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集体教学评价》数学教研组第七次教研活动

数学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五月时节趁东风, 共学共研勤耕耘。</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0日朝阳区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相约云端,开启第七次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以“幼儿数学集体教学评价”为主题,在趣味游戏、读书分享、理论学习、分组研讨的教研环节中,老师们隔屏互动、充分交流,围绕“师幼互动”、“游戏化”、“做中学”“四个准备”等关键词对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共研指标内容,将核心要点通过指标传递出来,为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以评促学奠定基础。</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部分:趣味游戏</h1>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依旧从老师们喜欢的互动小游戏出发。当游戏内容出现在屏幕时老师们立刻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有的老师很快就打开话筒,与大家分享解题过程和所感所悟。</p> <p class="ql-block">🔅李国华老师:我想到的解题方法是移动处于三个角的橘子,分别放在三条边的中间,实现了橘子三角形的平移。</p><p class="ql-block">🔅冯怡老师:我是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两个等边三角形,重叠图形后找到两张图的重合点,然后将橘子移动到未重合的点上。</p><p class="ql-block">🔅张爽老师:我觉得这道题很容易,移动最边缘的两根木棒放在最上方,就形成四个三角形。</p><p class="ql-block">🔅王倩老师:这道题还有其他做法,我按照之前的游戏经验,通过移动两根木棍,拼出4个▲。</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尝试在纸上进行演示,在做一做、画一画中思考答案,然后拍成照片发到群中相互分享。</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游戏的体验中获得进一步启发,思考如何将数学游戏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中学习和探究,逐渐形成思维模式,促进思维发展。</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看看老师们分享的感受吧:</p><p class="ql-block">🧡1.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尝试,不同角度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避免单一的思考方式。在培养幼儿思维时也要多进行开放式的引导,促进幼儿思维的多元性和灵活性。</p><p class="ql-block">💛2.解题时需要运用到已有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支持幼儿探究问题本质,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3.四个趣味游戏都是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的,操作让老师们获得更多体验。思考到在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亲身感知、动手操作的机会,支持幼儿做中学,用数学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思维持续发展。</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读书分享</h1> <p class="ql-block">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汲取营养,</p><p class="ql-block"> 提升个人素养,</p><p class="ql-block"> 增添人生的宽度和厚度,</p><p class="ql-block"> 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样的初衷,本次由李玲宇老师带来了读书分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聆听完李玲宇老师的读书分享后,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陈妍老师:李玲宇老师读书时文字美、声音美,让我感受到了宁静,尤其时当前疫情原因我们居家,这段读书分享让心情特别放松。</p><p class="ql-block">🔅赵玉洁老师: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尽量保持好的状态,珍惜当下,聆听生命,懂得感恩,追逐幸福。</p><p class="ql-block">🔅王帅老师:居家办公期间也有很多工作,聆听过李老师的读书分享,让我心旷神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与我们数学组的“潜心浇灌、静待花开”都是告诉我要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在积淀中丰盈人生。</p><p class="ql-block">🔅李国华老师:在分享中我听到一个问题:“你快乐吗?”,在工作中我会经常问孩子,但在生活中却很少关心家人。所以今后我们要多关心家人,让大家都保持比较好的心态。</p> 🔅江老师:谢谢李玲宇用优美的声音和动听的语言与我们分享,就像一股清风,吹进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怎样做更好的自己呢?快乐的源泉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在生活中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不断保持前行,快乐的基石将更坚实稳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部分:理论学习</h1> <p class="ql-block">  进入此环节时教育家杜威先生的画像出现在屏幕上,江老师也将“做中学”带个大家。在教学发展的长河中,“做中学”一直是指引教育者的重要理念。如何用“做中学”的理念指引当前的教育,江老师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 “从做中学”贯穿在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做中学”是以杜威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为依据,杜威认为“经验包含着行动或尝试和所承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结”,“知”和“行”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行就没有知,知从行来。</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老师们围绕杜威教育理论展开学习并分享。</p><p class="ql-block">🔅丁颖老师:杜威认为幼儿经验的获得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幼儿从经验中学习,从经验中发展。通过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们应把教学内容与幼儿经验相互衔接、与幼儿生活相结合,让幼儿从做中学。</p><p class="ql-block">🔅秦星老师:在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伙伴,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接轨,支持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使幼儿的本能和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梁雨辰老师:我学习到杜威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要充分了解孩子如何学,然后再决定教师如何教,以学法定教法。</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理解杜威教育思想和“做中学”的理念,江老师分享了“摘樱桃”的案例。在案例中我们感受到要注重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操作、体验、感知的学习过程,教师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和品质提供支持。</p><p class="ql-block"> 同时要将教育的视野定位在促进幼儿终身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素养,所以教师也要勇于创新教育方法,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引教育行为。</p> 江老师还与老师们交流到,一些研究课中反馈出教师对怎样教关注的较多。那么怎样让孩子充分自主的学习呢?怎样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呢?解决的着力点就是“游戏化”,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支持幼儿从做中学习。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获得有效学习将是老师们实践的方向,也将是教学研究的重点。 为了深入的理解教育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江老师提出三个思考点引领老师们继续学习:<br>思考一:将前人的教育思想与当下的教育观点进行链接。<br>思考二:在践行教育思想时思考当下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新的变化?<br>思考三:我们还应该融入怎样的思想让前人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结晶状的智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环节:分组研讨</h1> <p class="ql-block">  分组研讨环节,老师们依据数学集体教学评价标准,基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的框架,围绕突出数学核心价值及核心素养、思想品德教育、幼小衔接(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分析指标,研讨各个板块是否需要完善?</p> <p class="ql-block">  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各小组基于学习杜威教育理论和“做中学”带来启迪,着眼于幼儿在自然的、趣味性强的游戏化活动中快乐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促进幼儿思维,分析研讨数学集体教学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分组研讨关键内容:</p><p class="ql-block">1.怎样通过评价标准体现师幼互动。</p><p class="ql-block">2.怎样通过评价标准体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做中学)。</p><p class="ql-block">3.怎样通过评价标准体现出游戏化教学。</p><p class="ql-block">4.怎样通过评价标准体现出对四准备的落实。</p> <p class="ql-block">  研讨中老师们的智慧碰撞让评价标准更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测性。参与其中的老师们也对游戏化教学、幼儿学习方式、师幼互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专注研究时总是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间此次教研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围绕数学集体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思考还没有结束,老师们将会针对每一组研讨的结果进行梳理、回顾和感悟,为后续对评价标准的再研究做准备。这个过程正是新评价观的体现,以教师为主体,让评价融于发展过程之中,为幼儿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为质量的提升服务。</p>

幼儿

老师

游戏

学习

教育

杜威

评价

分享

思考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