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之行(五)巴松措 八廓街及布达拉宫转经路

<p class="ql-block">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巴松措是西藏众多圣湖中的一个,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 巴松措作为红教著名圣湖、在当地藏民心里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据说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释迦牟尼诞辰)都会有大批的藏民围着巴松措一圈一圈的转湖。</p><p class="ql-block"> 巴松措与西藏所有圣湖都不一样,它除了海拔最低,更是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登上达切拉观光台眺望远方,四面环山的巴松措,宛若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碧玉。“达切拉”意为老虎休息的地方,相传曾有一只老虎从印度将莲花生大士塑像驼运至巴松措,由于长途跋涉到达此处时已经精疲力尽,便在此小歇。</p><p class="ql-block"> 围绕在巴松措周围的雪峰,有“燃烧的火焰”、“神女峰”及“国王的宝座”雪峰。三峰宛若雪塔耸天,故称巴松措三塔。</p> <p class="ql-block">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这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相传是宁玛派著名高僧桑杰林巴主持兴建。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为该教派遵循前弘期所传的古老的密宗,密宗有父子传法、师徒传承的传统。宁玛派僧人戴红色僧帽,所以被称做红教,以区别于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白教、花教、黄教)。</p> <p class="ql-block">  寺院门口竖立着两个白色的男女生殖器模型。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的教派,带着印度教与西藏原始苯教的浓厚色彩,推祟生殖器祟拜。据说把生殖器模型供奉在寺庙,主要是为了避邪镇妖。宁玛派信徒不仅可以娶妻生子,而且还允许男女双修,其创始人莲花生大师自己就有两位妻子。</p> <p class="ql-block">  白塔的上部那双深邃眼睛,一直凝视着世间众生,感觉有某种超凡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傍晚来到拉萨的八廓街,这里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信众。他们中许多仍穿着传统的藏服,手持念珠与转经筒,展现着这里古老而传统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八角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p><p class="ql-block">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p><p class="ql-block"> “转经”,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宗教活动,即信众们以神山、圣湖、寺庙、佛塔等为圆心,沿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磕长头。人们相信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p><p class="ql-block"> 转经以顺时针方向绕一定路线行走并祈祷。这种路线有的时候是按照人们的习惯成了一种固定的路线,比如在拉萨,它就是以大昭寺主殿为中心的囊廓、以大昭寺为中心环绕大昭寺一周的八廓、以及以绕拉萨老城区一周的林廓。</p><p class="ql-block"> 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沿大昭寺大殿一周为小转,沿八廓街一圈为中转,沿林廓路一绕为大转约十公里,此三条转经路,都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廓转经道的起点是这根桅杆,那是松赞干布时代立起来的。据说,早期只是堆了石头堆,为了悬挂经幡,石头堆的中间就立起桅杆。这个大桅杆被称为“觉牙达金”,意思是“给释迦牟尼的供奉”,也即“佛贡”。因为担心发生火灾,就把经幡都撤了,桅杆被围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除了手拿转经筒,口诵佛经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转经道上,虔诚礼佛,三步一叩首,五体投地的大礼拜,这在藏区是最常见的朝圣方式,即第一种称为转经,而第二种称为磕长头。</p> <p class="ql-block">  玛吉阿米,就在八廓街,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是俯瞰八廓街的绝佳地点,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黄色小楼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正是被这个建筑背后动人的故事所吸引,当年的仓央嘉措在这里初见月亮少女玛吉阿米,写下了让人如今读来也觉得美好的诗句:“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p> <p class="ql-block">  藏式酸奶的历史约有一千年,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就已经有记载了。出于对酸奶的喜爱,拉萨人在每年的藏历七月都会过为期一周的雪顿节,也就是酸奶宴的意思。在拉萨八廓街的古树酸奶颇有名气,店里的酸奶均为牦牛奶制成,味道确实不错,连酸奶的名字也很佛性。</p> <p class="ql-block">  西藏一个缺氧不缺信仰的神奇的地方,布达拉宫则是朝圣者心中的圣地。这是世界上最接近天空的宫殿,在青藏高原纯净清澈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华丽壮美。</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布达拉宫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布达拉宫是佛教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向布达拉宫顶礼膜拜,奉献自己一片虔诚之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斜对面的药王山,是远眺布达拉宫的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那就是红宫、白宫、龙王潭和“雪”,其中红宫和白宫位于红山上,龙王潭位于山后。其中红宫主要是灵塔殿,还有各种各样的佛堂,位于整座宫殿的最中间位置,同时也象征着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白宫围绕在红宫的外侧,历朝历代以来,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学校和政治中心都是位于此处,达赖的寝宫在白宫最高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日光殿。龙王潭是布达拉宫的后园,中部有一个湖泊,湖中还有一座小岛,小岛上还有两个著名的景点,就是龙王宫、大象房;位于布达拉宫最下面的“雪”也是一个景点,监狱、作坊和马厩等就是位于此处,周围就是宫墙和碉堡。</p> <p class="ql-block">  拉萨除了三条转经路,此外还有一个圈,名“孜廓”,是专门围绕布达拉宫的一条著名转经道。这条转经道上,随处可见前来转经的信徒。</p><p class="ql-block"> “孜廓”是藏语的汉文音译,藏语意为“顶圈”,可引申直译为“顶转”。拉萨的老百姓常爱说“孜布达拉”,意思就是指“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顶转”也就是“围绕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转圈”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孜廓长约2公里左右,将布达拉宫、康熙乾隆纪念碑、三座白塔、龙王庙等历史建筑紧密地连接起来,在古城拉萨散发着淳厚的宗教气息。</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僧人、转经路、朝拜者、八廓街,以及那朱红色的庙宇和蓝得晃眼的天……这一切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神秘的拉萨。所有元素中,转经路是常常给人震撼和感动的那个。</p> <p class="ql-block">  信徒大多是一手握着手摇式转经筒,一手拿着念珠,口诵佛经,围绕布达拉宫缓缓而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天人们环绕着布达拉宫顺时针行走,无数个黄铜制作的转经筒安装在宫殿的外墙上,里面放着大悲咒等经文,这些经筒都是信徒们自己出资做的,边走边转动这些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修行的一部分。这一条路上中到底有多少个转经筒,无从估计,它们齐整地排列成一道金色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走在转经路上,一抬头便能看到蓝天白云做背景下的布达拉宫。漫长历史中,无数宫殿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而布达拉宫作为某种精神生活的载体,屹立于世界屋脊之上,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p> <p class="ql-block">  红黄宫墙在阳光下异常耀眼,刻在墙上的六字真言(ॐमणिपद्मेहूँ )更是深入人心,信徒虔诚地膜拜,虔诚地行走,一步步走在信仰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转经道,大约有两公里左右。据说,转完这一道,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诵经声、经筒声、脚步声,都顺着时针转动的方向,汇集成一曲虔诚、美妙的音乐,飘荡在布达拉宫天空之上。</p> <p class="ql-block">  盛开的花朵让这里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呈现出一幅“古刹春风”的美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  宫墙的山后部分为宗角禄康公园(汉语名龙王潭)是拉萨著名的园林之一。公元十七世纪,修建布达拉白宫和红宫及经房僧含时,从山脚大量取土而形成大水潭。其后又在潭中修建了龙王宫大象房,碧水蓝天和布达拉宫相互映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