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成长,评课中进步———2022年沂水县小学科学线上优质课评选活动

April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探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沂水县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于5月24日、25日在沂水县第五实验小学顺利召开。</p> 时间安排 精彩课例 <p class="ql-block">  《圆珠笔的秘密》这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问题与猜测,探究与实践,拓展与创新。在问题与猜测环节,学生通过铅笔、圆珠笔不同笔迹的观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探究与实践活动中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拆一拆,观察圆珠笔有哪些组成部分。展示了圆珠笔被拆卸后各部件的名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研究圆珠笔各部分的功能,让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和形态推测功能。第三环节就是拓展与创新,学生动手制作滚珠装置,了解滚珠的工作原理。课堂的最后,还进行了相关拓展与创新,让学生对圆珠笔有了更深了认识。整节课课堂效果较好,学生起主体作用,数师善于引导,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实战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不断观察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刘凤洁</p> <p class="ql-block">  《浮与沉》这节课,老师从生活情境球落入树洞如何取出球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猜想提出问题为什么球会浮在上面?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环节一共安排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带着猜想进行验证,把实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相对照,明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教师设疑为什么有的物体浮上来,有的物体沉下去?安排实验二请同学们按压气球,通过真实的感受获得事实依据,揭示浮力的概念。使学生在感受描述的过程中理解概念的含义。既然气球木块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学生猜想,引出实验三。利用橡皮筋挂着钩码,用直尺分别测量浸入水中前和浸入水中后橡皮筋的长度变化运用对比思想验证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利用一个钩码和多个钩码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揭示物体的浮沉情况与重力有关。进而得出结论: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认识了浮力,生活中又有哪些运用呢?老师呈现了游泳池中的游泳圈,航空母舰,黄河中的浮桥,通过呈现引导学生交流浮力在生活,生产,军事的应用,特别是黄河浮桥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李燕</p> <p class="ql-block">  《弹簧里的学问》这一课,老师以七彩弹簧会自己下楼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共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老师出示了各种各样的弹簧让同学们“玩”。边玩边思考,感受弹簧形状的变化,手有什么感受?使同学们更好的体验弹簧的弹力。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一种要恢复原状的力就是弹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感受了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弹力。弹力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列举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二是通过拉皮筋会感到痛的经历,引出弹力有大小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好的感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通过将弹簧压缩至不同长度,记录小车被弹出的距离,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得出弹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拯救即将掉落的蛋宝宝结束,让学生对弹力的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李红</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月球》这节课教师在导入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对月球的认识,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教师出示月球资料,让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环形山吗”补充视频资料,让学生产生疑问:环形山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自然而然地进入实验环节。老师并没有直接出示实验器材和方案,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这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在最后环节,教师补充资料,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从嫦娥奔月到美国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再到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本节课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操作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还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学习效果明显,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季晓燕</p> <p class="ql-block">  《二氧化碳》一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一实验探究一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所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具体、明确,突出重难点,教材处理得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有效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实现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黄鹏</p> <p class="ql-block">  张耀文老师执教的《我们周围的植物》这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带领孩子们逛公园认识植物的美,然后通过用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不了解的植物不尝)等不同方式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特征,能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说出植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又前后呼应又回到公园里,观察植物不同季节的美,让孩子们感受到植物会变化,会生长,植物属于生物,教育孩子们要保护植物,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田宝竹</p> <p class="ql-block">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能在努力和奋斗中奔跑,砥砺奋进,遇见更优秀的自己!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扬帆远航,越走越远。</p>

学生

教师

实验

弹力

探究

圆珠笔

弹簧

环节

学习

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