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古玩人

汪山茗

<p class="ql-block"><b>——访李行芳先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甬上收藏家中,李行芳先生可谓家学渊源。父亲李祖荣先生13岁就到上海的一家古玩店学生意,学成回甬开了一家“荣记”古玩店,因为人厚道,经营有方,不但生意越做越大,还得到一位在公园路开古玩店的前辈赏识招为女婿。1954年宁波古玩行业成立公私合营宁波文物商店,李祖荣出任首任私方经理。</p><p class="ql-block">最近,笔者登门拜访李行芳先生,并以古玩为话题作了一次交流。</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左为李行芳先生,右为本文作者</span></h5> <font color="#ff8a00">汪:李老,您的外公和父亲都从事古玩业,我很想知道您是不是从小就在古玩堆里玩大的?</font><br>李:(笑),外公和父亲确实都开古玩店,听我父亲说,1951年郭沫若来宁波就走进我家的店,可见我家的古玩店还是上档次的。<br>我出生于1949年,1954年公私合营时家中所有的古玩折价2000元入股公私合营宁波文物商店。倒不是家底薄,毕竟有外公与父亲两代人的积累,只是进入了新社会,古玩属于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范畴,是垃圾一样要被扫除的“四旧”。父亲出任公私合营宁波文物商店首任私方经理,表明当时能折价到2000元已是古玩业中的大哥大了。我对自家过去的古玩店一点印象也没有,后来父亲坚守“吃文物饭的人不做文物生意”这一原则,家里没有古玩可玩,我的三个姐妹四个兄弟中其他几位都不玩古玩。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坐者左边为李行芳父母,右边为其两位姑妈,站者为其兄弟姐妹,右三为李行芳。</span></h5> <font color="#ff8a00">汪:您是如何成为这方面行家的?</font><br>李:我从宁波八中初中毕业后,因停课闹革命游荡3年,20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慈溪县沿海公社小施山大队种棉花,27岁回到宁波,顶替父亲成为宁波文物商店的职员。<br>能在古玩方面有点见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br>一是鉴别文物成为我的本职工作。从27岁开始吃文物饭,到退休后依然是退而不休每天与各类文物打交道,经手的文物不下十万件,接触多了自然开眼界有经验。期间为了考职称,为了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不得不去学习去钻研。<br>二是单位给了我很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印象比较深的有三次:到山东曲阜参加全国玉器鉴定班,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被公认为我国玉器鉴定第一人的国宝级专家张永昌先生给我们授课;到扬州参加全国书画鉴定班,由国家文物鉴定七人小组成员之一、天津市文物出境鉴定组组长刘光启先生给我们授课;到山西博物馆参加全国钱币鉴定培训班,仓库里堆积大量的钱币无人处理,我们每天在钱币堆里做整理钱币的义工,发现问题既可以同学磋商,也可以请教老师,这是一种学后不会忘的学习方式。<br>三是得到父亲的精心指点。我父亲是宁波文物鉴定的权威,宁波在文物鉴定中有把握不准的,往往由我拿去请父亲把脉,诊断这类疑难杂症更长见识,父亲对儿子总是倾囊相授,这是他人不可能有的学习机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2022年5月21日山茗摄于李宅</font></h5> <font color="#ff8a00">  汪:您父亲有什么收藏故事吗?</font><br>李:古玩是用来玩的,玩的前提是有钱有闲有心情。我父亲生活在饥荒、战乱的年代,以古玩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是非常不容易的。<br>我听父亲说起,抗战结束后大量人员去台湾,当然把喜爱的古玩随身带走了,小小的台湾岛一下子承受不了这么大量的人口,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生活难以为继,只能便宜出让古玩,父亲就去台湾捡便宜。<br>运道尴尬的是正好遇上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起因是台湾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了一个卖香烟的本地妇女,群众气愤难平而抗议,缉私人员又开枪打死了一名打抱不平的市民。2月28日,台北市全市罢工、罢市、罢课,人们上街游行,又遭枪杀三人,伤三人,激起当地民众与国民党政权的对立,甚至于相互残杀。我问父亲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见闻,父亲说他不是新闻记者,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赶,他是一名独往独来的生意人,如他这样大陆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愤怒的原住民枪杀,为了躲下来活命,不但把所带的钱财用于买平安,甚至连身上值钱的衣服都给了人家,能活着回家就是好运气。<br>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父亲在乱世做古玩生意,是非常不容易的。<div><br><div><font color="#ff8a00">汪:您父亲后半辈子坚守“吃文物饭的人不做文物生意”,您的个人收藏是怎么起步的?</font><br>李:父亲把家里所有的古玩用于公私合营后,他就成为小业主,成分不是很好,无可避免地经历了政治运动的洗礼,不做文物生意是为了一家人的平安,我也一直听从父亲的教诲,平安是福。<br>改革开放范宅古玩市场开业,为了该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要求宁波文物商店在古玩市场内设分店。文物商店领导认为,堂堂的国营商店与个体户混在一起实在有损形象,但上级的话又不能不听,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文物商店的职工以个人的名义去范宅开店,既应付了上级的要求,又保全了国营商店不与个体户合群的脸面。在动员职工前往开店时,我想外公与父亲都是开古玩店的,我作为第三代也得继承这一传统,就停薪留职去做店主了。<br>其实,随着市场的开放,古玩市场的定价远比国营文物商店灵活,文物商店已经无货可进了,我这一步倒是歪打正着,成了一只早起鸟儿有虫吃的幸运鸟。<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李先生的收藏</font></h5> <font color="#ff8a00">汪:都说古玩市场水很深,如果我退休后也参与到古玩的队伍中来,您有什么忠告?</font><br>李:首先,要做好付学费的准备。鉴定一件藏品须有非常丰富并能熟练运用的知识作背景,不读书玩不好收藏。只读书也玩不了收藏。书本知识是过去的总结,收藏所遇到的多是书上没有的新事物,要解决的也是新问题。收藏只能是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任何一个新人要入收藏的大门,都要付出代价。<br>第二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想靠此发财,有多少人玩得血本无归,在于功利心太重。收藏玩的文化,玩的是心境。为了开解某一个疑惑,就翻翻资料,与其他藏品做些比对,好友一起喝茶探讨,常常一件古玩品赏几天,这时心情是愉悦的、平和的、甚至是宁静的。一旦剖解了一个疑惑,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表的,这就是古玩带来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br>第三要有人引路。你看潭里的鱼,浮在水面的都是小鱼,大鱼是沉在潭底的。古玩界也是如此,真正的藏家很少在古玩市场露面的,这些资深的藏家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谁家有什么好东西都心里亮堂着。当今古玩界,虽然仿品的数量多,还仿得看起来比真的还真,但古玩的真品依然在这个社会里,并没有减少。如果有人引你到潭底并与这些大鱼为友,就会见到更多的真古玩。<br><font color="#ff8a00">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个周末再来听您的教诲,行否?</font><br>李:欢迎你的到来。<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采访于2022年5月21日下午</div><br> <h3><b><font color="#ed2308">启 示</font><br></b><font color="#ff8a00">本人打算退休后两年内玩出一本《文玩逸趣》,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一份心力。如果您有这方面的话题,特别是一些上了年岁,有时不我待感觉的前辈,请与我联系,我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先行采写。</font><br>已完成的文稿有:<br><font color="#9b9b9b">吕斯百与沙耆的师生情——访徐瑜先生<br>这是沙耆导师的作品?——与吴慈先生一席谈<br>一家三代古玩人——访李行芳先生<br>慈溪博物馆的犀角杯是这样来的——访李行芳先生<br>一件印象派作品——访徐瑜先生<br>品陈刚兄墨宝感言<br>拍得一件鸟虫篆<br>喜读《快闪中国》</font></h3><h1></h1><h3><font color="#9b9b9b">陈文蔚印象记——陈剑平口述</font><br></h3> <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