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6日下午,“落实减负增效 催生活力教研”瑶海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在线上顺利开展。瑶海区教研室小学数学专职教研员张桂芝,全体小数骨干联盟成员及近三年入编的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特级教师吴燕霞校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课程为同课异构,授课内容为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分别由合肥市和平小学陈孝雯老师、合肥市和平东校王娟老师。</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陈孝雯老师从情境导入,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表示出34+16的计算过程,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受“满十进一”的算理。学生尝试自主列竖式后,教师介绍竖式的写法,并进一步明确:个位上4+6满10,要向十位进1,同时在个位写0。陈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在生生互动的一问一答中,得出本质。</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王娟老师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在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的基础上,再想想用竖式该如何计算。王老师在竖式的讲解中,多次结合小棒图和计数器图,把摆、拨、列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摆小棒是竖式的原型,拨计数器是竖式的半抽象,王老师很好的打通三者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课例展示后,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就授课思路,磨课经历进行了分享,随后观课老师们也在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计算课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各抒己见。吴校长带领大家根据新课标对本课进行了分析,她提出,要让学生知道算理后进行不简单的计算,也为今后的乘除法计算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张主任指出,不能把学生的会当做理解,要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形成,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的形成,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在竖式中形成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周的研讨活动,老师们对低段计算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瑶海小数,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审:汪瑞</p><p class="ql-block">复审:束忠高</p><p class="ql-block">终审:张桂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