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耕耘 拔节 ——我的职业生涯叙事

赵黎俐

<p class="ql-block">  播种。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了女孩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提笔便是回忆,那就让我先把镜头转向上世纪八十年时代。黄昏,一位父亲带着一对很小的儿女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要去户胡老家,车子到了街上就停了,剩下的五六里路程需要步行。女孩看到路边一大块空地上有一排房子,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便指着学校问父亲:“咦?这是什么地方?有五星红旗。”父亲回答:“那是学校,每个学校里都升有五星红旗,那是我们的国旗。你长大了也要去学校里读书,还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和老师。”天渐渐昏暗了下来,他们要去的地方渐渐黑了下去。但是,路的另一边的另一个村子里,家家灯火通明。女孩很不解:“爸,为什么左边这么黑,右边怎么那么亮?”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那边的村子有钱,我们老家的人太穷了,还装不上电。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来教书。人们有了知识,就会富裕起来。”</p><p class="ql-block"> 2002年过完春节,那个女孩正式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站在讲台上,是她儿时的梦想,也是她父亲对她的期望。是的,那个女孩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耕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p><p class="ql-block"> 至今不能忘,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时任教导主任的李信文主任带着我,孩子们见到我们进来了,立刻端正坐姿,直勾勾地看着我。李主任向学生介绍我:“同学们,这是你们的新来的赵黎俐老师。赵黎俐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从小到大,在班里她一直品学兼优,还是班里的班长,以后,你们的语文课就由她来接任。”当时听到李主任对我的评价,我惭愧得不得了。我没有他说的那么优秀,也没有年年当班长,到底是他夸张了。李主任离开后,教室里剩下我和学生们。我看着他们,足足愣了十几秒。真的,那会儿我慌了神。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我,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听完介绍后对我的尊敬。突然一个念头在我心中——怎么办?这群孩子从此交在我手里,我该如何把他们教育好,会不会误人子弟?便暗自下定决心,不负学生不负我。</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个人的奋斗、不懈地拼搏之外,还应天时地利人和。成长三要素,即个人努力、先人指路、高人指点。我很庆幸我在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点拨我、鼓励我、支持我的良师益友们。</p><p class="ql-block"> 刚上任的我,教学完全依赖教参和《教学设计》,我自以为是的努力的记住《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我渴望能上公开课,心里迷之自信,觉得我可以展示一下我的能力。当教导主任通知我准备公开课时,我嘴上故作“啊——我不知道会不会上”,心里却乐开了花。我的第一节校内公开课是阅读课《爬山虎的脚》,课前我做足了准备,在家里对着镜子演示了数遍上课流程,把教参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环节,抛出的问题都几乎设计到分钟。就在我刚刚总结完布置好作业的时候,“叮铃铃”下课了。哎呀,分秒不差,我好不得意。我自以为这就是课堂。</p><p class="ql-block"> 也就在2002年秋,我们学校邀请现任霍邱县逸夫小学的何本奎校长给我们上语文观摩课。二十年过去,我仍然对何校长的这节《凡卡》教学记忆犹新。课前他与学生亲切交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小凡卡的故事中。四十分钟里,让我大开眼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朗读声此起彼伏,在执教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进入角色。我惊叹,原来语文课堂可以这么让人身临其境。也感叹,原来我只是教学上的门外汉,一只小菜鸟。我便开始思考,我该如何上好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李雪老师是我的忘年交。在工作上,她经常给我以指导和帮助。她曾苦口婆心地告诉我,每一节课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应该像参加语文教学大赛那样精心准备,一定要善于积累。她也会因为我的备课设计照搬照抄而狠狠地批评我,要求我定期订购教育教学书籍,补充能量。她鼓励我参加县内外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学大赛,让我永远不能只做井底之蛙,要求我不能只有一碗水,要做一把开拓泉眼的镐。在她的指导和督促下,我从2003年开始,逢赛必到,遇赛必参。即使有时候被战败,也仍然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县教研室小语领头人方绳东主任问我:“赵黎俐,你觉得课程改革应该改什么?”说实话,那时候我还很懵懂,只回答:“我觉得不管怎么改,得改成适合学生成长的样子。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一个人的进步,其实是有一群人的支持。我很幸运,遇到一位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沈明净校长。零几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经费紧张,但是学校每遇到有外出学习的好机会,沈校长都会鼓励老师参加,遇到有大赛的时候,是有一个名额还想为大家再争取一个名额。这些年,我先后去霍邱、舒城、霍山、六安等参加大赛,去淮南、阜阳、河南焦作参加各种培训、山东金茵跟班学习……</p> <p class="ql-block">  拔节。相信种子,相信岁月……</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出门,我都感觉收获满满,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执念便更加强烈。但,越是见得多,越是觉得曾经的自己太傲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眼界越宽、课上的越多,却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时常会问自己,我怎么就能把知识送进孩子的脑袋里,这种循序渐进该如何进阶完成。越是发现不足,越是变得小心翼翼,尤其是2008年评为县级“教坛新星”之后,到2016年,有很多同仁问我,怎么不出来比赛了。我都回答我没有准备好。其实我很想再上一个台阶。</p><p class="ql-block"> 2018年,县教研室刘向南主任问我愿意不愿意参加市级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说是先要县内选拔。我当时脑海中想的不是县内选拔,我眼前浮现的是我在上展示课的情景。我心里清楚,我准备好了。有十足的信心。比赛前,我去了逸夫小学磨课,课后,徐方中老师对我的课堂教学评价做了指导,让我豁然开朗。不负众望,在那一年,我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在会场面对全市600位老师,上了展示课《小兔运南瓜》。</p><p class="ql-block"> 十年才磨一剑,只能说到底是迟钝了些。好在让我听到了拔节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播种。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有播种就有收获。谈到收获,我想我的收获不是一张张获奖证书,不是教育同仁们给我的好评,而是家长们的口碑和孩子们对我的爱。在农村从教二十年,我从未想过要离开这里。坚守农村教育阵地,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是我对家乡的承诺。时光如白驹过隙,过往的小成就和小惊喜已成过去。我还是那个一如初上讲台的我,仍然带着困惑,因为教育教学理念在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在进步,教育教学课程在改革,教育教学对象在变化……探索和创新是永恒的节奏,无法替代。</p><p class="ql-block"> 再播下一粒种子,静待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