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战争,我一个人的战后(四)

五阿哥

<p class="ql-block">南溪河,对面是越南。</p> <p class="ql-block">这两天收到的信很多,但一直没有家里的来信。这些信大多是战前就已寄出的,发小和同学的信一定要一一回信的。很多的心情,很多的感慨,很多的快乐,很多的伤痛都会在回信中得以释放…。</p><p class="ql-block">在来信中我知道了同在西部战场并肩作战的其他同学的一些情况。除了张秀渝同学牺牲而外,其他同学有负伤的,但基本还好。比较担心的是在东线作战的同学的情况不太清楚,愿他(她)们平安。祈祷我们“八一”越战排的男女同学都能平安凯旋。</p> <p class="ql-block">西南军区八一小学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5日,我国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撤军。当时全国人民对参战官兵赋予了一个崭新的称号:“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大量的慰问品及慰问信铺天盖地而来,记得当时寄往云南西线战区的信件中,百分之九十都写着同样一个地址:寄: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而这些信件只好按部队编制分发下去。分到边防35224部队(炮团参战时的编号)的信件也多的惊人。记得分到二营指挥连的慰问信都是事务长用麻袋装回来的。随后连里再分到排,再分到班。每班按要求分到个人,而每人必须回信十封以上。大多数的战士是只写一封回信,然后以它作模板复制抄写十封。</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这样干的,但有一封真情尽发的来信,我实在是不忍心敷衍,于是认真的回复了一下,并落款:35224部队二营指挥连刘晶军,没想太多,目的很简单,让寄信人放心,信以收到。但随后我和寄信人就有了信件往来,在来信中我最初看到了一对手工制作的绒绒的小鸡,后又有一张绣着花的手绢,其深意我似乎猜到了一些,我也把昆明军区发的那枚参战纪念章寄给了她。</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机会去找她,其实我们离得并不太远。她的地址及单位是涪陵地区医院,传染科,王肖霞。当然,这是40多年前的信息。后我找人多方打听,竟一直没能找到。记忆成了永远!</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的距离,</p><p class="ql-block">我们隔的好远。</p><p class="ql-block">字语行间的真情,</p><p class="ql-block">分明就在身边。</p><p class="ql-block">激情燃烧的瞬间,</p><p class="ql-block">生与死的边缘。</p><p class="ql-block">记忆永远,</p><p class="ql-block">血染的红棉。.........</p> <p class="ql-block">(我)</p> <p class="ql-block">(还是我)</p>