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弘扬先贤精神 传承儒家文化 文化是灵魂 精神永不灭 冉氏历史文研究会 提供</p><p class="ql-block"> 修家谱为何要顺带写家族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弘扬中华文化 再造吾族之魂</p><p class="ql-block">(作者:安徽省阜阳历史文化研究会家族文化研究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有人说:“修家谱,怎么还长篇大论,把家族人名一代一代的写写就算好了”。我说:“按照你这个逻辑思路,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每一朝代,写写皇帝名字,就可以了,不需要长篇大论谈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等,那么,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今天的学生也不需要学习历史文化了,高考也就不考历史了。为什么高考还一直在考历史呢?”</p><p class="ql-block">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你居心何在?对于数典忘祖的人,我们一向是嗤之以鼻!永远不理!这类人也是被族人、甚至世人唾弃的!</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灵魂,生生不息;文化是精神,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国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侵略者消灭一国,先灭其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第一个先灭的琉球王国,这个国家失去了文化,今天世界上琉球国人的后裔,有几个要复国的,寥寥无几,就是侵略者灭掉了他的文化,至今没有了琉球国家的概念。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到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妄图灭我国历史和文化;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不就是把我们教材中的英雄形象,换成老外英雄的形象,妄图一步步让青少年心理抹掉中国的历史符号和中华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讲话时说:“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西皮全亡了”,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家族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再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在中东地区打了1800多年,犹太人没有了自己的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两次世界大战日耳曼人都对其赶尽杀绝。但是,无论他们流落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没有丢掉犹太民族文化基督教文化(也就是希伯来文化),时时刻刻都想着建立自己的家园,打铁还须自身硬,他们狠抓教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世界各个领域一流的人才都是犹太人,如:基督教引领者的摩西和耶稣,科学界原子弹理论爱因斯坦、原子弹的发明者冯·卡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的发明者泰勒,新闻界普利策,思想界马克思,文学界叔本华、海涅,哲学家弗洛伊德,等等。尽管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0.2%,但自1895年诺贝尔奖成立以来,犹太人将22%的诺贝尔奖收入囊中。在881个诺贝尔奖得主中,至少有196个是犹太人。本世纪,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比重上升,达到28%。</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8年犹太人在美国的帮助下,回到约旦河西岸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西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尖端科学技术世界第一;世界人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只要华尔街一动,地球就会颤抖,世界就会发生金融危机,因为华尔街95%的金融大佬都是犹太人,他们掌握着世界上60%—80%的资本。</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他们没有丢掉犹太民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己灿烂</span>文化和失去犹太民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己</span>悠久历史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犹太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生生不息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犹太民族文化持续传承精神不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犹太民族族人1800多年以后重新建国复国的资本!</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尚且是这样,一个家族更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的钱氏家族,钱氏家族为何经千年而不衰?一项择偶标准,让家族后代天赋异禀,这就是文化,家训家规家风就是家族文化。钱氏家族又被人称为“吴越钱氏”。虽然吴越国从历史上消失了,但是吴越钱氏却仍然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当时钱氏家族的影响力主要是江浙沪一带,因此钱氏家族又有“两浙第一世家”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清末仅仅从钱氏家族走出来的进士就超过了350位。吴越钱氏家族被人所熟知的有文学大师钱钟书,还有就是非常知名的“近代三钱”。钱学森院士对新中国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说,钱伟长,钱三强两位院士同样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改变了中国航天以及军工事业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吴越钱氏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外,还有许多子孙后代都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钱学榘同样也是非常有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对于现代语文改革也做出了贡献。钱氏绵延千年,家风家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钱氏家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崇尚读书。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条:“子孙虽愚,诗书须读。”</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钱氏家族之所以人才多,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基因有多么的优秀而是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非常重视。</p><p class="ql-block"> 除了“崇尚读书”之外,钱氏家族还有一条家训要求富裕的家庭要帮助不富裕的中族子弟,开办私塾置办公田。钱伟长院士的家庭条件就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贫穷。钱伟长院士的叔叔也是民国大师钱穆经常资助钱伟强,而钱穆小时候也受过家族其他人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钱氏家训中还有一条也很重要的就是注重子孙的“品德修养”。钱学森院士在去美国留学之前,父亲一再嘱咐他“人生当有品”。钱学森在美国的导师冯·卡门不仅对于钱学森的专业能力十分赞赏,对于钱学森的人品也很欣赏。</p><p class="ql-block"> 既注重子孙后代的教育又注重子孙后代的人品培养,仅仅这两条许多普通人都做不到。除此之外钱氏家族中还有一条关于择偶的标准。这也是其他世家大族中比较少见的一条家训,然而也正是这一条家训让钱家出现了许多天赋异禀的人。这就是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钱氏家族的择偶要求:一般大家族对于择偶要求很少有规定,但是钱氏家族对于子孙后代的择偶要求也有规定。在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这就是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钱氏家族悠久的历史和家族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战斗力!中国类似的家族如裴氏家族、范仲淹家族、曾国藩家族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家族文化强大的魅力,是整个家族走向辉煌的引擎器!</p><p class="ql-block"> 冉氏历史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灵魂,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冉氏历史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精神,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冉氏家族绵延3000多年、兴而不衰的奇迹。世代群星辈出,家族群星璀璨。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冉氏家族,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冉氏家族。这里有可亲可敬的族人,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p><p class="ql-block"> 先贤们(冉耕、冉雍、冉求、冉季、冉孺)传承和弘扬了冉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尤其是阜阳冉氏家族传承和弘扬了冉氏家族优良的家训、家规、家风,他们坚定信仰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就是冉氏家族辉煌的历史和先进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一代代阜阳冉氏族人信仰坚定不移,坚持文化自信,凝聚在同一旗帜下——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在接续奋斗中产生深厚情谊,聚合成无坚不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冉氏家族历史、不负今天的美好时代、不负冉氏家族族人!</p><p class="ql-block"> 只有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努力,冉氏家族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冉氏家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族人的共同心愿!真诚期盼全国冉氏族人携手向前,砥砺奋进,共创冉氏家族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历史文化要旨:</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灵魂!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精神!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强大定力!坚固信念!</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我们阜阳冉氏家族的定海神针!指引航向!</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儒家文化,光大五贤精神;秉承先贤家训,再造吾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 强大的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如这郁郁葱葱的竹林一样,茂密繁盛,蒸蒸日上,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 我们冉氏家族文化的发展如同这茂密的翠竹一样,一定繁荣富强!更加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 《论语》一书,记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的弟子冉雍召集学友们整理编纂而成,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南宋以后,《论语》《大学》《中庸》以及《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科举取士必读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论语》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儒家思想文化的三驾马车:</p><p class="ql-block"> 孔家一支、冉家一支、颜家一支。</p><p class="ql-block"> 冉家:冉耕、冉雍、冉求;冉季(雍之子)、冉孺(求之子)。我们冉氏家族很早就有:“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的对联之赞誉!</p><p class="ql-block"> 南宋之前叫“孔冉之道”,南宋以后才叫孔孟之道。因为朱熹推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由此以后叫孔孟之道,他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p><p class="ql-block"> 因此,深入经典,洞悉字里行间的人文义理,培植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就显得重要得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探究《论语》,思想需要厚度,更需要自由;而《论语》的精神恰恰是独立的精神,它的意志就是自由的意志。这种精神、这份意志最好的表现,就是在孔门师生的生命气象和人生情怀中。</p><p class="ql-block"> 读经典,应置身于与孔子及其弟子们对话的情境中,把每个人物读得鲜活,读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坚持与选择、无奈和叹息,感受他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生情怀,以及各具特点而又大气清朗的生命气象。</p><p class="ql-block"> 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辜鸿铭的“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这些至理名言是后人学习《论语》的助推器!</p><p class="ql-block"> 孔子思想影响中国至今2650多年:因为孔子给历代统治者提供了一些治国安邦的理论,历代帝王同各种方式尊崇孔子,除对他人一再封谥、崇敬,对他的学说奉为经典以外,又在孔子故乡及全国各地不断修建起各种纪念孔子的建筑,曲阜孔庙、孔府,还有全国各地的孔庙(文庙)书院,以及为孔门弟子及后学修建的庙堂。</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元帝把孔子尊奉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尊为“文宣王”;宋真宗尊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尊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尊为“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两部大书不是自己写的,而是去世后由弟子整理编纂而成,流传至今两千多年的就是:东方的《论语》,西方的《圣经》!</p><p class="ql-block">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并影响全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p><p class="ql-block">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p><p class="ql-block">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界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是明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身书香世家,却曾是叛逆少年;走上仕途后触怒权贵,被贬谪边远地区,却在龙场悟道,洞彻世事人心;身为一介书生,却能料敌制胜,用兵如神;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他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这一剂提升自我、拯救时弊的心灵解药,折服了五百年来无数中外名人。</p><p class="ql-block">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王阳明传记,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阳明心学入门读本。作者用幽默有趣的新式笔法,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会开启和运用与生俱来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1872年,一直坚信光明的曾国藩去世。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这样的挽联:</p><p class="ql-block"> 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p><p class="ql-block"> 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p><p class="ql-block">“武乡侯”是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国藩的精神导师,人称“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阳明,身后得此盖棺定论,可以含笑九泉矣。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p><p class="ql-block"> 政治上,王阳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p><p class="ql-block"> 军事上,王阳明不费朝廷一兵一饷,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又在高层的掣肘下,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叛军,一举粉碎其蓄谋了几十年的篡位大计;而南赣剿匪、征讨思田更体现了他抚剿并用、文武兼修的军事思想,将兵家权谋上升到了“此心不动即为术”的化境。</p><p class="ql-block"> 思想上,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识形即为术”的化境。</p><p class="ql-block"> 程朱理学的窠臼,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为核心的阳明心学,信从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传之速,蔓延之广,不仅有明一代无人能匹,纵观古今中外亦不多见。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阶、张居正、赵贞吉),,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者更是如过江之鲫(徐文长、汤显祖、徐光启、李贽)。</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他从祀孔庙;在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五四”时的陈独秀、胡适之无不从阳明心学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无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启超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极其伟大,在政治和军事上亦有很大勋业”。章太炎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孙中山更是赞叹道:“心之为用大矣哉!”</p><p class="ql-block"> 诚如章太炎所言,王阳明对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之不尽的日本政治家、企业家对他奉若神明。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诚,维新功臣伊藤博文、高杉晋作,日俄战争总指挥山县有朋尽出王门。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实业巨擘涩泽荣一,早稻田大学创始人、日本首相大限重信,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无一不是王阳明的追随者。</p><p class="ql-block"> 而在中国,蒋介石对王阳明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据蒋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跑到书店,抱回一大堆王阳明的著作,不断阅读研究,到了后来,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p><p class="ql-block"> 1914年,蒋介石研读王阳明、曾国藩和胡林翼的著作,在日记中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1926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p><p class="ql-block"> 提升自我、改变世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16世纪初,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之后心学大行于天下,开出新风气,滋养出徐阶、张居正、胡宗宪、徐渭、汤显祖、徐光启、黄宗羲等一流人才。</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割据东南,曾国薄以阳明心学为指导,编练湘军以拒之,历时十二年而功成名就,再造乾坤。</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梁启超等人上下求索救国之道,最终皆服膺归宗于阳明心学。</p><p class="ql-block"> 阳明心学早已走向世界。日本明治时期,伊藤博文、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东乡平八郎、岩崎弥太郎、涩泽荣一、大隈重信等数之不尽的杰出人物对王阳明奉若神明,在阳明心学中汲取营养,终使日本迅速崛起。</p><p class="ql-block">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祯</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p><p class="ql-block">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p><p class="ql-block">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p><p class="ql-block"> ————日本倒幕领袖 西乡隆盛</p><p class="ql-block">一生伏首拜阳明。</p><p class="ql-block">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p><p class="ql-block">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 他把儒家文化推向了顶峰,有力地推动了安徽桐城派文学,桐城派文化,使中国封建文化迈向了顶峰!皖南地区之所以教育发达,人文气息浓厚,是因为得益于桐城派文学和桐城派文化的影响,真可谓“人才济济”,值得后人学习!</p> <p class="ql-block"> 冉 耕</p><p class="ql-block"> 冉耕(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8年):冉姓,名耕,字伯牛,冉离长子;春秋时期鲁国东平府(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王瓜店镇冉庄村)人。 冉耕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二十二岁时,孔子升司寇,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当他得重病时,孔子亲自探望。当冉耕被恶疾夺去生命时,孔子十分痛心,哀叹道:“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冉子为“郓城侯”,唐开元二十七年冉耕被追封为“郓城侯”。</p><p class="ql-block"> 宋大中祥符二年进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复改“郓公”。</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九年追称“先贤冉子”。</p> <p class="ql-block"> 冉 耕</p><p class="ql-block"> 冉耕(约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编《汶上县志》记载:“冉耕,字伯牛,孔子宰中都时,耕常侍左右,及定公召孔子为司空,即为耕摄宰事,卒于官。因葬焉,墓在西门外感化桥侧,宋始迁于东原”。这段记载表明,冉耕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在孔子宰中都时就常伴随左右。孔子离任后,冉耕继任中都宰,秉承师教,孜孜勤勉于政,直到病逝在任所,被中都士民百姓葬于县城西门外感化桥侧。</p><p class="ql-block"> “汶虽偏小,孔冉莅焉”,孔子、冉耕相继宰中都,成为汶上人民永远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冉 耕</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镇冉庄村南,原有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房,坐北向南,大门南向。冉子庙在村内原校址处。</p> <p class="ql-block"> 冉 耕</p><p class="ql-block"> l先祖冉耕的第五十九代冉巡抚是阜阳冉氏家族的始迁祖!</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始迁祖冉巡抚(巡抚:明、清时期总管一省民政、军政的高级官员)在明朝万历初年,因年老卜居颍州西湖岸边(今天阜阳市生态园地址,就是是古代的老颍州西湖)从山东济南府肥城县王瓜店镇冉庄(今天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城西二十里肥城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冉庄)迁来的。</p><p class="ql-block"> 肥城市西20里冉庄社区,这里也是冉翰林(冉传科)的家乡。当年,清代道光年间阜阳冉竹园村冉步宵先祖为周棚东南3里地沙刘堂的来祖坟与佃户王景备家打官司,回老家肥城市冉庄请冉翰林帮助打官司,官司打赢了✌️!朝廷赏给冉步宵一个顶子!🌰</p><p class="ql-block"> 在古颍州西湖岸边冉树庄居住,又迁到阜阳市胜利路南头牛市街(今天阜阳市内原老县委家属院惠湖一带),又择居阜阳偏东北角9公里周棚镇东南1.5公里沙刘堂,后继续北迁一支到伍明镇东北5公里处冉老庄,另一支系迁到阜阳偏东北20公里处车庄位置。</p><p class="ql-block"> 冉巡抚的两个分支系:</p><p class="ql-block"> 一支系迁到冉老庄,到了第五代弟兄六个:冉宏皓、冉宏基、冉宏业、冉宏仁、 冉宏恺、冉宏礼,这老弟兄六个的后裔,俗称老六门。后开支散叶几十个村庄!</p><p class="ql-block"> 另一分支系迁到车庄的,后又迁到冉庙后面夏庄,再次北迁500米处到冉寨,冉寨寨门口的冉氏家族族人就属于这一支系!</p> <p class="ql-block">冉 耕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先祖大贤冉耕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他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诸候国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先祖冉耕以德著称,多次得到老师孔子的赞誉,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深远,让我们后辈沐浴在儒家思想文化的春风中。其实,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髓)就是:</p><p class="ql-block">①仁、义、礼、智、信;</p><p class="ql-block">②温、良、恭、俭、让;</p><p class="ql-block">③忠、孝、节、悌、廉;</p><p class="ql-block">④友、睦、恕、耻、勇。</p><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强调理想的引领,强调修身的砥砺,强调实践的验证。我们冉氏家族的青年,树立的理想是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让时代赋予目标和方向。根植于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思想品行。</p> <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村概况</p><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村距安徽省阜阳市东北20公里处冉庙集约2华里,是约有400年历史的古老村寨。历史上村貌环境优美,寨沟纵横,植物繁茂,尤其是遮天蔽日的竹林形成绿色风景线,渐渐成为区域性地标,村子由此得名“冉竹园”。</p><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文化底蕴深厚。清代村中设有书塾(至七十年代尚有小学),为乡间子弟延师开蒙,传道、授业、解惑;这里还传承着纺花、织布、扎染、剪纸、扎花等非遗技艺。</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使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了收入的主要来源;学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村子向外修了水泥路,畅顺了人流、物流,村里小巷小路也大都进行了硬化,去年行政村还支持修建了文化广场,尝试厕改;大多数村民有了三层楼房,一些家庭有了小轿车等其它代步工具,个别农户还有了货车、大型农业机械等;村中土地流转有了初步规模,为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 村中人才辈出,清代名士冉广兴,冉姓奉祀生冉步霄以及享誉阜城北关、冉庙、王人等地的名人冉金鸿、冉晓丰、冉老景、冉老则、冉老耀、冉友善等都是冉竹园籍的社会名流;这里是老私塾先生冉继轩、老中医先生冉继祥以及学识渊博、布道多国的天主教徒冉友圣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村是享誉现代教育界的冉友聘(合工大)、冉蓉(四川大学)、冉晓军(南京工业大学)、冉晓明(扬州大学)、冉兆平(武汉军事学院)等教授的祖籍;村里还涌现了阜阳冉姓知名族贤冉友琴、冉振亚、冉友庆、冉友文、冉兆三、冉兆庚、冉兆庆、冉献九、冉健、冉汉杰、冉中杰、冉献海、冉雨等一批政界、商界、文化、传媒等业界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村仍存在发展的短板,一是缺乏产业支撑,种植业还是粗放式模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出效益低;脱贫后,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子还缺乏规划。二是随着城镇化的速度的加快,村子如何配合乡政府搞好社区化管理还缺乏经验。三是科技文化传播困难,村中无图书室、阅览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不够;四是公共服务缺失,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守望家乡,难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幼童教育设施不足,高质量的幼儿园缺少等。</p><p class="ql-block"> 冉竹园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令村民们自豪,新时代发展成就幸福了百姓,而破解现实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也成为大家继续奋斗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