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三个责任,抒写人生

漁哥

<p class="ql-block">——记湖北省“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马维平</p><p class="ql-block">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为国防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退役后脱下戎装再出发,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永葆军人本色的创业之路。他就是退役不褪色,用行动践行退役军人责任担当的保康县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维平。</p><p class="ql-block"><b>用担当扛起事业责任;</b>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出生于1962年的马维平,1979年入伍,1983年退役后,先后在镇办企业、县付食品公司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凭着军人的激情和干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先后任职批发部主任、综合科科长。就这样,一干就是23年。2005年12月,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中,他带头选择离职创业。</p><p class="ql-block"> 马维平离岗回到寺坪镇天子坪村后,经过多地考察,惊奇的发现,身边还藏有风水宝地,因寺坪镇水电站刚刚建成蓄水,这种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市场前景肯定广阔。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新的创业之路。</p><p class="ql-block"> 人已中年,创业维艰。没有资金就去抵押贷款,找亲戚朋友借,为人靠谱讲诚信的他,短期內凑齐了120万元资金,2006年10月,正式承包了寺坪水库天子湖,发展渔业养殖。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创业初期,面临管理人员不足、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问题,他到处拜师领教,凭着在部队当兵的一股韧劲和顽强毅力,硬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从鱼苗品种挑选、技术人员选聘、鱼病防治到市场销售,他不断探索,敢于实践,经过一年的艰苦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收获鲜鱼30多万斤,基本收回了成本。第一桶金的获得,更加坚定了他做大做强生态水产养殖产业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马维平在这一年的渔业养殖过程中,接触到库区很大一部分人群仍然生活在贫困中,主要原因是建水库时村民农田被征收,失去了难以生存的生产及生活条件,没有新的产业和项目支撑,家庭收入来源减少,使农民陷入了新的困境。这些村民为水库建设作出奉献与牺牲,应该得到回报。马维平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和使命,他决定让村民们加入到渔业养殖产业中来,让他们成为产业的主人、养殖的管理者和受益者。</p><p class="ql-block"> 经过深思熟滤后,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寺坪镇党委政府,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11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寺坪镇淹没区的5个村被召集起来,创建了《保康县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112户,资金达168万元。</p><p class="ql-block">在专业合作社内,马维平当选为理事长后,自感责任重大,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牢牢地扛起这份责任,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走共同发展之路,祷共同富裕之梦,展现出退役军人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事业的发展是一次艰辛而坎坷的旅程。2008年,是马维平多灾多难的一年。进入5月,鱼还没养到半年,社员们就急不可耐的要求捕鱼分红。无论如何商议,难以达成共识,面对村民的渴望,只得开库捕鱼。由于鱼苗生长期没到,又因冒雨捕捞时多次网破鱼跑,仅捕上来5万斤。</p><p class="ql-block"> 人不遂人心,天也不遂人愿。当天捕鱼时,无常的天气也作对,大雨下个不停。鱼出水装车,汽车进不去,不足1公里的泥巴路30多名壮劳力仅拖车就耗时5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是危机的时刻,天公越是不凑劲。当年8月,连续几天暴雨,水库水位持续上涨,5天时间就涨高了6米多,最后水漫坝堤。马维平眼睁睁地看见大家辛辛苦苦养大的鱼被洪水冲走,确无能为力,心如刀割、潸然泪下。初步估算至少有50万斤鱼被洪水泄出,经济损失200多万。此时父亲也因病突然病故,面对自然灾害和家庭变故及部分社员们要撤股、要赔偿的困境。他没有气馁,首先自己坚定决心。在安葬父亲的第二天就挨家逐户给社员做工作,鼓励大家:"要有信心,鱼虽然冲跑了一部分,但鱼喜欢上游,所以上游水库的鱼苗仍然在健康生长,我们的损失不会太大,大家相信我:有我在不要怕!我会想办法让大家一定见到收入"。一句有我在、不要怕的军人气概,感动了大家,稳定了人心。愿已经许了,承诺如何兑现,是马维平边做工作边思考的问题。他决心在科学饲养上下功夫,在养殖过程中,他坚持把好3关,一不撒化肥,二不投鸡粪,三不乱投饵,所有买进的饲料,都必须是正规厂家质保合格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2009年春节,合作社捕获成鱼40万斤,赢利近200万元,每股分红高达8000元。当村民们领到一踏踏现金,收获到劳动果实的那一刻,个个心里乐开了花,马维平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从此,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从贫困开始走向富裕。</p><p class="ql-block"> 创业15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马维平的经营下,合作社社员累计分红1800多万元,增加劳务收入2200余万元,另带动库区周边100多户村民增收1600多万元。他创办的寺坪南河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2014年、2015年,分别获国家十二部委联合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三块“国字金牌”一直保持至今。马维平个人2013年评为“湖北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2021年,获得“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等殊荣。他用军人的精神品质,铸造了人生与事业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用奉献扛起社会责任;</b>2016年,一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为马维平提供了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广阔舞台。他怀着对这片土地和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怀,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2016年4月,他主动包保了大畈村10户贫困户。其中两户家庭3人有残疾、两户2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通过走访座谈,10户全部是没有产业、没有致富项目而缺少收入来源。找准症结后,他从眼前的脱贫到长远的致富,从规划、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全力扶持,五年累计投入6万多元扶助资金,他所包保的10户贫困户,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如期脱贫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马维平自告奋勇地又帮扶大畈村6户村民发展八里旺樱桃栽植。从田间规划到土地改造他都亲力亲为。从樱桃苗移栽到田间管理,每个环节他都请专家现场技术指导。马维平无偿投入5万余元,6户合计栽植樱桃树苗1000多株。目前樱桃树苗长势喜人。他信心满满地说: 一年栽种,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经过3至5年的努力,把八里旺樱桃建成库区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致富产业。马维平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他常对人说,合作社能发展到今天的业绩,除了自身的努力打拼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们要永不忘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助学助老、振灾捐款、抗疫捐物、扶贫济困、修桥筑路等各类公益事业中,马维平都积极参与。</p><p class="ql-block"> 10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万元。2019年,马维平个人捐资2万元,成立寺坪镇天子湖助学基金会,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通过学习,实现梦想。马维平这种坚守责任,甘于奉献的精神,无愧于当代优秀退伍军人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用爱心扛起家庭责任;</b>马维平的家曾经是一个8口之家的大家庭。有父母、岳父母、妻子和一双女儿。在这个家庭中,他即是顶梁柱又是平衡木,时刻用心在打造这个家庭,尽力为家庭遮风挡雨,使得一家人和和睦睦。2022年2月,马维平家庭荣获保康县“最美家庭"称号。</p><p class="ql-block"> 1999年,马维平开始承担岳父母的赡养义务。起初为二老居住改善条件,新盖楼房三间两层。平时除经常性嘘寒问暖外,隔三岔五送去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2012年,岳母因摔跤造成双下肢血栓,马维平夫妇俩把岳父母接到自己家里赡养照顾。第二年,岳母连续多次住院,经历两次高位截肢手术,从此瘫痪在床达4年之久。心细的马维平聘请保姆,照顾岳母的生活起居。购买多功能医用护理床、大小便椅和尿不湿等护理用品,亲情的呵护让她享受到温暖的家和拥有的幸福。86岁时岳母含笑离世时,身上干爽清洁,没有一丝异味,没有一块褥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和岳父先后与2006年、2016年,因高血压中风偏瘫。多次住院治疗期间,马维平是一次不落的跟随照顾。在他们昏迷时,换尿不湿,擦澡翻身、洗头剪指甲,喂流食是事必躬亲,大便干结时亲自用手抠出。日夜的精心守护,每次出院都精疲力尽,身体也瘦一大圈。但看见二老次次转危为安,他心里踏实了,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在医院,其他病友和家属及医护人员,看见他不嫌脏不怕累的举动后,都为其点赞,竖起敬仰的大拇指。岳父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好女婿,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可惜二老终究上了年龄,父亲患病两年后、岳父在生病一年多不幸离开人世,但都未留遗憾。2021年,母亲突发脑梗、中风偏瘫,大小便失禁,重度昏迷3个月,全靠胃管流食维持生命,在药物治疗和马维平夫妇俩的悉心照料下,奇迹般地活到现在。马维平用军人样的真情、真心和细心保持孝老爱亲、忠义两全的道德操守。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爸爸是闺女的靠山。马维平从没因为生了一双女儿而后悔,相反两个小可爱成了他“甜蜜的负担”。小时候对她们宠爱有加;上学后是宽严并济,努力营造适合孩子们的生长环境;身教多于言传,榜样使她们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了尊重、学会了感恩。在他的影响和启发下,一双女儿从小就品学兼优,一个大学毕业,一个完成了研究生学业,都有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欣慰的是:女儿们不断继承了母亲的聪慧贤淑,更完美地继承了爸爸的优秀基因——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男人的修养与志向。在学校她们踊跃地参与许多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马维平夫妻是一对远近闻名的恩爱夫妻,妻子朱祥梅工作从乡镇到县城,从职工到单位负责人,当选县政协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结婚30多年来,他们相互理解包容;互相尊重关爱,几十年没红过脸、吵过架。他对爱妻是百依百顺,从来是报喜不报忧,黙黙地承担起家庭负担,忙不过来了就请帮工,力争让妻子没有后顾之忧;妻子对他的人品和信任,胜过她自己,在他事业最低谷时,不离不弃。比如在创业过程中,没有一个亲戚朋友赞成他搞渔业养殖,只有妻子坚决地支持他,帮助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马维平无不骄傲的说:妻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也是我创业的源动力和最坚强的后盾。马维平以平凡的人生书写了非凡的事业,他用责任担当写满了奉献和爱心。他的先进事迹,彰显了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高尚品质。张发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