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侨乡曹边

野风

<p class="ql-block">古时,梅岭山下有一小村,因依水运通道而居,称为“漕边”。北宋年间,村人梁杞高晋进士,漕边亦随之名声大噪。乾隆年间,漕边改为曹边。</p><p class="ql-block">中山市的前身为广州府香山县,进士梁杞则是首提立县之人,尽管他的夙愿于南宋年间才得以实现,人们仍将他誉为香山之父。</p><p class="ql-block">曹边村的文脉就应该从梁杞开始。</p> <p class="ql-block">高山让人安顿,河流则让人思远。</p><p class="ql-block">一样的在水一方,不一样的曹边人。曹边人一边延续、培植着梁杞留下的文脉,一边顺着河流向往远方,于是一批一批人从河流走向伶仃洋,又从伶仃洋走向更远的南洋。当若干年后,富足的他们带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又全部用于曹边村,完善、增补、巩固自己的家乡与固有的文化。民国时期,曹边村已经成了近闻远播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固有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曹边村的街街巷巷,体现在房屋的门窗与飞檐,体现在村里人对祖先、英雄及天地的祭拜,不绝香火。一是梁杞公祠,这里是全村人的根与魂,梁杞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也是全村人崇尚的五德。二是武侯殿,里面供奉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诸葛亮,对诸葛亮的敬重也是全村人对英雄及智慧的尊崇。三是天后宫。天后娘娘,原名林默,因救助海难时逝世,被东南沿海的人们尊为共同的海神,并演绎成中国特有的海神文化。村里人出海一定要天后娘娘前许福,以求一路顺风平平安安。</p><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天后宫与武侯殿均暂时关闭,但门前均有古时的风吹过,从春秋到三国,从明清到民国再至当今,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始终融在暖风中。</p> <p class="ql-block">侨民们带回的海外文化,使曹边村有了不同的文化基因,一批南洋特色的碉楼等建筑拔地而起。村里有一条叫迎源里的街路,街路旁立着几座完好无损的碉楼,高耸、巍峨、雄峙,俨如踏海而来的武士,比村里的房屋多了几分霸气。就连一处被遗留在稻田地里、经过战火洗礼的烂炮楼,也在今天成了网红。转过碉楼便是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所小学,这是旅澳华侨1929年捐建的,十足的海外特色,但学子们学的却是四书五经、百家姓、弟子规。</p><p class="ql-block">两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异域文化被标注在碉楼、学校、水车馆及其它民居里,但最终融入曹边村的文化根系。</p> <p class="ql-block">乡村再小也是侨民们朝思暮想的根,船行千里终要落锚。这种观念以一个红色船锚的形象镌刻在村里的石头上,并永久地成为思乡归家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而今的曹村已是中山市美丽乡村的典范,古韵新潮交相辉映,文化风光同行同往,宜居宜游 。村里古树婆娑,古屋安然,古街如洗,古井源远流长。人们常常围坐在大榕树下,或谈古论今或向外来的游人售卖村里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我步入其中,感觉侨乡不一样的烟火。徜徉于村里的每一条街道,也被一处处文化痕迹所打动。</p><p class="ql-block">离开曹边村的时候,发现每一条路上都有交通标志,这是在指引村民们离家及回家的方向吗?</p><p class="ql-block">归去来兮。</p> <p class="ql-block">此美篇照片与女儿共同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