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大漠独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传承一个有温度的节日,我们在行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去年五一小长假,我们几个同事组织了一次踏青活动,所谓的踏青就是挖野菜,效果出奇地好。我们把那次活动定为“野菜节”,希望岁岁有约,年年不变。</b></p><p class="ql-block"><b> 那次活动的最初想法,应该有十几年了。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年年到挖野菜的时候,都念叨着能不能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挖野菜。她的提议我们都举手赞同,毕竟我们大多数都来自农村,都有过太多挖野菜的记忆,应该说,挖野菜伴随了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也因此和野菜结下了一生的情缘。来到城里,挖野菜的机会不多了,不仅仅是工作忙的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城里挖野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本来能挖野菜的地方屈指可数,加之挖野菜的人多,野菜自然成了“稀罕”之物。我们组织挖野菜,不仅仅是回归自然,更是体味乡愁的一次好机会,大家没有不同意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去年挖野菜很是成功,不仅主打野菜——婆婆丁,收获满满,还挖到了苣荬菜,刚刚两片叶子的苣荬菜,极嫩极鲜之时。回来做了婆婆丁拌生鱼,同事们一年中念念不忘,建议把我们自己的节日——“野菜节”延续下去,并且过出一种仪式感,过出不同的内涵,年年相约,不见不散。</b></p><p class="ql-block"><b> 参加工作有36个年头了,对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并不陌生,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老教师常说他们冬天里的“自己的节日”,第一场雪过后,当年的土鸡、大鹅已经长大,正是肉嫩味美的时候,大家AA制,凑巧吃一顿,不仅仅是品鲜,更是工作上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人际关系得以升华的最佳时节。据说那时一只当年的大公鸡才5角钱,今天看来就是白送。每每听到老教师们的讲述,心里极是羡慕,渴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体味一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美好,也过一回自己的“节日”。</b></p><p class="ql-block"><b> “炉火节”是我在农村工作三十多年最深的记忆,每到冬天用炉火取暖之时,为了节省能源,教师们实行并组工作,这有了集体活动的理由。炉火节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持续了十几年,真的成了我们自己的节日,而且仪式感满满。几十年过去了,关于炉火节有太多暖暖的回忆。不说大家为了炉火节献计献策,让炉火节的菜肴更加丰盛。炉火节主打菜是大鹅和狗,有了这两个菜,近20人的宴会解决了菜的问题。随着炉火节的不断完善,鱼、肉、蔬菜……走上了炉火节的餐桌,随着菜肴的增加,炉火节的丰盛程度敢和春节的年夜饭相比美了。</b></p><p class="ql-block"><b> 炉火节的故事都是酒惹的祸,比如一个鹅头要“拍卖”,酒量有实力的教师,才有资格吃到鹅头。记得有一年拍卖出现了高潮,每年一杯白酒的鹅头,那一年拍出三杯,可以想象竞争之“惨烈”。有了这样的竞拍,酒的后遗症多多。有的挂在了大门上、有的钻进草垛里、有的在马路上打起了猴拳……这样的乐子事儿,在炉火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还在津津乐道,似乎远比那顿丰盛的炉火节美食更让大家念念不忘。</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野菜节”推迟到5月末。今年的野菜节多了一项活动——为退休的老教师饯行。这是去年冬季放寒假时,学校几个同事小聚,老孙三哥今年六月份退休,我们发起“野菜节”的几个同事,不约而同邀请老孙参加,当时老孙满心欢喜答应了。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老孙也处于退休前的准备阶段,在家里调整。当听到我们的通知时,他有些惊讶,他以为当时只是一个玩笑,不想大家都很认真,尽量把野菜节的这顿饭安排得丰盛而不失乡味。</b></p><p class="ql-block"><b> 野菜节不能没有野菜,挖野菜有两个备选地——大榆树的姜家围子、小赵基地。去年我们十几个人去了大榆树的姜家围子,那里的野菜多而且嫩,大家一致认为那是野菜最真实的样子。今年有了新的地方,那就是小赵的基地,那里的野菜有点大家闺秀的意思。今年的野菜节安排在周末(2022年5月28日),如果参与挖野菜的人多,我们就去大榆树,如果人少,我们去小赵那里,总之,宴会上必须有一道菜——婆婆丁拌生鱼。这是不可替代的一道菜,是因为它是“野菜节”的代言,更主要是它的味道是微苦,微苦后有不尽的回味,这恰恰契合了现实生活,对于退休的老教师,也应该是这样,告别之时会有淡淡的苦涩,但是,在以后的岁月中,会有不尽的回味,这样的回味是有温度的。</b></p><p class="ql-block"><b> 两年前,一位老同事退休,期间有过一次相聚,话语间是对学校的留恋,这应该是每一位退休的教师真实的内心体验。那么还在校园里的教师,是不是更应该珍惜在校的每一天,多一些付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珍藏,少一些抱怨……今年的野菜节也邀请了那位退休两年的老同事,开始他有些顾虑,后来我说了今年过野菜节的初衷,他高兴地答应下来。去年我们集体活动——杀猪宴,通知他时,他在长春不能参加,今年的野菜节也算补上。所以每次活动都想到他,是因为在我生活处于低谷的时候,老哥哥主动找到我,要把钱借给我。虽然没有借老哥哥的钱,但是心中那份感动常在,通知老哥哥不仅仅是老同志的一次相约,更有感恩的成分在里面。</b></p><p class="ql-block"><b> 再说说今年退休的“三哥”,我来到这里他就做后勤工作,工作繁杂,兢兢业业,由于不在一线教课,直到退休才刚刚晋级中教8级,应该说亏了老哥哥,但是,他退休前还在为学校的琐事忙碌。扫雪、消毒、植树……而且我到这个学校以来,一直和三哥一起带班,他总是担大头,退休了,一个野菜节也算是对三哥的一个小小的回报。三哥是五中建设中的一代人,他们离开了校园,但是留下了五中精神。爱岗、敬业、奉献……会在这篇热土上蓬勃,就像野菜一样,只要春天来了,它们就绿成春天的骄傲。它们也会滋养春天的情怀,让每一个远行的人,有了回望的理由,更有了前行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教师,我们共有的节日是教师节,我的教龄和教师节基本同岁。所以有一年参加专家团队送培到校,结束总结时,联欢会上唱了一曲《我们这一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这一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和教师节同年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天站酸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夜晚熬弯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p class="ql-block"><b> 王佑贵的歌曲,我篡改了歌词,也赢得了一片掌声,可能都是教师,引发了大家的共鸣。</b></p><p class="ql-block"><b> 三十多个教师节,在四所学校度过,各有不同。</b></p><p class="ql-block"><b> 第一所学校(小学)的教师节是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教师节确立的第二年,村里领导特别重视,主要领导都来学校给老师过节,很有仪式感,我作为新教师表态发言,那是第一次真正思考“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村领导对学校寄予的希望,还是学生家长满含希望的目光,都在告诉我们要“敬业”、“奉献”。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渐渐爱上教师这个职业,一干就是三十六年。</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所学校的教师节活动,记忆最深的是群体活动。每到教师节,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早早来到学校,学校会安排一些活动:打扑克、打麻将、猜谜语……吃饭时领导挨桌敬酒,表达节日对老师的祝福。</b></p><p class="ql-block"><b> 第三所学校的教师节留有记忆最多的是教师节的晚宴,晚宴吃的都是午宴剩余的饭菜,大家看重的是晚宴的气氛,晚宴女教师不会参加,都是有点酒量的男同事,因此晚宴更释放,大家可以喝酒、可以唱歌、可以爆料彼此的过往……酒宴的气氛更亲和有温度。应该说在所有的教师节中,那里的教师节更有节日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到了城里,教师节成了一种“摆设”,可有可无。每到教师节,上面就会发文件过一个有“意义”的教师节,无外乎就是不能发纪念品、不能集体就餐……教师节的当天,每位教师收到一条祝福的短信,已是学校领导最有温度的做法了,提醒大家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了。</b></p><p class="ql-block"><b> 回到昨天(2022年5月28日)的“野菜节”,不说挖野菜的过程,不说亲自动手下厨的体验,酒宴间的祝酒辞就是含了百味的下酒菜。祝酒辞的中心词是“温度”,大家围绕温度说着自己的体味。领导的祝酒辞统揽全局,有高度又不失温度,大家听得心里暖暖的。同事们提酒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有的说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有的说工作中相互包容,做好自己;小柳的祝酒辞最有创意,在温度下的创意。她把我校教学的五大环节用在祝酒辞上:“出示目标”——野菜节;“预习交流”——如何识别野菜;“互助探究”——野菜节的温度;“达标检测”——酒宴高潮迭起,顺利达标;“总结提升”——待传承,空间大。没有集体活动,这样精彩的祝酒辞是万万不会诞生的。这样的集体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对于退休的两位老教师,收获的是“人走茶未凉”的温暖;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他们懂得如何让“人走茶未凉”得以传承,“送人玫瑰手留余香”。</b></p><p class="ql-block"><b> “野菜节”最初的主题是“回归自然,品味过往。”今年,“野菜节”的主题升华为“做有温度的人”,让“人走茶未凉”成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承诺。“野菜节”能传承多久?它会不会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内涵?答案在年轻一代五中人的心中……</b></p><p class="ql-block"><b> “野菜节”,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在传承、在丰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2.05.2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