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汉族作为农耕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极为重视“孝道”,而《孝经·开宗明义》有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汉族便将蓄发作为“孝道”的象征,丝毫不敢损伤!然而汉族根深蒂固的“毛发情节”却在清军入关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朝统治者游牧民族出身,为了便于狩猎,经常会将头发剃光,没有蓄发的传统。因此早在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时就颁发了《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剃发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宣扬女真族的剃发传统,摧毁汉民族的自尊心,以此便于满清统治者的封建统治,因此有清一代267年间,华夏大地的男子都留着“阴阳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朝统治者作为“异族”之人,深怕受到汉文化的同化,因此一入关就不遗余力的推行“剃发令”,口号十分严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不愿剃发的人都受到了清军残酷的镇压,在清朝统治者的“暴力威慑”下,汉族男子不得不违背祖训,剃发留辫求生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值得一提的是,清宫剧中所演绎的“阴阳头”并不是清朝最初的发型,“剃发令”所规定的标准发型是“金钱鼠尾”式!所谓“金钱鼠尾”就是头颅周围的头发尽皆剃去,只留下一钱大小的“一小撮”,然后编成细辫,粗细要正好能够通过“孔方兄”中间的小孔,看起来就像是一根细细的老鼠尾巴,秦世祯在《抚浙檄草》中有过形象的描述“结辫下垂,形如鼠尾,不堪入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直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人们依然留着“辫子头”,而这种“辫子头”最大的问题不是丑,而是脏!受思想观念和生产力影响,古人很少沐浴,一来当时没有自来水,取水非常耗时费力,二来古人的房子密封性不好,冬天室内温度很低,达不到沐浴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据说古人认为洗澡会有损身体健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今医统大全》所载:“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故有痈疽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封建社会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少沐浴。据史料所载,清朝时王公大臣大概一个月洗一次头,普通劳动人民整日忙于劳作,无暇打理,经常一年解开一次清洗。古人在清朝之前虽然也甚少洗头,但头发是散开的,可以时常梳理,不会“积攒”太多灰尘和垃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清朝的“辫子头”“阴阳头”是跟随社会发展、繁荣情况不断变化的,不完全是热门的清朝电视剧里演的那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问答:清朝初期,辫子究竟多细?您知道了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