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端午,伴你童行!——信阳市第三小学二年级炫彩七班“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绿苗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8日,上午8:30,信阳市第三小学二(7)班黄队的小朋友在家长们的陪伴下,齐聚信阳市八景之一“琵琶台”,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前一周,班主任高歌老师统筹规划,各小队积极出谋划策,制定活动方案,精心准备活动流程,快来围观孩子们的活动展示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了解端午的来源</b></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p><p class="ql-block">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诵背《端午即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端午香囊的寓意及佩戴</b></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p><p class="ql-block">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家长们为孩子们佩戴端午香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b></p> <p class="ql-block">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汉族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演变而来。端午节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朋友们互赠五彩手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投壶游戏</b></p> <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p><p class="ql-block">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中国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p> <p class="ql-block">  端午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具有非凡的民族意义,历史颇深、典故繁多,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爱国文化,更激发了少年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少年们带着敬爱之情爱上中国节!</p>

端午

端午节

投壶

五彩

节日

五色

射箭

香囊

习俗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