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西纪行(七)</p> <p class="ql-block">初夏时节,草绿树翠鸟鸣啁啾。难得这样一个好天气,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清新的空气里略微带些丝丝爽意,仿佛有一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觉。我从南方旅居回到家乡,已过两旬,挚友相邀驱车至浅山叠岭,踏青赏翠。我们来到阜蒙县佛寺镇,行走在山岭间浓荫覆盖的环寺路,欣赏着文化名镇的青山秀水,感受着瑞应古寺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浓荫覆盖的山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 (金顶红墙沧桑古刹)</p> <p class="ql-block">(不负蓝天白云好天气,走在乡间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所谓环寺路的“寺”,就是指闻名遐迩的瑞应寺。登高远望,飞檐斗拱金顶白塔的寺宇,分布在青山绿岭怀抱之中,辽西丘陵连绵起伏延伸天际之处。在瑞应寺的东南方向,波光粼粼的佛寺水库,犹如一块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绿草茵茵的沃野。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一望便知,这里必定是“造化钟神秀”的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之处。经幡飞舞诵经声声,佛法教规世代传承。耕耘田园夙兴夜寐,民风淳朴邻里祥和。</p> <p class="ql-block">(远处阿贵山下的古寺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远眺碧波荡漾的佛寺水库)</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位老友先来到“惠音巴雅尔”广场。这个广场不是很大,但十分洁净。广场一侧建有一座白塔,还有一处有冠以“睦邻”之名的长廊。“惠音巴雅尔”,蒙语意为“相聚的节日”意思。这个节日就是“睦邻节”,在这个广场上的背景板上,可看出睦邻节已办213届了。这是查干哈达村世代相传的一个节日,始于公元 1808年。现在睦邻节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 <p class="ql-block">(惠音巴雅尔民族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在广播电视台工作期间,中央点视台曾专程来这里,我台投入技术力量和设备,协助了拍摄大型专题片《乡愁》。从当时获得的资料了解到,睦邻节最初的形式就很多样。节日当天,一部分村民煮肉粥,一部分村民跳起安代舞、扭起大秧歌,还有一些老人唱民歌,最后全村老少聚在一起会餐。随着时代的发展,睦邻节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者已不再局限于本村人,周围村屯的人也都赶来过节。</p> <p class="ql-block">(睦邻节上村民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记得乡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查干哈达村的睦邻节也逐渐被赋予以新的内涵。现在的睦邻节上,村里要通报一年来村里的大事喜事,表彰勤劳致富、孝老敬亲、邻里和谐的典型家庭和个人。睦邻节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曾经闹过矛盾的两家人要同坐一张圆桌,促膝交谈,冰释前嫌,邻里乡亲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睦邻节的诸多积极意义,普遍为村民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民族团结、爱国爱教、大爱无疆)</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就已知晓,佛寺镇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校的考生不少。这个170余户的查干哈达村庄,先后走出200 余名大学生。这里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距村三公里之外坐落着雄伟壮观的瑞应寺,当年修建工程工匠中的赵氏、王氏、包氏3个家族、14户人家,被一世活佛恩准在此地落户,以便瑞应寺的日后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陆陆续续有20个姓氏的家族迁至此地,形成了现在的查干哈达村。</p> <p class="ql-block">(睦邻友好和谐幸福的查干哈达村村民)</p> <p class="ql-block">查干哈达村距市区仅有20多公里,是一个蒙古族村民聚居的小山村,这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气息。记得有一年,我台组织以蒙古语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和采编人员组成的“心连心”艺术团,来到佛寺镇慰问演出。当地蒙古族村民与我台人员同台互动联演,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马头琴演奏、胡尔沁说书、安代舞,特别是蒙古语二重唱《敖包相会》歌曲,高亢、嘹亮、传神,令人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阜新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p> <p class="ql-block">提及敖包,今天恰巧在我们行走的山岭间的路上,见到了一组敖包群。这里的敖包称之为“查干哈达十三敖包”,位于村东边瓜田东北的一个山包处。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意为木、石、土堆。茫茫大草原,犹如浩淼的大海,海上航道有航标灯,草原上的路标就是敖包,这是最初的基本功能。</p> <p class="ql-block"> (讲述从前敖包由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过去青年男女相约一个地方见面,在草原上,敖包是最醒目的地方,由此才有敖包相会的说法。一般来说敖包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散布于蒙古高原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在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查干哈达十三敖包群中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久唱不衰的《敖包相会》歌词,是从阜蒙县走出的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创作的。1930年,玛拉沁夫出生在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吐日根太卜村(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乡)的一个牧民家庭,他的少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度过的。他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才创作出这样脍炙人口的歌词。最初这首歌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几十年一直被大家所喜爱,歌词和旋律都已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祭祀敖包祈福众生)</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长玛拉沁夫故地重游时,我台专门请他到演播厅,录制了两期《艺海泛舟》节目。我阅读过他的散文集《想念青春》,书中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在制作节目前,我让主持人认真阅读这本书。由于主持人对玛拉沁夫的生活道路、成长历程、创作成果等情况,事先都有详细了解,访谈交流十分顺畅。玛拉沁夫高兴地为我台题词“兰到静时香有声”。这两期节目播出后广受美评。</p> <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作者在北京前门南大街玛拉沁夫寓所与其合影)</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环抱之中,一泓碧水之畔,那一片片黄瓦红墙的寺庙建筑群,就是“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传播中心”的瑞应寺,素有“东藏”之称。瑞应寺已有七世活佛传承,薪火相传,高僧辈出。其中七世活佛洛桑义希·成来坚措,是1996年经过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严格以藏传佛教仪轨,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的甘肃省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银盆选丸”认定,是全国目前仅有的六位活佛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过历史烟云的古寺名刹)</p> <p class="ql-block">(七世活佛洛桑义希成来坚措)</p> <p class="ql-block">距今350多年的瑞应寺匾,是清朝康熙43年康熙皇帝钦赐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金龙镶边的大匾。当年这里是东蒙地区政教合一最大的喇嘛寺庙。鼎盛时期僧众多达五、六千人,俗话说得好“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平日里香火缭绕,暮鼓晨钟,每逢举办法会时,远近香客游人万人之多,法号声、钟鼓声、诵经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殿上的康熙皇帝赐匾)</p> <p class="ql-block">(法会上人头攒动云集祈福)</p> <p class="ql-block">寺内设立四大“扎仓”(学部的意思)。萨尼特扎仓,学习佛教哲理的因明学部;曼巴扎仓,医药学部;阿克巴扎仓,密宗学部;丁科尔扎仓,时轮学部,研究天文、历法、日月蚀、编历书。值得一提的是曼巴扎仓医药学部,以《四部医典》为基础理论,在医疗、病理、药理等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今天在阜新的辽宁省蒙医院就是传承弘扬古老的医术,特别是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杂症,采用独特的“嘎日迪13”等药物,疗效十分显著。</p> <p class="ql-block"> (讲经论学大殿内景)</p> <p class="ql-block"> (萨尼特扎仓建筑外景)</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阜蒙县城西的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大楼)</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市委担负对外宣传工作。那一时期,经常组织中外各媒体记者来瑞应寺采访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天涯共此时》栏目制片人曹志明一行人。深冬时节,他们不顾天气寒冷,黎明前爬海棠山后山拍阴阳松前景和日出的大全景。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瑞应寺,在大殿里精心录制了喇嘛诵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瑞应寺南墙外长寿白塔林)</p> <p class="ql-block"> (瑞应古寺牌楼)</p> <p class="ql-block">时隔30多年时间,我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仍然记得十分清晰。一位老喇嘛白须飘飘,灯光照映下银丝闪闪,仙风道骨神形兼备。这样视觉冲击力极强的镜头,让人过目难忘。这次精心制作的《瑞应古寺》专题片,经中央电视台四频道面向海内外播出后,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传播中心瑞应寺的声名,传播得更遥远更响亮。</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喇嘛诵经场面)</p> <p class="ql-block"> (转经筒长廊)</p> <p class="ql-block"> (瑞应寺正门)</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几十多年以来,太平盛世下的瑞应寺发展变化巨大。庙宇旧制逐渐恢复,塔寺新建巍峨壮观。我们行进在环寺路上,目之可见经幡飘舞,耳之所闻钟磬迴荡。春耕劳作的村民,在和煦春风里播撒富足和幸福。我们沐浴着阳光,伴随诵经声声,祈愿山川大地风调雨顺,黎民苍生和睦吉祥。</p> <p class="ql-block">(门楼后面新近落成的时轮金刚塔高76米、规模亚洲第二。)</p> <p class="ql-block">(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湖水;黄色代表土地。)</p> <p class="ql-block">(家国情怀祈福国泰民安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