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月27日,市总工会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2022年“天工杯”初中数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在萍乡六中举行。</p> <p class="ql-block"> 担任本次比赛的三位评委分别是:萍乡市教研室王美德老师、上栗中学胡蓉老师、安源中学陈冬萍老师,本次比赛得到了萍乡六中的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例展示活动的主题为“聚焦立德树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来自萍乡六中等七所学校的参赛教师为大家呈现了风格不一,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p>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的执教老师是上栗镇中的朱海燕老师,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课件制作精美,首先以用布料做帽子的一个故事回顾了函数的有关的概念,再从生活、物理、运动等三个方面初识了反比例函数,并通过有趣的闯关环节再识反比例函数,如识别关、建造关、阅读关、实践关、创新关,最后通过智慧树的呈现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很好地提炼。</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的执教老师是经开区萍乡七中的李静老师,李老师首先通过几个具体问题的呈现,引导学生分析所建立函数模型的共同特征,并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进而归纳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精心地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挑战环节以及课堂延伸和拓展,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课堂氛围浓厚,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第三堂课的执教老师是萍乡六中的李明老师,李老师的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围绕本校生物基地“百草园”这条主线,巧妙设计了本校课外生物小组在百草园建矩形区域种植花草、骑行去萍乡市图书馆查阅植物资料以及萍乡市耕地面积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并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来研究反比例函数,从中渗透了数学中类比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呈现学生在“百草园”的劳动果实,树立了学生“身体力行,爱在劳动”的良好品质。</p> <p class="ql-block"> 第四堂课的执教老师是安源区丹江学校的吴马琴老师,吴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北京冬奥运滑雪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引出了近似长方形的滑雪板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滑板对雪地压力、滑板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京沪高速铁路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又通过播放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起源视频将数学文化巧妙地融入在教学过程之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五堂课的执教老师是莲花县高洲中学的王婷老师,首先通过播放一男子救人的一段视频引出了物理中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的有关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再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萍莲高速、萍乡人均占有面积等现实情境,从而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还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解题方法的探究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 第六堂课的执教老师是湘东区萍钢中学的邓思敏老师,邓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口罩的相关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进而引出口罩的相关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小颖和小明的对话得到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最后通过由难到易,层层递进的设问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有关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堂课的执教老师是芦溪中学的罗娅萍老师。罗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首先通过小组竞答分发棒棒糖的问题导入本节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浓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通过核酸检测排队、株萍线铁路等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所得表达式的共同特征,并类比一次函数从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赛后,教研室王老师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初中)为主题进行精彩点评。王老师指出真正的高效课堂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理念要新,设计有新意、有特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第二,教学预设与课堂的生成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第三,课堂效果要好,学生上课有热情、有兴趣,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第四,课堂结束要有精彩的课堂提炼,要有适当的课堂延伸和拓展。</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提出的建议对参赛教师和听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各位数学老师们定会以此为契机,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创设更高效的数学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