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梦。</b></p><p class="ql-block"><b>每每想起“哈夏”,眼前就是湛蓝湛蓝的天,碧绿碧绿的水,就是凉风习习,丽日煦煦,歌声、微笑、花香、鸟语 …… 多么美好!可以说,“哈夏”不断唤起我对“美好”的憧憬。</b></p> <p class="ql-block"><b>刘克纪先生与指挥家郑小瑛</b></p> <p class="ql-block"><b>刘克纪先生接受李德伦大师指导</b></p> <p class="ql-block"><b>2008年于国家大剧院演出合照</b></p> <p class="ql-block"><b>台湾演出海报</b></p> <p class="ql-block"><b>接受台湾三重市市长感谢状</b></p> <p class="ql-block"><b>哈夏音乐会上接受外宾祝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沉痛哀悼音乐艺术家刘克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徐世铭</b></p><p class="ql-block">沉痛哀悼音乐艺术家刘克纪惊悉中国音乐界当代著名指挥家刘克纪先生逝世消息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社会组织、中外文化传播演艺机构或企业、社会贤达人士及生前友好各界朋友等,先后通过唁电、花圈、挽联、电话、微信、博文、献花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刘克纪先生的深切哀悼及对其亲属的亲切慰问。他们分别是:</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厅、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哈尔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阿琳娜、国家人事部原副部长及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杨少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陈凤翚、原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朴逸、哈尔滨市侨联主席、党组书记申建平、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获得者、音乐学家、翻译家薛范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俄罗斯爱乐乐团团长左贞观、普京奖章、普希金奖章获得者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原院长邓军博士、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延龄教授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宏宇、黑龙江省资深音乐教育家、艺术家方智诺、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哈尔滨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及全体会员、哈尔滨音乐爱好者协会、哈尔滨音乐学院及师生代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及师生、哈尔滨音乐博物馆苗笛及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文学创作院、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哈尔滨市道里区文化馆、省政府新闻办《伙伴》俄文月刊编辑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州长交响乐团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少年儿童艺术团、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哈尔滨古邑数字视觉文化有限公司、俄罗斯伊尔库斯克黑龙江商会、哈尔滨艺术家沙龙作曲家杨人翊、哈尔滨民革成员陈恩龙、省城新闻界朋友的代表王曉丹易铭申志远郑国立晁元元等、刘克纪曾在北京101中学1960届初中就学时的张从等24位校友,昨天共同发来唁电,沉痛悼念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同学。</p><p class="ql-block">今天,出席告别仪式的有:黑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白亚光、哈尔滨市文联主席齐燕、副主席高弟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彦涛、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大伟、哈尔滨歌剧院院长李晔、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刘佳宁、伏尔加庄园董事长黄祖祥、总经理韦敏芳、哈尔滨交响乐团副团长张景峰、哈尔滨交响乐团副团长、指挥于学峰,演奏员代表商俊生等、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梁岚出席告别仪式的还有刘克纪生前任理事及俄侨研究顾问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研究会代表徐世铭、杨宏伟、刘长刚、于秋月和青年组合:高龙滨、张万权、黎钢峰、杜菲菲、王静等。</p><p class="ql-block">今晨,又收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姆拉达》模范民歌合唱团团长米特罗法诺娃•塔玛拉•维克托罗芙娜发来的悼念长文,并向克纪亲友和同事们表示诚挚哀悼。</p><p class="ql-block">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形势下,各位领导同志、克纪生前友好、各界朋友、音乐界同仁及音乐爱好者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参加告别仪式。克纪夫人孙晔携女儿向诸位深深表达谢意!尊敬的刘克纪老师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5月31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君之交淡如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缅怀著名指挥家、音乐家刘克纪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秋 月</b></p> <p class="ql-block">【刘克纪(1944--2022.5 ),国家一级指挥。曾任中国合唱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合唱协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理论专业,同年分配至哈尔滨歌剧院工作。自1985年起担任哈尔滨歌剧院副院长,曾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31日,刘克纪老师出殡的日子,我四点多就起床了,唯恐错过时间。半夜一定是下了雨,路面还是湿的,空气中有青草的味道,此刻天空洁净,白云飘动,刘老师告别仪式在东华苑,那个方向朝阳正在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不到六点,已经有十多名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员聚集在东华苑的大楼前,听说只能放进去十五人告别,我的心顿时沉了下来,我是多么强烈地想见老人家最后一面,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心神不定,还好,不一会儿开始放行,没有控制人数,我们急忙扫码进入。</p><p class="ql-block">告别大厅很安静,在沉痛的哀乐声中,刘老师被缓缓地推了进来,他的表情很安详,一如他平日里的样子,只是躺在鲜花丛中的他很瘦,可想而知他是如何受到病痛的折磨。哀乐回旋,催人泪下,默哀的人群中不断传来抽泣的声音,我泪眼模糊地看着克纪老师,我更希望今天放的是他喜欢的曲目,或者是他自己演奏的手风琴或者钢琴曲子,那样我们会觉得他仍在我们身边,此刻只不过是中场休息而已……</p><p class="ql-block">灵车,在晚辈的摔盆声中徐徐开动,载着克纪老师向西驶去,与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克纪老师,您将与太阳相随,与音乐相伴,您是不会寂寞的。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一桩桩和克纪老师接触的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忽远忽近,朦胧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历史文化学者王焕堤老师评论他是,一位正直的人,一位处事干净的人,一位难得的艺术音乐家。我觉得王老师的评论非常中肯,我还想添上几句,他还是一位真诚善良的人,一位坦坦荡荡的人,一位低调做事的人。</p><p class="ql-block">刘克纪老师的为人我是在和他相处中逐渐体会到的,尽管我们接触不多,但我们的忘年交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清楚的记得初识刘老师是在2018年10月14日,龙门贵宾楼,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沙龙的活动中,那天的主讲人是徐世铭老师,我记得徐老师那天讲的内容是“80后的音像哈尔滨”。</p><p class="ql-block">我迟到了几分钟,匆匆走进门,看见圆桌边上还有个位置就急忙坐了下来,稳一下神,我发现挨着我的是个陌生的老师,有点儿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又想不起了,我悄悄地问身边的赵文铭老师,我旁边的这个老头是谁?赵老师耳语道:“那不是刘克纪老师吗?上次讲座他主讲,讲的是“哈尔滨的俄侨音乐家”,哦,你那天没来,不怪不认识。”刘克纪,我禁不住心跳,那不是大名鼎鼎的指挥家嘛,不怪我觉得似曾相识。刘老师可是哈尔滨音乐界的风云人物啊,我看过他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出,没想到在沙龙活动里见到他。</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时,我站起身来,郑重地对刘克纪老师说,刘老师,我早就仰慕您的大名,今天终于见到您本人了,我强烈要求和您合个影。刘老师微微一笑,我赶紧喊小飞姐过来,为我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应我的要求,刘老师和我加了微信。</p><p class="ql-block">再次见到刘老师还是在沙龙,大约几个月后,我从非洲旅游回来不久,这次我来得比较早,和各位老师寒暄间不经意回头,看见刘老师静静地坐在一边,我一眼发现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一本书《走进非洲》,我走过去把书拿了起来,那时我正在写非洲游记,并且在微信朋友圈也发了两篇,我一边翻着书一边大大咧咧地说,刘老师,您把这本书让我先看看吧,或者送给我吧。刘老师微笑着说,我就是给你带来的,看到你在朋友圈发的非洲文章了,文笔不错,好好写吧。刘老师的话让我很意外,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指挥家还会关心我这个小人物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从美国回来,曾经送给我一个带画的瓷盘,上面画的是以为扎着头巾,正在倒牛奶的的丰满少妇(后来得知这是荷兰古典画家维米尔的名作《倒牛奶的女人》,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标价3.99美元,我接过礼物略觉尴尬,刘老师是因为我曾经替他垫钱在沙龙买了一套丛书表示谢意,我说,刘老师,其实不用这样的。刘老师客气地说,只是小小的心意。我把那幅画随意地放在家里的写字台上。后来我想为什么刘老师委托我替他购书呢,大概因为沙龙里的老师老的都是他的老朋友,若是求他们,定然不会收他的钱,小的他也不很熟,只有我半熟不熟的,而且还朝他要过书,所以我是最佳人选了。</p><p class="ql-block">也许就这样一来一往的,老少就相熟了。</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看到了刘老师的一篇文章《我的苏联姥姥》,我的目光从文章里寻到了瓷盘里的少妇,我觉得那里好像有姥姥的身影。</p><p class="ql-block">说起“我的苏联姥姥”,和刘老师还有一段故事。那是2020年4月,《天津文学》发表了我写的文章“我的母亲”,刘老师看了后给我留言,读了你写的妈妈,想请你读我写的姥姥。我迫不及待地回道,太好了。于是,刘老师就发给我那篇“我的苏联姥姥”,读了后我很感动,也很感慨,这是一篇和俄罗斯姥姥情深意长的好文章,里面包括了他对姥姥的尊重,思念,纠结,愧疚,是一篇绝佳的好文,我看得兴起,随口问刘老师,是否可以推荐给“大话哈尔滨”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佳话。刘老师马上否定,不登不登,千万!好吧,我回道。这件事就放下了。谁知三个月后,刘老师发现“大话哈尔滨”还是刊登了这篇文章,刘老师转给我,略带责备的口气说,不知谁操作的。我很意外,急忙说明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后来,我在“大话哈尔滨”的声明中看到“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或者传媒,且三个月未联系到作者,特此声明……”,我把这段话截图给了刘老师,他知道不是我做的,还是挺高兴,顺手又转给我一篇他写的文章《乘着“哈夏”的翅膀》。</p><p class="ql-block">阅读《乘着“哈夏”的翅膀》,我对克纪老师的音乐生涯有了一些了解。他是1963年8月6日从北京音乐附中毕业分到哈尔滨歌剧院的,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个日子注定和哈尔滨的音乐有不解之缘,因为每年的“哈夏”开幕式都是这一天。“哈尔滨之夏”举办了35届,他参加了30届。</p> <p class="ql-block">他初次以指挥身份参加“哈夏”是在1979年第7届“哈夏”音乐会上,其间他指挥了哈尔滨歌剧院最新创作的大型歌剧《赫哲人的婚礼》。</p><p class="ql-block">“一炮打响”是在1982年第10届“哈夏”音乐会上。由他指挥的哈尔滨歌剧院作曲家荣乃林、宫威、孟凯创作的交响合唱《啊,黑龙江》受到热烈欢迎。这其间还穿插一个小插曲,原本只安排在开幕式上演出一场的大合唱第二天被要求加演。在通讯事业并不发达的当时,要想在一天之内找齐80名合唱队员那真是“难于上青天”。组织者们撒下了大网,开始全城“大搜捕”。距开演仅剩一个钟头时还有十几个人没找到,而最令人心焦的是始终没能找到指挥。原来结束后刘克纪老师去街上采购去了,准备回家时在尚志大街街口忽见剧院的客车飞驰而来,他急忙招手欲搭蹭车回家。谁知见他上车大家竟抱着他乐得前仰后合!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也笑出了眼泪,嘴里不停地嘟囔:“这不是‘自投罗网’吗!”</p> <p class="ql-block">而真正“走红”是在1985年第13届“哈夏”音乐会上,他指挥的哈尔滨歌剧院合唱团以饱满的热情,高水平地演唱了冼星海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在这之前他们为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做过汇报演出。1985年,国内掀起了一股“流行音乐热”,各类轻音乐团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遍地开花。此时的“哈尔滨之夏”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深深地吸引音乐界人士的注目,《黄河大合唱》的演出似一枝独秀成为国内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哈尔滨歌剧院的合唱、乐队、领唱、朗诵,甚至规模,水准都令全国各地的音乐家和文化部领导惊叹,演出受到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邀请著名指挥家参加音乐盛会也成为他为“哈夏”所做工作的一部分。他先后邀请过美国指挥家庞丘斯(第12届),指挥家黄飞立(第14届),指挥家吴灵芬(第20届),指挥家郑小瑛(第23届)。这些杰出的指挥家与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向我市观众介绍了大量中外交响乐精品,对“哈尔滨之夏”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还亲自邀请过他的指挥启蒙老师、我国指挥界的泰斗李德伦来哈指挥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1998 年)。2006年,他受“哈夏”组委会之托,赴著名的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邀请该院指挥家符拉吉米尔·勒扎耶夫来哈,符拉吉米尔·勒扎耶夫他和俄罗斯男中音歌唱家沃尔阔夫在第28届“哈夏”音乐会上与哈尔滨交响乐团一起共同激情演绎了俄罗斯经典音乐作品,受到我市听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2004年,他从哈尔滨歌剧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然而乘着“哈夏”翅膀飞翔起来的他,仍沉浸在热爱的音乐事业中。2007年他指挥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共130余人赴俄罗斯演出“倾听中国”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引起轰动;2008年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交响音乐会,这是我省音乐家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2009年指挥了哈尔滨交响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会;2010年指挥了哈尔滨交响乐团应邀赴台湾演出交响音乐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刘老师,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历史文化的研究、音乐的推广传播上,他在我们历史研究会任理事及俄侨研究顾问,也是因为如此,我才有机会和他近距离接触。</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刘老师是个认真的人,记得有一年我去俄罗斯,在乌兰乌德的阿尔巴特大街上看到一座塑像,不知是何人,上面的俄文看不懂,问一旁吸烟的俄罗斯人,摇头表示不知道,问过路的当地人,问旅店的老板娘都说不知道,尽管下面有简单的俄文注释,俄文只是说明了这个人的名字。我是个执着的人,越是这样越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回国后我把图片发给了刘老师,我知道他俄文相当厉害,刘老师认真地查找了好几个俄罗斯网站,最后总结性地发了过来:姓名,谢洛夫.瓦西里.马特维也维奇,俄国革命者,布尔什维克,1917年当选为乌兰乌德工农兵代表委员会首任主席,1918年九月在赤塔被谢苗诺夫匪军杀害。塑像立在他当年发表演讲的地方。我把刘老师查找的结果加到了游记里。</p><p class="ql-block">刘老师还是个很单纯的人。2021年10月,为庆祝中俄建交70年,学会里的汪小飞老师发布了一篇头条,回望了2017年第二届哈尔滨中俄合唱节音乐会,刘克纪老师指挥的经典合唱曲,里面有对刘克纪老师详细的介绍,刘老师早上看到了头条,也看到了我们大家的点赞,他很不安,给我发微信说,我很感谢小飞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制作得那么精良,可是,咱们那儿是历史研究会,不适合介绍个人,这个和“文史研究”关系不大。还好,让我给删掉了。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刘老师,您以为删掉了啊,那是您看不到了,我们照样能看到的。隔着屏幕,我能感到他尴尬,无奈的表情,这实在让我乐不可支。他回了三个字“涨知识”。</p><p class="ql-block">刘老师更是个较真的人。大约是2020年10月的一天,有位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视频,标题是“亲爱的爷爷,”注明里面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他11岁的小孙女的演唱。刘克纪老师看完后又上来认真劲儿了,他在视频下面连续发了三个资料的截图,说明,第一,这首歌叫“亲爱的爸爸”而不是“亲爱的爷爷”,出自普契尼的歌剧《贾尼·斯基基》;第二,帕瓦罗蒂没有儿子,那个女孩是荷兰天才少女阿米拉·威力哈根;第三,阿米拉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南非人,9岁参加《荷兰达人秀》,以一首“我亲爱的爸爸”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刘克纪老师的较真让我们都佩服的点赞,他却有点儿不安了,微信给我打过来几个字:我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我说,不是不太好,是太好了,我们也“涨知识”了。</p><p class="ql-block">刘老师较真的事太多了。</p><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采访阿成先生的视频《一个人和一个城市(上下部)》在网上播放,他认真地看过后告诉我下半部没完,我一看果然如此啊,电视片做得不全,若不是他提醒,我还真没发现。</p><p class="ql-block">我写“塔道斯西餐厅”,他看后提出夏里亚宾本人没去过餐厅,疾病使他不可能去那里,是“塔道斯餐厅”每天给他送餐。我写王洛宾,他说虽然霍尔瓦特夫人教过王洛宾,但不能就凭几堂课就说“培养”,网站上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培养是要花时间,费精力,出成果的。我写哈交响乐团,他提出年份上的争议,他认同述笑会长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最最让他跟我长篇大论较真的,是我写“音乐,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那篇文章提到的关于“音乐之城”的说法,对这个问题,刘克纪老师有很详细的文字发给我,让我获益匪浅。他说,我写的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授予了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博洛尼亚、西班牙塞维利亚、英国格拉斯哥、比利时根特以及中国哈尔滨六座城市为“音乐之都”的荣誉称号”的提法是错误的,应该是“联合国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颁发的,而且人家写的是“音乐之城”而不是“音乐之都”,音乐之都有拔高之嫌。</p> <p class="ql-block">为了证明他的说法,他特意把颁发的证书照片找出来发给我。而且,他说,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洲颁发了音乐城奖牌,但是给了韩国一个城市。后来,他把他2021年11月份写的一篇,仅供朋友阅读的《关于音乐之城》的文章发给我,里面详细地说明了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由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音乐之城颁发的标准,目前已有多少城市什么时间获得了这个称号,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哈尔滨市。</p><p class="ql-block">克纪老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求证了“音乐之城”的由来,他最后诚恳地给我写道:哈尔滨市被戴上“音乐城”的桂冠之初我只是不解,甚至于冷嘲热讽,自知和北京、上海我们无法相比,之后是将信将疑,最后也加入了自圆其说行列。</p><p class="ql-block">我至今认为我市音乐历史久远,现今音乐事业成绩斐然,获“音乐城”殊荣实至名归。哈尔滨音乐发展道路上有无数俄侨音乐家、鲁艺音乐家、57年后来我市的京沪音乐家、我市培养的本土音乐家……想到他们我就激动,他们就是搭建音乐城的一块块砖啊!我也光荣地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啊!</p><p class="ql-block">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世上有分量更重的“音乐城”奖牌,高山外面另有更高的山,我们虽获“音乐城”奖牌但奖牌含金量不算高,且“鼓励”成分大于“奖励”,对此我们要足够清醒。</p><p class="ql-block">作为哈交三十多年的指挥、歌剧院二十年的副院长、十几年的我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我只是希望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明白我们的努力离城市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们要加倍努力呀!&nbsp;</p><p class="ql-block">刘老师这段话道出了一个音乐人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热爱,自豪和期待,让我们既受鼓励又冷静,让我们看到我们这个城市和世界音乐之城的差距,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气馁。</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本文写到这里,我翻到了刘克纪老师发给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终于见到了你》,这是他看到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了一篇文章后很高兴,顺手发给我的。文章写自2013年,他在美国的华盛顿公园发现一座雕像—美国著名黑人领袖、民权活动家马丁·路德·金,让他引以为自豪的是雕像的设计者是我们中国人——来自湖南的雕塑家雷宜锌。他在文章中写道:来此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我想待游人减少时再拍照片的想法落了空。环顾四周,我是人群中唯一的中国面孔。横着瞧,竖着看,左面走,右面转,久久不愿离去。在人群中穿梭往来,胸怀自豪,满脸骄傲,真想大声向周围的人高声宣布:你们知道吗?设计者和建设者是我们中国人!我还在塑像侧面角落里找到了作者签名,反复拍照,故意磨蹭 ,似想引起人们对汉字签名的注意。</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和音乐无关,而我却反复看了好几遍,我似乎看到了克纪老师像顽童一样的心态,而作为一名音乐家,保持一颗童真率性的心是多么的难得。</p><p class="ql-block">很遗憾,我和克纪老师的交往仅限于此,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子,他的音乐生涯还有哪些故事,等等,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的微信止于2021年11月,我是个如此粗心的人,总以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过年竟然都没有给他拜年,直到5月29日早上,李荣焕老师在群里说,克纪老师去世了。犹如当头一棒,我一下子懵住了,泪水充盈了眼睛,印象中的克纪老师身体棒棒的,根本不像近八十岁的人。</p><p class="ql-block">送别他那天,我对为他主持追悼会的徐世铭老师说,若是早知道这样,我多和他唠唠嗑啊,或许能写出一篇更有内涵的关于音乐人,关于指挥家的丰富文章,顺着刘老师的人生足迹,也许我们会追溯哈尔滨音乐史的一部分发展历程。可惜,人生从来不会因为遗憾而重新走过。</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他在逝世前一年,他曾经在哈尔滨音乐学院做了一次讲座,根据音乐学院的报道,在讲座中,刘克纪老师从“俄侨”音乐家、“鲁艺”音乐家和文革时期国内知名音乐家在哈尔滨的生活,活动以及“哈夏”音乐会、中俄音乐交流活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哈尔滨被称为“音乐之城”的缘由,同时,他对“哈响”和俄侨歌唱家的情况进行了讲解,纠正了以往学界对“哈响”成立时间以及俄侨歌唱家姓名翻译等方面的舛误。我很替克纪老师高兴,他终于有机会表达了他的诸多想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哈尔滨音乐史。</p><p class="ql-block">斯人虽已仙逝,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备注: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群里老师们的分享,一并表示致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06.04</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们立即在群里留言:悼念刘克纪先生!追忆•缅怀刘克纪先生!化悲痛为力量!</b></p> <p class="ql-block"><b>感谢:美篇由群里老师们分享有关刘克纪老师生前的经历和活动图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编辑制作:汪小飞</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